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支柱。江西省的大中型企业与全国其它省相比,虽然有起步较晚、数量较少、中型企业比例较大等特点,但仍是江西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以1990年为例,约占全省全民所有制企业总数8.9%的303户大中型企业,集中了全省工业59%的固定资产;聚集着40%的全民所有制工人;产值、实现和上交利  相似文献   

2.
<正> 最近,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专门研究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问题。接着,又连续召开了全国计划会议和全国企业技术进步工作会议,都是紧紧围绕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议题。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放在头等位置上来抓。这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大事。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经济工作真正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正确体现速度和效益的统一。李鹏总理对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专门讲了20条,其中12条是改善企业外部条件,另外8条是改革内部机制,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以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全面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工作。朱镕基副总理强调,要加大力度,转变企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机制。 我国现有国营大中型企业13400个,仅占独立核算企业总数的3.2%,但拥有的固定资产占67.4%。完  相似文献   

3.
<正> 1989年,我国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已达9900家,约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2%。产值却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8%。其中,45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仅占上述大中型企业数的4.5%,但产值却占其一半。可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这些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对乌海市6家国营大中型企企所属的11户集体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无偿占用国有资产比较普遍,国有资产流失也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建国四十年来,国营大中型企业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国营大中型企业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矛盾、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国家宏观控制失调,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差;流动资金短缺;主要原材料短缺,而且价格上涨太猛,  相似文献   

6.
聂斌 《企业活力》1991,(2):33-34
<正> 据对湖北随州市十六家国营工业生产企业的调查表明:潜在亏损已成为妨碍企业发展的一大公害,只有及早“拧干”水份”才能促使企业健康发展。随州市现有十六家国营工业生产企业,固  相似文献   

7.
吴熔 《企业活力》1991,(12):3-5
<正>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骨干,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否进一步搞好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问题,关系到巩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国营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已成为共识,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是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笔者认为,研究增强企业活力问题,首先必须分析影响企业活力机制的各种因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国营大中型企业提供利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并且是国家实行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国营大中型企业效益下降,亏损面、亏损额逐年增加,致使国家财政困难,调控能力削弱。因而,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成了扭转当前国家财政困难,启动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问题,其实质是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如何提高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效益呢?王群同志在十月十二日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强调:“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我区现有的二百零四个大中型企业,虽然有着丰富的资源基础,然而在效益上与先进地区的大中型企业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企业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情况,中国冶金企协今年一季度完成了对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书面调查。调查对象中有大钢10家,特钢6家,地方骨干钢厂29家,分别对清产核资、改革内部组织与管理体制、落实自主权面向市场等情况作了答复。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现状,提出了在国营大中型企业中实行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实行责任会计对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重要作用,同时还介绍了实行责任会计的内容和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的物质基础。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民经济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企业自身的生存、发展,都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们对区属几家股份制企业进行了审计或审计调查。实践表明,审计务必把握四个环节。一、改组环节目前,从区属股份制企业来看,大多数是由国营大中型企业改组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法人、职工个人参股的股份制公司。改组时必须进行下述工作:1.经企业原资产所有者或其授权机构的批准;2.对企业资产进行认真清查,清理债权债务,进行产权界定;3.由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凡涉及国有资产的必须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企业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的情况,中国冶金企协今年一季度完成了对45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书面调查。调查对象中有大钢10家,特钢6家,地方骨干钢厂29家,分别对清产核资、改革内部组织与管理体制、落实自主权面向市场等情况作了答复。清产核资基本完成为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被调查的45家企业都积极开展了清产核资,其中36家(大钢8家,特钢4家,地方骨干钢厂24家)的资产重估已经完成,其余9家也完成在即。在已完成的企业中,有32家只评估了有形资产,其固定资产净值的平均增值率为五.23%,增值总额为263.76亿元。…  相似文献   

16.
<正> 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制约大中型企业活力的因累很多。当前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把握影响大中型企业活力的主要矛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坚决地、扎扎实实地、一个个地解决好这些矛盾。(一)从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实践看,制约大中  相似文献   

17.
<正> 据中国科协抽样调查,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得不到正常发挥。被调查者中有64.1%的人称只发挥了不足50%的能力,整体人才浪费率竟达52.3%。 调查发现,影响工程技术人员能力发挥的第一位原因是工作条件不具备;其次是任  相似文献   

18.
<正> 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是导致活力不足的重要根源,所以,增强大中型国营企业活力的关键在于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建立健全适应于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经营机  相似文献   

19.
<正> 1991年以来,国家对国营大中型企业加大改革力度,实行了一系列搞好大中型企业的政策措施,使大中型企业活力大大增强,实力更加雄厚。在这种环境下,乡镇企业应如何适应新的形势,经受新的考验,采取新的对策,寻求新的发展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 进一步搞活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是企业面临的紧迫课题,也是全省上下责无旁贷的共同任务。在中共江西省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搞活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的十条意见后,记者采访了一些企业。有些厂长经理认为,这些政策还不够;有些厂长经理认为,这些政策很难得到实实在在的贯彻落实,总之是对搞活企业信心不足。但记者听到国家“贸工农”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企业、南昌洪婺名茶开发公司孙刘根总经理的发言,却是另一番清新的议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