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临床药学上关于联合使用中西药进行治疗已经十分普遍,而且普及到多个临床科室[1]。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合理配伍应用中西药,能够优势互补,疗效显著,体现在疗程缩短、剂量减少、毒副作用减轻等方面。表明中西药结合使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式。医学界也普遍认可这种治疗模式。但是近年来,随着中西药联用增加,加之部分中药的药物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目前中药联合使用中普遍存在的不合理性进行讨论,希望引起医师和药师的重视,提高中药联合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通过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100例门诊中药处方,筛选中药联合使用不合理处方,分析其原因。结果 100例门诊中药处方中,中药联合使用不合理处方有17例(17%),不合理性多见于医生不懂药物配伍禁忌,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处方以及药物剂量的不合理性。结论通过对中药联合使用中存在不合理性的分析与思考,有针对性的改革中药处方的配伍禁忌,以便医生更加准确的应用中药制剂,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3.
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其原因有辨证论治不准确,用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中药炮制方法不当以及中药间、中西药间的不当配伍等。因此,通过重视中药质量管理,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业务学习,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水平,合理使用中药等措施,可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中药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中药调配工作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在中药调配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在中药调配工作中的相关要求。具体的笔者认为在中药调配工作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有药名的识别、熟悉生品以及炮制品、剂量要准确、合理使用药引子以及配伍禁忌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剂型清开灵中黄芩苷的溶出度方法紫外分光光度计(TU-1901型),检测波长278nm结果黄芩苷在4—20u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良好,r=0.9993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清开灵颗粒、清开灵滴丸、清开灵片剂体外溶出度,适用于清开灵质量控制,为择优选择剂型提供依据,。关键词:紫外分光光度法;清开灵;黄芩苷;溶出度清开灵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由金银花、黄芩、板蓝根等8味中药组方制成,该药具有抗病毒、清热毒、抗茵等功能。清开灵现有颗粒剂、滴丸、片剂、胶囊剂等多个剂型。溶出度是评价中药制剂生物有效性的体外指标,而黄芩苷是清开灵中含量最高的重要有效成分,因此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来比较不同剂型清开灵溶出速率的快慢,为择优选择剂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将埃索美拉唑钠溶液与盐酸氨溴索溶液相混,发现变成白色液体。结果盐酸氨溴索与埃索美拉唑钠存在配伍禁忌。结论提醒医务人员在今后工作中要多观察和积累配伍禁忌的经验,仔细研究药物说明书,观察用药后反应,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药产品国际营销战略中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中药产品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众多,中西药文化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从研究中西药文化差异入手,阐明中药文化传播对解决中西药文化差异和中药产品国际化的决定性作用,并分析我国中药文化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具体对策。中药文化传播对中药产品国际化的重要影响目前尚未引起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内容具有理论创新性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头孢类药物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特点是抗菌力强,抗菌谱广,并且不良反应比其它抗菌素相对较少.由于抗菌适应症多,用途极广,所以配伍用药机会大.然而,头孢类药物与其它药物配伍时,存在许多的配伍禁忌和慎用配伍,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中药汤剂临床疗效的因素,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方法从中药汤剂服用方法、饮食禁忌、服药后护理环节分别加以阐述。结果与结论服药方法、饮食禁忌、服药后护理环节均是影响中药汤剂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在临床上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贯序给药可能存在的配伍禁忌。方法选择近期因冠心病心房纤颤于本院就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给予抗心律失常及心肌营养药物治疗。同时,贯序给予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发现输液器滴管有透明油性液体,并进行验证确证。结果立即换输液器并以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配置后静滴,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并观察其病情改变。静滴15min后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滴注磷酸肌酸钠至完成输液。结论盐酸胺碘酮葡萄糖注射液与磷酸肌酸钠生理盐水注射液贯序给药可能发生配伍禁忌,均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也可于两药物输注间隔输入适量的5%葡萄糖注射液过度,同时加强输液过程中对患者的监测,预防配伍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不同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含量测定、p H检查、不溶性微粒测定、外观测定来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不同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在和5种不同注射液进行配伍后,溶液p H值发生较大改变。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碳酸氢钠注射液(SBI)配伍后,出现白色浑浊;光照会对注射用头孢呋辛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GI)、果糖注射液(FI)的配伍稳定性造成影响。结论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和SBI具有配伍禁忌,在与GI、FI进行配伍时,应避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分析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PIVAS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的全部医嘱,对所有用药医嘱从给药剂量、给药频次、配伍禁忌、溶媒的选择、溶媒的体积、医嘱录入情况和给药途径这7个方面进行审核与分析。结果 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PIVAS的药师共审核医嘱748 528份,其中不合理医嘱2556份,占0.34%。不合理医嘱类型包括给药剂量不合理、给药频次不当、配伍禁忌、溶媒类型和体积不合理等。结论通过对PIVAS医嘱的审核,可及时纠正错误医嘱,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中药炮制是中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并且内容丰富。加工炮制是药物在中药应用或制成剂型之前的处理过程,因此,在制备剂型前,需根据医疗及制剂的要求,结合药材的特点,进行特定的加工炮制处理,使其充分发挥疗效的同时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大程度地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并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西药合用进入了一个广泛应用于医疗中。虽然中药和西药属于不同体系,但其治疗目的相通。一种疾病非一药可治,随着中西药结合的开展、合用,已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中西药合用有其优势又有其不良反应。则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中西药合用的优、劣势。1中西药合用的优势1.1中西药合用能提高疗效,有协同作用,如丙谷胺与甘草、白芍、冰片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协同  相似文献   

15.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见的传统剂型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汤剂。其特点为起效迅速,根据患者疾病的发展阶段,适当加减,灵活性较大,历经数千年沿用至今。在运用中药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中药的疗效,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服药时间、煎器的选择、溶媒的选用及用量,对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也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甚至有的患者由于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用方法造成药物浪费,影响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所以为了发挥汤剂的最高疗效,就必须使用科学方法正确煎煮,适时服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法飞速发展,并深得许多医院青睐,以此为主要的方式治疗各种疾病,且临床效果显著。分析诸多的临床资料发现,中西药联合治疗的方式虽然效果显著,但由于中药复方制剂过于复杂,所以治疗时若使用不合理易降低治疗效果,甚至产生其它副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点与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医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配方颗粒,是将单味中药通过科学加工并 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制成中药饮片新剂型,是 中药饮片发展的一个亮点,也是中药走向现代化的 一个趋势.其有效成分、疗效和药理与传统的水煎 剂基本相同,同时具有方便、易于保存、质量稳定 的特点.中药配方颗粒在中医临床外治法中发挥了 优势,得到普遍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医院中药咨询情况,提高药师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的中药咨询记录进行分类和统计。结果 1566例记录完整的用药咨询问题中,排前三位的分别是煎药方法、用药禁忌、中药服法,所占比例依次为29.0%、22.6%、21.8%。结论门诊中药咨询工作的开展改善了中药的合理使用情况,增进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症、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订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1]。我院为加强医院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制订了处方点评制度。现利用回顾性点评方式对2013年门诊处方按规定进行抽查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体制和新的中成药被研究和应用到临床,也有大量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剂在临床中使用,其不良反应并未得到完善的检测。因此,我国临床用药的中药药学监护越来越具有必要性,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一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下一步发展做出展望,希望能够通过开展中药药学监护工作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