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很多国家都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应对危机,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金融加速器(BGG)的DSGE模型,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采用Bayes技术估计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来分析中国财政政策的动态经济效应。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挤入效应;税收增加对总产量和消费产生负效应,对投资产生正效应;政府支出的效应大于减税的效应。研究结果充分肯定了中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有效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继续实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特别是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政府投资的规模,不仅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而且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都有显著提高。实践证明,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建议:政府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采取更加积极的举措,鼓励、引导社会投资,以形成一个政府投资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转型期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缓解通货紧缩,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考虑到防范公共风险,积极财政政策应作相应的调整。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适度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并对财政分配结构进行调整。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前期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实体经济也受到了严重冲击。面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局势,要保持中国的经济稳步增长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在财政上无非是靠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两个途径。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对财政政策进行理论分析,再结合中国的现实,从而得出在短期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十分必要的,但其政策效力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财政政策导向调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彬 《经济问题》2005,(5):70-72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积极财政政策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性。因此应适时调整财政政策导向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拟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出发,阐述了当前调整财政政策导向的必然性,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的财政体制改革与创新,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2008年11月起实施积极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这对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对财政如何支持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分析,从而使我们能够落实财政政策措施,着力增加有效投入、扩大消费需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就业在受到重创之后快速回弹,这与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相关?为此,本文通过扩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解释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应用因子分析法实证检验中国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对稳定劳动力市场均衡具有积极作用,而且税收政策的效应强于财政支出的效应;1990-2012年以来,伴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财政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影响经历了弱显性期、显性期、效用增强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两个均衡以及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条件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依据、运作机理和相机抉择,结合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状态和所面临的具体困难,解析目前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运用实效,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国政府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的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支持的重点,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实施已近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即将退出,取而代之的将是"稳健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政府通过扩  相似文献   

10.
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在1998年之后,为了进行反周期经济调控而采取的有中国特色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它是基于宏观国际环境、并针对我国实际而作出的一种政策性选择,其最具代表性的措施是举借长期建设国债,投入政府规划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完善社会保障、支持科教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等工程,从而克服通货紧缩所造成的影响,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转暖,学术界在如何认识积极财政政策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断出现。笔者认为: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应与西方发达国…  相似文献   

11.
为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自2008年年末我国开始实施以大力度的减税、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为主要特点,以大量的债券发行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为融资手段的、财政直接扩张与间接扩张并用的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本轮积极财政在总量型经济指标上表现较为明显,数量分析表明其对经济和投资增长的效果都优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保八"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但同时,本轮积极财政政策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此外,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膨胀,尤其是利用政府融资平台筹资形成的政府债务"信贷化"倾向,可能导致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传导、叠加,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构成威胁。为考察当前我国财政的可持续状况,本课题组运用随机动态分析框架与财政风险演进理论两种方法对我国财政可持续性进行了考察,均得出当前财政具有可持续性的基本结论。但不可否认,在当前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的背景下,未来我国财政可持续性既受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又受到人口老龄化和加大民生支出压力的影响,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统筹协调财政与经济的关系,以经济的可持续为终极目标,以积极财政政策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同时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因此,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策略,应是根据宏观经济形势的要求,主动调整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重点,由推进逆周期调节为主的总量调控政策转向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调整政策,利用3~5年的时间灵活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努力加大改善民生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财政功能的转变。要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合理统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与监督制度、强化预算管理与监督机制,增强财政可持续性,为积极财政政策的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的历年数据,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其中几个因素实际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三个产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经济模型。通过本文的分析,推导出经济增长能够促进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政府的财政收入能为积极财政政策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积极财政政策也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产业结构的升级可以加速财政收入规模的扩大和增长。本文可为我国政府今后财政政策的有效制定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l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转型的税收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刺激需求的作用相比,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同时反周期的效应更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再次成为刺激需求的主要角色。我国近年来财政收支良好的状况以及较轻的政府债务负担,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空间和基础。  相似文献   

14.
自1998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始积极主动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消费需求始终是财政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实际中,财政政策对于消费需求的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对投资和消费的带动作用存在较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财政政策工具使用上存在偏差,以及长期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所导致的.因此,在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将调控重点转向扩大消费需求,通过使用"差异化"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完善税制等手段刺激居民消费,真正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不断加大。在地方财政收支紧张的形势下,产生了大量不规范的政府举债行为与隐性负债,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为地方政府的合理融资寻找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通过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可以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弥补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的不足,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经历了从严格控制到大规模膨胀的过程.1978年~1992年,中国经济转轨的前期阶段,地方举债受到严格控制.1992年以后,我国开始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开始凸现.1994年财政改革分权后,地方政府债务迅速膨胀.在1998年~2004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地方政府被动增加直接债务.2004年后,地方政府债务迈入"大跃进"阶段.其间,2004年~ 2007年,中国财政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但每年还是出现大量赤字.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债务规模庞大,扩张普遍较快;县乡政府负债沉重;债务来源多样,债权主体不断扩散;债务关系复杂等特征.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及国内积极财政政策的实行,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呈现城投债井喷的新态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已有五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环境下,我国经济却一枝独秀,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现在对是否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虽有不同观点,但有一点基本上取得了一致: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短期内还将继续实施,否则我国经济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但是,继续增发国债的财政空间和使用效率已逐渐降低。对此困境,笔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到主要依靠政策性金融业务来启动;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相对于政府国债投资有诸多优势。但当前政策性银行在经营上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必须改革政策性金融业务,实现政策性金融创新,使其能够真正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融资具有促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在中央继续推行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条件下,政府融资具有其他政策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邯郸市政府与财政部门在发展地方融资,探  相似文献   

19.
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恶化,如何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成为当前最为关键的问题.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发挥效应是有条件的,为了启动处于衰退中的经济,政府不仅需要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干预经济,而且由于各部门的乘数效应不同,政府更需要采取结构性的干预政策,通过对不同产业部门的不同支出以改进财政政策效率.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结构式凯恩斯乘数理论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认为结构式乘数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将为中国政府应对外部冲击和经济衰退风险提供更加科学的分析视角与更加丰富的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20.
(一)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仍将处在高位运行态势。在这种情况下,不宜实施以扩张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但经济结构性矛盾的解决,特别是加快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技、消费服务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还需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政策力度,尤其是财政面临支持各项改革、支付改革成本的压力较大。因此,也不宜实施全面紧缩的财政政策,而应在“十一五”时期特别是前期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中性财政政策。(二)财政政策应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总量有了很大提高,经济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