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国依靠科学技术抗震减灾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科学技术是美抗震减灾的核心理念和支撑要素。美国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建筑物及关键基础设施(生命线)的抗震性能,重视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提高地震预测及评估水平,注重发挥社会力量普及抗震减灾知识,加强对抗震减灾的科技投入和宏观协调等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公路、桥梁也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是必要的,但应在满足杭震设防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桥跨、桥式结构方案,尽可能将工程投资的费用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经过多年的桥梁勘察设计经验,对目前桥梁抗震设计中所采用的方法,及特珠地区桥梁建设工程中抗震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以及次生灾害。国内外历次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抓好抗震设防地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是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最积极、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抗震设防烈度在六度以上的地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从近年来地震预报中圈定的危险区来看,广大的农村遭受地震的几率大大高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受灾程度大大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去年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农村地区的受灾程度大大高于城市,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房屋建设中的抗震设防问题。目前正值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但在农房建设中抗震设访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这就对当前农房建设中抗震设访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多及建设用地趋紧张和城市规划的需要,促使高层建筑得以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轻质高强材料的开发及新的设计计算理论的发展,抗风和抗震理论的不断完善,加之新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涌现,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以及结构分析手段的不断提高,为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强烈地震发生在人类聚居区,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地震灾害,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4月14号青海玉树地震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在建筑结构抗震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本文通过笔者多年从业经验对高层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几次重大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实际上,地震之所以能够带来如此重大的损失,其主要原因就是地震导致的建筑设施的损坏。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考虑抗震设计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考虑抗震要求的建筑设计对建筑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本文就从建筑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对地震作用机理以及结构自身性能认识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也在不断的得到改进.本文从抗震机理出发,在分析地震作用特点基础上,提出抗震设计思想,并分析了抗震设计的反应谱法相关理论及特点,对于今后我国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桥梁工程抗震的研究问题是当今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桥梁结构地震破坏的主要形式基础上,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原则,最后对于桥梁抗震设计方法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桥梁抗震概念设计、桥梁延性抗震设计、地震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的改变以及多阶段设计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地震发生前,对房屋、工程设施和设备等采取措施,使之能抗御地震破坏,减轻地震灾害。对在建的工程采取抗震设防和对原有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屋、工程设施和设备进行抗震加固。这些对策措施主要有:1、对抗性的措施(硬措施),我国新建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和现有工程抗震鉴定、加固标准、规程等规定的措施都是对抗性的措施。也就是说,地震作用有多大,在设计时就采取相应的抵抗措施,来抗御地震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建筑物和工程设施的破坏,以及次生灾害.本文从抗震设计思路发展历程;现代抗震设计思路及关系;保证结构延性能力的抗震措施;我国抗震设计思路中的部分不足;常用抗震分析方法这五个方面,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现代抗震思路及我国设计规范抗震设计方法的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在经历了唐山,汶川特大地震后虽总结出一些抗震加固的经验和构造规范,但针对具体建筑物的特点、功能等是无章可循的。尤其是破旧多年失修的多层工业建筑的抗震加固,更是如此。在加强施工期间,不能停止生产,原料的不完整,这又给予加固方案增加了难度。笔者把他多年从事这行业的经验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及玉树地震的发生,使建筑抗震设防问题成为了人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针对目前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及玉树地震的发生,使建筑抗震设防问题成为了人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针对目前房屋建筑砖砌体结构在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地震对工程有极大破坏性,本文从抗震角度分析了地震工程现象及其成因,针对各种工程现象的抗震方法和震害评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城市开始新建大量的高层建筑。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为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层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内容。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和提高其延性性能,设计需要严格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首先提出了抗震概念设计的原则和重要性,然后就抗震概念设计的要点进行了分析,简要说明了抗震概念设计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构造系的交汇区域,历史上就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公元前1177年至1976年,我国共发生4.7级以上强震三千一百余次.1900-1980年间,我国发生6级以上强震606次,8级以上地震8次,地震中共死亡约146.8万人,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因此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我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陈钢 《城市建设》2010,(6):327-327
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构造系的交汇区域,历史上就是地震多发的国家之一。公元前1177年至1976年,我国共发生4.7级以上强震三千一百余次。1900-1980年间,我国发生6级以上强震606次,8级以上地震8次,地震中共死亡约146.87万人,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因此研究结构的抗震性能在我国具有充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房屋有无抗震性能在地震发生时危害程度会有明显不同.要想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必须解决农村民居的抗震问题,让广大农民住上节约能源又经济适用的环保抗震住房,选择性能好的建筑材料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建筑的抗震意识也开始更为重视。在近几年来,世界各个地区都频频发生地震,台湾、日本等地的地震数量更是频繁。作为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地震的发生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一次地震的发生导致的国家经济损失和人口损失更是不容乐观。目前,国家和人民对于地震的危害已经有所认识,对于抗震的意识更是强烈。建筑物作为人们生活的居住地,其抗震性能更是受到了国家和居民的强烈关注。本文就基于性能抗震的建筑结构设计进行了以下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地震的不确定性及随机性使得抗震设计成为结构设计的首要问题,文章通过新旧抗震规范计算理论和方法进行比较,介绍了新抗震规范的特点,并对新抗震规范对抗震设计影响进行分析,并归纳了新抗震规范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