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现阶段中国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更是家庭社会保障的重要载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土地,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身份的转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构建对失地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要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要设立一个与城市市民比较接近、方便日后与城镇...  相似文献   

2.
唐海 《商业文化》2004,(3):34-37
农民大量进城将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专家预测,今后15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这样才能进入目前世界平均50%的城市化水平。这就意味着每年将有1300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这么多的人将在居住环境、就业岗位、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方面发生根本变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异地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城市之间吸引外部消费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区域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在竞争中优势明显,成为消费的流入地,而中小城市成为消费流出地。本文在说明消费外流现象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消费外流成为制约中小城市商业发展的瓶颈,并以东莞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东莞市消费外流现象进行研究,分析造成其消费外流的原因,提出改善消费外流、促进东莞商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要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必须深刻认识和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认清现实存在的不合理消费问题及其负面效应,根据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要求来创新消费政策,实现消费方式由偏重储蓄积累型向偏重生活需求型转变.  相似文献   

5.
虽然发展经济学文献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等同于向城市转移,但在中国却产生了另一条路径:农民通过在农村地区创办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实现了非农就业.这条非经典转移路径不仅显示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特殊性,也显示了中国工业化乃至城市化道路的特殊性.农村劳动力非城市化转移模式反映的是农民在从农业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时对其自身转移成本-收益的比较与抉择.  相似文献   

6.
青平  秦庆  李崇光 《消费经济》2005,21(3):73-77
进城青年农民是目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一个规模庞大的重要社会群体,具有较大的消费潜力。本文以对武汉市进城青年农民的调查为基础,研究了该群体的消费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文章认为,虽然在总体上进城青年农民仍然受到农村传统消费观念的深刻影响,但是在城市社区中的生活与工作经历,也使得该群体的消费观念开始向现代消费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7.
覃坚毅 《北方经贸》2000,(1):153-154
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在城市难以收购农业部门过剩劳动力的情况下,开辟了农民通过乡镇企业就地转业的模式,.大量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农业劳动力转入了边际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和其他部门,提高了国民经济效率和国民收入水平.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乡镇企业面临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升级的考验,由于批国农村城市化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乡镇企业在高水平、新起点上发展,迫切需要改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生活消费方式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此现象在城市更为明显。本文从时尚的概念、表现的现象入手,说明了女性消费的重要性,并结合女性消费心理与消费特征,进行了一些时尚设计的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9.
刘晖  曲娜娜 《消费导刊》2010,(3):250-250
伴随着经济开放,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对农村土地的征用也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数量也逐年增长,位于S市城乡交界处的S村是较早进入被征地范围之内的村庄之一。随着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长久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大批量的成为失地农民,征地这一全国普遍现象对失地村民的生活是不是造成了很大影响呢?本文从尤其失地农民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劳动生活方式、休闲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描述,阐明了征地这一事实对S村村民村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低碳消费与中国居民消费方式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碳消费方式,对于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消费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消费给中国居民的消费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接着阐明中国居民从原有的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变化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加快中国居民消费方式向低碳消费变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CPI:上半年涨因与下半年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2010年上半年中国CPI上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粮食和鲜菜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是全国较大范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粮食和鲜菜减产与减产预期.二是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上涨.其主要原因是购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和短时间内开征房产税的预期.下半年CPI上涨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不乐观的农业生产形势.减缓上涨压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上半年推动CPI上涨的一些因素的消失,居住类物品和服务价格的趋于稳定,生产价格对CPI推升作用的减弱,以及国内粮食储备充足和主要国家CPI涨幅不大.  相似文献   

12.
RFID在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和平 《中国市场》2007,(41):102-103
供应链物流管理对提高物流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而物流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运作的支撑平台和基础。RFID可以很好解决供应链物流管理中的底层数据采集的"瓶颈"难题。  相似文献   

13.
周环宇  李亚明 《中国市场》2008,(49):100-101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的高速发展,各机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瓶颈,其中市场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信息化是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支撑,特别是对农业结构调整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状况和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其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未充分发挥出来,本以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在认真分析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所面临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越野:向欧美靠拢 4月仿佛是中国车市的"多事之春",发改委又一次"顺应"国际形势上调了国内成品油的出厂价和零售价,新的消费税政策在万众瞩目中上马,汽车价格也呈现国产大降、进口大涨的两边倒局面……几乎没有人怀疑SUV会因此受到重大打击,但我们把目光放到同样曾经走过或正在面临"高税"、"高油价"、"能源紧缺"等事件的欧洲,情况又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6.
17.
家学是清代学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扬州朱氏颇具代表性,却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扬州朱氏世居宝应,虽分为朱翁朱氏和界淘朱氏两支,然同出吴郡朱氏。朱氏名家辈出,从《清史稿》、《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和《江苏艺文志》所未录或未详的36种著述书目中,可以发现扬州朱氏有着与时偕行又专长宋学的家学特点。  相似文献   

18.
股份银行要建立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仅依靠财务指标来全方位衡量的经营绩效是难以满足其战略性发展需要的,考核出的结果和奖惩与银行战略目标难免出现较大偏差.平衡计分卡在财务指标以外引入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因素,实现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相互补充;同时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企业长期战略规划融入考核评价系统,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衔接,增进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因此,探索在股份银行应用全方位的,基于战略的考核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9.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症结。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重新分配,也是一个制度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在证券市场上达到“帕累托优化”或“帕累托改进”的过程。本文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需求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充分尊重制度需求主体的意见,使其达到较高的“满意度”,以保证改革的收益最大化,尤其要尊重股票历史成本的形成机理;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供给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政府或准政府应权衡利弊,降低改革成本,预期改革收益,尤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通过股权分置变革的制度均衡与制度变迁分析,认为在股权分置变革中,应把握全局性,着眼于系统性,尤其要依法行事,法理清晰,调整国有资产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删除过于僵硬化的规定,修改并协调现行《公司法》、《证券法》等。  相似文献   

20.
《Business History》2012,54(4):33-47
A feature of Britain's industrialisation during the eighteenth and nineteenth centuries was the persistence of small-scale production and producers. In a variety of contexts small businesspeople had a striking presence in the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 However, relativel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is sector of the business commun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ale and small craft businesses in one area of rural lowland Scotland between c.1830 and c.1900. Issues examined include firm size, capital investment, profits, multiple business strategies, persistence rates, the independence of producers, and formal organisation among these small businesspeople. The micro and small-scale business sector in this area is found to share man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groups in other contexts. An internal diversity was also found, with producers merging with the world of wage labour at one end of the spectrum and the ranks of established enterprise at the other. This feature was reflected in the social standing of the small businesspeo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