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体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股权再融资使中国股市陷入了"雪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建立合理的融资模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体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而2008年以来资本市场的股权再融资使中国股市陷入了"雪灾"。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建立合理的融资模式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按照西方融资方式的“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的外部融资顺序应先债券融资后股权融资。我国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券融资具有资本成本、代理成本、信息成本和寻租成本的优势,使上市公司的外部融资顺序出现了“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的偏好。应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着力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形成经理人市场等方面入手,以改变不合理的融资现状。  相似文献   

4.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资本的联合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融资决策是企业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收益成本约束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以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从而使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融资偏好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融资偏好相比,有其鲜明特点,股权是企业融资首选。本文分析了这种融资秩序偏好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商》2016,(2)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液,任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适度的债务融资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带来税负结构利益和财务杠杆效应。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现象,这不利于我国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从股权结构不合理、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三个方面剖析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是由于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市场上严重的投机倾向这些外部因素,以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较低成本、股权结构的缺陷和内部人控制问题等这样的内部因素导致的。股权融资偏好会带来降低募股资金使用效率和拖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建立内部激励制度,完善资本市场规则等制度安排,以淡化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7.
张改仙 《现代商业》2012,(12):72-73
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持续推动力。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出现股权融资偏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偏好又将会给企业带来哪些危害?本文主要比较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以及影响融资渠道选择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金融需求的角度出发,考察企业如何根据自身产业风险、融资偏好、自有资本存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研究发现,当企业所从事的产业技术和产品较为成熟时,其产业风险较低、资本较为充足,企业投资生产项目的资金回报率较为稳健,则更加偏好债权融资;当企业所从事的产业处于技术前沿,创新和研发是其成长的关键因素时,其技术风险和产业风险都相对较高,且资本相对不足,企业投资生产项目的资金回报率不稳定,此时,企业会更加偏好于股权融资.因此,低风险传统型企业更偏好于债权融资,而产业风险较高的"技术创新型"企业则更偏好于股权融资.本文的研究发现与从金融供给角度出发的研究结论与相关经验事实较为一致,能够为分析中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发展及金融结构调整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也为我国的金融结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广凤 《商业时代》2006,(26):71-71,73
西方国家成熟资本市场中企业外部融资首选债务融资,其次才是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这不仅受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更取决于我国特殊的资本市场融资条件。本文以此为基础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以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融资是其经营决策的重要内容,不管公司的经营规模、组织结构有多大差别,都很难摆脱对于资金短缺造成的困境和对于长期资金的渴求.因此,怎样有效地筹集资金就成为了上市公司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这些方式所筹集资金占总融资的比重,就构成了公司的融资结构,并表现出其融资偏好.本文搜集了从1998年到2011年资本市场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在此期间所体现出来的融资偏好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发现其仍然存在较强的股权融资偏好,并通过建立模型来寻找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因素和更深层的原因,提出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各种对策和建议,试图从中找出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路线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融资结构理论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实践看,融资顺序理论得到遵循,股权融资方式受到冷落,而我国上市公司却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治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保障股东权益、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完善法规制度,确保资本市场有效性和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构成可以看出,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其原因是由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公司治理的不完善、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等。偏好股权融资有其负效应: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功能,导致社会生产过剩以及股东权益损耗。应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加快股权资本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以促进企业自主融资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构成可以看出,得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偏好股权融资的倾向。其原因是由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公司治理的不完善、考核制度的不合理等。偏好股权融资有其负效应: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严重扭曲了资本市场功能,导致社会生产过剩以及股东权益损耗。应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构、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加快股权资本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股权融资成本。以促进企业自主融资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上市公司外部股权融资行为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根本上讲 ,中国在过去、现在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 ,都不是一个资本富裕的国家。在资本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如何使有限的资本提供给那些最需要资本同时又有较好投资回报的企业 ,是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对于资产负债率整体较低的上市公司来说 ,强烈的外部股权融资偏好对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极为不利。上市公司客观存在外部股权融资偏好 ,必须针对性地制定出一些矫正外部股权融资偏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周培红 《商场现代化》2006,(32):189-190
本文应用MYERS的优序融资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在我国现阶段,由于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完善、债券市场的严格限制和非流通股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上市企业的融资结构并不遵循优序融资理论,存在着严重的股权融资偏好,而要改变这一现象,必须改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放开债券市场的管制,积极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从而使企业的融资结构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6.
王洪云 《致富时代》2009,(9):118-119
分析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及融资偏好的现状和原因,探讨上市公司融资偏好治理的对策,提出再融资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上市公司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展望未来,股权再融资仍将会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呈现多样化。通过对2005—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和融资偏好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融资偏好以股权融资为主,存在优序融资偏好异象。对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进行了国际比较,指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系列合理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根据资本结构理论分析说明股权融资偏好不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通过中外企业融资偏好的比较分析,说明我国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源于企业治理机制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秋会 《中国市场》2014,(13):74-75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资金有多种来源和方式,不同的来源和方式成本和风险差异很大,因此融资方式的选择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决策。融资方式选择反映了企业的融资偏好。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融资偏好的特点、危害、动因,以及治理方法,期望对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中小股东利益,扰乱了证券市场的定价和运行秩序。上市公司非理性融资的表现是非理性股权融资偏好、募集资金闲置、随意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等非理性融资行为。其主要原因是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较低、举债融资成本与公司规模负相关、大股东的利益驱使以及利益相关者约束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