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金标准",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前列腺电切综合征、膀胱痉挛、尿失禁、尿道狭窄,其发生与护理有密切关系,现将预防TURP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护理措施,特别是术前及术后护理综述如下,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后患者出现压疮的临床症状,探讨对压疮的防御措施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骨科术后的老年患者14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未进行预防压疮系统护理的41例患者分为OG组,将进行预防压疮系统护理的102患者分为TG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压疮以及治疗状况。结果 TG组患者未发生压疮例数为40例,占39.22%,OG组患者为8例占19.51%。两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4.12%和46.34%,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老年患者压疮重在预防,临床治疗主要是防止感染。临床工作中必须对受压皮肤进行系统护理,防止压疮出现和进展,降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麻醉的效果。方法对92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2例患者术中有2例使用止痛药物辅助,3例出现恶心呕吐现象,87例手术顺利。麻醉手术取得了成功,镇痛效果良好,膀胱与尿道松弛。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麻醉程序的重点是为了预防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麻醉椎管是前列腺电切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医院妇科收治的306例肿瘤患者,手术后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06例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22例,感染率为7.19%,感染部位以泌尿系为主,占54.55%,其次为呼吸道和手术切口,分别占22.7%和13.64%。应用抗菌药物等等,是导致妇科抗肿瘤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是多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应根据相应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缩短手术暴露时间,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环境与器械的管理,做好消毒隔离无菌工作,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流通,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基础疾病等,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50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例,总结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分析病因以及相应的治疗对策。结果 50例老年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有7例,占14%;肺内感染1例,占2%;深静脉血栓1例,占2%;髋关节感染1例,占2%;泌尿系感染2例,占4%;肺内感染1例,占2%;假体周围骨折1例,占2%;假体脱位1例,占2%。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普遍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重建,只要我们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合理处置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途径和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手术治疗的患者91例,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给药和术后24 h后用药的概率相对较高,分别占36.1%、52.7%;其中7例出现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占7.7%,无1例术后感染症状出现。结论严格遵循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于术前应用抗菌药物做好预防用药工作,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时,再应用抗菌药物经静脉给药治疗,以提高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成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2月~2013年1月来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4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胰瘘患者23例,与非胰瘘51例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法、术前指标等比较,分析胰瘘的危险因素,对胰瘘患者进行治疗,总结治疗体会。结果本研究共有23例患者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31.1%(23/74),胰瘘死亡5例,死亡率为21.7%(5/23)。与非胰瘘患者组比较,胰瘘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胰瘘患者,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与胰瘘相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腹部手术史、术前总胆红素、术后感染、术中出血量、胰管直径等五个单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故将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胰管直径(≤3mm)及术后感染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胰瘘是胰十二指肠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具有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对胰瘘的高危因素应给予预防和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骨科治疗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60例均采用可吸收螺钉(棒)进行切开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结果 60例患者中,疗效优52例,占86.67%;疗效良8例,占13.33%,无差的患者。优良率达到100.00%,并且术后均无感染的发生。结论可吸收螺钉(棒)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在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上,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采集郴州市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来自泌尿系感染患者的尿液中提取的非重复致病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通过采集到的2728例送检结果得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约占病原菌总数的51.02%,其中前三位分别为大肠埃希菌563例,肺炎克雷伯菌96例,铜绿假单胞菌41例。革兰氏阳性菌329例,占20.50%,其中假鸟肠球菌69例,粪肠球菌60例。真菌457例,占28.47%,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共385例。革兰氏阳性菌较敏感的抗生素为万古霉素、利福霉素、氯霉素;革兰氏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性最高,其次为阿米卡星、磷霉素、头孢他啶等。结论我院泌尿系感染患者耐药情况较普遍,加强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的检测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减少医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126例低位直肠癌手术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膀胱冲洗、会阴擦洗,术后按时拔除尿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治疗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发生率。结果性别、术前新辅助治疗、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手术方式等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尿潴留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为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综合治疗干预,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为控制和预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普外科手术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和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排除客观因素最终纳入调查统计786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3例,感染率为5.47%;胰腺手术切口感染率排在首位;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与年龄(≥60岁)、手术时间(≥2h)、体质量指数(≥24.0)、切口长度(≥15cm)、接台手术、术后应用抗生素等因素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结论采用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为感染预防提供依据。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ICU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832例,其中90例合并院内感染设为观察组,742例未合并院内感染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气管插管或静脉置管、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年龄、气管插管或静脉置管与否、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是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ICU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多样,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进行综合预防是降低ICU院内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5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经尿道导引置入切割镜,应用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分别切除左右侧叶、前列腺尖部,随后修整切割创面进行治疗。结果 50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切除的前列腺重量平均(53.3±2.5)g,出血量平均为(52.4±5.3)ml,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排尿通畅,随访12个月,IPSS评分降至(6.8±2.2)分。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双极汽化电切术是高危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有效地治疗方法,术中出血量少,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找出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70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做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期应用长期疗程治疗方法。结果 70例患者中有25例的尿细菌检验呈阳性,占35.7%,其中20例为大肠埃希菌,3例为粪肠球菌,2例为肺炎克雷伯菌,4例合并支原体感染;经治疗总有效率为97.1%。结论在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中,仅依靠尿细菌检验指导长期疗程治疗局限性较大,有必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结合分期疗法,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联合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同期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6例患者行前列腺汽化电切治疗前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26例均顺利康复出院,平均住院(5.1±0.3)d,无切口感染、排尿困难、尿失禁、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6.2±0.4)个月,患者排尿情况改善满意,无疝复发。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并腹股沟疝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期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为老年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究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BPH)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13年5月进入我院进行前列腺增生的高龄患者500例,使用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对其治疗。结果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的时间平均51min,手术进展顺利,患者的出血量相对小很多,未出现输血病例,手术结束患者全部能够通畅的排尿,3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尿失禁,未发现永久性尿失禁病例,同时电切综合征情况未出现,5例尿道狭窄,经过手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没有加重的现象。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在史料高龄高危BPH的过程中,不仅仅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高危因素、病原学特点、耐药性及预防措施,为新生儿VAP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病房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所收治的64例VAP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药敏质量监控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质控菌株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进行。结果 64例新生儿标本检出病原菌36株,阳性率56.2%,病原菌前5位从后到前为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5例(13.9%)真菌,7例(19.4%)革兰阳性菌,24例(66.7%)革兰阴性菌。结论临床上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为了大幅度降低多重耐药菌和混合感染的发生,应努力做到早治疗、早预防,并及时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判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中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SLE合并感染患者98例。比较各种病原菌与PCT浓度的相关性,计算SLE合并感染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真菌及支原体、病毒患者的PCT浓度。结果 SLE合并感染病原体的PCT浓度:革兰氏阴性菌组>革兰氏阳性菌组>真菌及支原体组>病毒组。结论 SLE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降钙素原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定量检测PCT可辅助诊断SLE合并感染病原菌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路径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TUR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术后康复的效果及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健康教育,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及能促使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院外科围术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预防应激性溃疡(SU)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9至11月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外科5个科室共270份手术出院病历,调查每份病历围术期使用PPIs预防SU用药情况,分析用药合理性。结果 270份病历中138份使用PPIs预防SU,使用率为51.1%;使用PPIs预防SU病历中,50.0%(69/138)患者预防用药无明确指征;PPIs预防用药患者的高危风险因素主要为高龄≥65岁、多发性创伤、复杂手术;药物选择以注射用奥美拉唑为主,占88.6%(140/158);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98.1%(155/158);给药频次以每天1次为主,占76.6%(121/158);PPIs预防SU的平均疗程为5.5 d。结论该院外科围术期使用PPIs预防SU用药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宜制订外科围术期PPIs预防SU用药标准,以规范临床用药,进一步促进PPIs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