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小儿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相应的护理注意事项及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50例患儿完成护理后治愈4例,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1例,整理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患儿在护理期间无严重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较高。结论小儿脑瘫的护理工作需要精心制定,加强各方面的注意事项,避免可能对患儿造成影响的因素出现,积极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增加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4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术后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通过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小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开展完善、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8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的MDI及PDI评分较对照组患儿有显著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脑瘫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华佗夹脊穴联合穴位注射对小儿脑瘫患儿脑血液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72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电刺激疗法、水疗法以及温热疗法等现代物理康复疗法和常规的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电针华佗夹脊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脑血液循环状态。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17%,高于对照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以及椎动脉(VA)血流速度升高,且试验组MCA、ACA、BA及VA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华佗夹脊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显著,配合常规康复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康复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脑血液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对928例手足口病患儿实施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928例患儿包括32例重症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贴心的人文关怀、恰当的健康教育、细致的基础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是促进手足口病患儿早期康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9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观察并记录患儿护理后皮肤缓解、恢复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皮肤缓解时间、恢复时间以及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从心理、饮食、皮肤、症状等方面给予患儿综合护理和指导,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病程,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儿41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后,患儿痊愈率为97.6%(40/41),护理满意度为95.1%(39/4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小儿大面积烧伤的临床治疗中,采取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行为疗法联合功能训练在治疗小儿遗尿症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60 例遗尿症患儿的恢复情况.结果 分别随访2 月~2 年,2 例复发,2 例恢复欠佳,其余患儿均满意.结论 行为疗法联合功能训练及全面细致、正确有效的护理及尽早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有利于患儿的全面康复,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护理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例如留置时间不理想、穿刺失败等,从患者和护理两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总结在我院采用静脉留置针100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方法和效果。结果 100例患儿中,最短留置时间为2d,最长留置时间为7d,平均为5d。只发生1例穿刺点周围小面积皮肤感染,未出现全身感染的案例。结论在小儿输液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可减少患儿痛苦,降低护理工作量,临床操作简单,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参考文献选择最佳护理依据,并制订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经有效治疗和循证护理,110例患儿中,治愈107例,好转3例。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可为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和准确的护理措施,在对小儿手足口合并脑炎护理中,有助于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提高患儿疾病治愈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肺炎的护理与临床治疗的关系与效果。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炎患儿观察,采用严格的护理措施回顾总结。结果经治疗和精心护理80例肺炎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全程护理配合治疗是小儿肺炎康复的最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局部麻醉下小儿扁桃体挤切术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扁桃体挤切术的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临床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其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结果实验组患儿配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小儿扁桃体挤切术采用心理护理,可消除患儿的心理问题,并且能够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使患儿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临床整体护理干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确保治疗的高效性及安全性,使预后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60例患儿均为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收治的急性腹痛患儿,对其进行护理。结果经过精心护理,本组患儿全部治愈,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在鉴别患儿是属于低危险性腹痛,还是属于高危险性腹痛时,可以根据其腹痛的周期性、呕吐、夜间腹痛的程度、腹痛时的表情来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院脑瘫患儿从院内护理期间到家庭护理期间的姿势矫正训练方法、康复训练方法、按摩方法、饮食护理、心理和教育护理等护理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复杂性尿路感染患儿进行分析。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全方位护理措施,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复杂性尿路感染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67例患儿资料,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儿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干预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恢复时间、咳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地提高及康复均有明显作用,可最大程度的发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及体会。方法选择2010~2012年本院呼吸科收治的5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而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结果两组患儿经护理干预治疗后,28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28例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护理工作中,面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这一特殊疾病时,护理人员应该尽职尽责,尽自己最大努力来与患儿及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既可以减少医疗纠纷,又能大幅地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改进小儿高热惊厥医护措施,提高小儿惊厥医护质量。方法对我院儿科近段时间以来所收治的118例高热惊厥小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探讨。结果所有11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医护效果,最终痊愈,无1例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儿科病症,应不断对小儿惊厥的医护措施进行总结、分析、改进、完善,确保患儿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达到92.8%,平均治疗时间为(8.7±2.4)d,患儿平均抽搐时间为(4.1±1.1)min;对照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1.4%,平均治疗时间为(12.6±2.7)d,患儿平均抽搐时间为(7.4±1.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患儿的治疗和抽搐时间,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