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优化资本结构、改善风险决策和管理技术等正面作用虽然得到肯定并逐步付诸实践,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作用效果仍然有进一步深入分析的必要。本文从外资金融机构与国有银行业改革的目标差异、利益矛盾以及信息不对称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履行战略投资者义务的种种因素,通过构建和比较战略投资者委托代理模型和相互持股模式,得出了虽然互持股票模式的信息优势能确实保证战略投资者作用更为有效,但依然受外资金融机构自身利益的约束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5年以后大量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借此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本文选取国内14家商业银行自2003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清偿能力;增加境外投资者战略者的数量和持股时间可以提高治理效应,但受制于境外金融机构最高股权份额的规定,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于银行治理水平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商业银行越来越多地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境外战略投资者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银行绩效。研究如何引入并发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该文通过建立商业银行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混合博弈模型,分析二者实施不同策略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并进一步构建委托代理模型,比较分析了资金股权交易模式与股权互换交易模式,得出利益目标冲突与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境外战略投资者履行其合作者义务意愿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郭洁琼 《中国外资》2012,(20):211-212
2005年以后大量国内商业银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借此改善自身公司治理。本文选取国内14家商业银行自2003年至2011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总体上,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以及清偿能力;增加境外投资者战略者的数量和持股时间可以提高治理效应,但受制于境外金融机构最高股权份额的规定,增加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于银行治理水平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外资入股中资银行: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我国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的案例迅速增加。从1996年亚洲开发银行购买光大银行开了外资入股国内商业银行的先例至今,已先后有十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在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之后,2004年先后有兴业银行、  相似文献   

6.
吴念鲁 《金融博览》2005,(11):19-19
随着中行、建行和工行“海选”海外金融机构接近尾声,中国银行业也进入全新格局。然而,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境外投资者的作用,实现国家利益和商业银行利益最大化,同时又要使境外战略投资者获取好处,实现双赢是件难事。  相似文献   

7.
詹晶 《时代金融》2012,(6):124-126
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无论是对我国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机构本身还是对境外投资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詹晶 《云南金融》2012,(2X):124-126
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无论是对我国非银行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机构本身还是对境外投资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从横向比较的视角,检验了2007-2015年商业银行境外引资基本特征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是否境外引资与银行绩效负相关,外资持股比例及持股时间与银行绩效均呈倒U型关系。以此结论为量化分类标准,本文首次将外资股东区分为战略投资者与财务投机者,进一步分组检验了商业银行境外引资后的股权结构特征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战略投资者在帮助商业银行完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明显大于财务投机者。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商业银行防止外资股东从名义上的战略投资者蜕变为实质上的财务投机者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0.
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保持足够的金融控股权,又能与外围战略投资者实现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中资银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首先从外资入股对中资银行效率的影响人手,理清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结合银行效率理论和财务评价体系,借助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实证模型,通过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外资入股对中国银行业效率影响不是很显著的结论.并且,据此提出加强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扩大引进外资数目、改革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及健全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等建议,有助于政府监管部门和中资银行的决策层更好地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客观评判境外战略投资者入股我国商业银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银行业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已到了必须借助外力来推动才能进行的时刻,我国民营资本不适合大规模的参股商业银行等原因使得境外投资者入股我国商业银行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股权转让价格是市场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不能简单的认为股权转让价格就偏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需要注意金融控制权、同业竞争、内部改革、核心信息和无形财富的流失等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介绍 所谓战略投资者是指与发行人业务联系紧密、以谋求长期战略利益为目的、持股量较大且长期持有、拥有促进发行人业务实力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法人投资者.中国银行业将在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而中国的银行目前正在努力增强竞争力,同时加快了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步伐.截至2006年7月末,已有25家境外投资者入股18家中资银行,外资投资金额已超过203亿美元,占国内银行总资本的19%左右.  相似文献   

13.
探索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有利于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动力,发挥好海南作为"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境外投资者开展境内金融投资的渠道,认为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扩大了境外投资者的境内投资产品的范围,扩展了境外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于中国市场的方式,为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独特的竞争机会,为海南自贸港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了独特的吸引力,也有利于探索资本项目开放的风险可控方式.本文比较了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不同模式,并从投资主体、资金来源、额度管理、投资管理、产品范围、风险防控、试点推进等方面提出了落地实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与银行效率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境外战略投资者参股给一国商业银行带来的绩效变化,主要体现于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进入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善效应.外资银行的进入引入了新的技术和专业技能,从而增加了当地客户可获得的金融产品数量,因此外资银行的存在提高了效率并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外资人股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对引入外资两年以上的中资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入股对中资商业银行效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06年末,累计已有21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引进29家境外投资者,投资总额达190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已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并上市,中国农业银行也正在重组,积极为上市做准备。由于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境外投资者的引入是否能有效改善银行绩效,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以巴西、墨西哥、智利和阿根廷四个国家的银行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这些国家外资持股比例在25%-35%、36%-50%、51%-100%的银行的绩效变动及信贷增长率的周期变动情况,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引入战略投资者对银行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境外战略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2002-200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2002-2007年在我国A股市场上市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面板数据研究境外战略投资者能否改善中资银行的经营效率。结果发现: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在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提高资产质量、增加资本充足率方面的作用还不显著,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引入单家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效果要好于引入多家;在现行参股比例的制约条件下,外资持股比例越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反而越差。考虑到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将这些银行从样本中除去之后,结论不变并且显著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积极寻求外资入股.监管部门的政策也鼓励“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外资参股中资金融机构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趋势。外资参股城市商业银行在具体操作上要明确引资目的,把握外资选择标准,采取灵活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外资入股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对引入外资两年以上的中资商业银行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入股对中资商业银行效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电子银行已成为商业银行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成为客户判断银行服务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电子银行起步稍晚但发展迅速,近十年来业务规模、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与一些国外金融机构较为完善的电子银行业务相比,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外资金融机构电子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总结出可供我国银行业借鉴的优良经验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