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今天是星期日,绵阳市没有休息5月18日上午,是灾后的第6天了,余震不断,整个社会还是处于高度繁忙的抗震救灾状态。记者在成都昭觉寺车站购票前往绵阳,平时购票的长龙不见了,购票大厅人员稀少。一路上,警笛声不绝于耳,多是往返于成都和灾区之间的救护车、警车、工程车。有成都和  相似文献   

2.
千里走青藏     
青藏铁路通车的那一天,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随着铁路的延伸,沿途那博大、壮美、令人心醉的风光,让我感到是那样的熟悉、亲切,依然让我激动不已,心潮澎湃,思绪不禁回到了数天前的西藏之行……一直以来,去西藏是我的一个最大心愿,如今梦想将变为现实。6月17日,我们一行数人自驾车登上征程。由于是自驾车游,路况不十分好,加之高原反应,严重缺氧等,这一路的艰辛自不必说。我们甚至还有惊无险地发生了很严重的车祸,车被撞得惨不忍睹。  相似文献   

3.
一日,同学小聚免不了以酒助兴,当大家喝得酒酣耳热之时,一位同学略带醉意地对另一位同学说道:"其实我们都知道你现在经济条件有些不好,以后同学聚会时,你就不要和别人一样出分子了".不料这位同学听后睑色很难看,断而愤愤不已地甩手而去,大家都感觉到很扫兴,继而却将说话的同学埋怨了一通.但我却感到同学说的是真话却反被别人误解了?这让我想到了<增广贤文>中的一句话: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但又不得不令我思索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真话?人应不应该说真话?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初,一名美国小伙子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得知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广告公司要招聘业务主管和高级职员。这个行业与小伙子所学的专业非常吻合,于是他就带着几名同学一起去应聘。如果可以在这家公司工作,将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前途,但让人遗憾的是,等他们赶到公司的时候,却被告知已经招满了。老板看着这几个小青年失望的神色,耸耸肩说有兴趣的话就半年后再来看看,那时候可能会需要增加人手。几个同学一听,嘀咕了一句  相似文献   

5.
今天如果有一家公司对我说,我们的产品全部卖到美国去,这样我会害怕;如果他说,我们70~80%的产品卖到中国,20~50%的产品卖到欧美,这个公司我们会比较相信。中国国内的市场足够大,需求也很强劲,中国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自身有着良好的经济循环,而相对来说,国外的市场会疲弱一些。  相似文献   

6.
去年冬天,我一个大学同学从美国回来,让我给他帮忙出版一本关于如何在美国投资的专著。我这位同学可非同一般,出国前就是金融投资圈里有名的人物,在美国读了几年的学位,又曾任职于高盛和美林,是华尔街级别的投资理财专家,现在自己开设一家公司,从事代客理财业务——为全球的富翁打理其在美国的投资与资产。  相似文献   

7.
我的老师     
看到这幅照片,你很可能认为这是三个孩子依偎在母亲身旁。其实不然,这是三位学生(右边为本文作者)看望自己老师的合影。2000年10月2日,郑州大学外文系迎来了建系40周年华诞。我们65届英一·一班部分同学在参加了庆祝活动后,相约去看望我们年近80岁高龄的钱老师。当在郑州工作的同学指着我问钱老师还记不记得我的名字时,她歉意地摇摇头。因为我们毕竟已毕业整整30年了,钱老师记不住我的名字是很正常的事,何况她在这几十年里又教了那么多学生呢。但是,同学们把我的名字刚一说出口,钱老师马上作出反应,笑着说:“想…  相似文献   

8.
贷款     
我是在距县城80多公里塔河边农村长大的。在那个相对偏远、贫穷落后的家乡,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农民是不可能发家致富的。有些农户没有信用社的贷款甚至无法种地。而我从一件终身难忘的往事中,对它的感受更真切而深刻。我的一位老师叫李光,有一年回家乡过春节,我们几个同学去给他拜年。1982年农村很艰苦,他家有四个孩子,生活很拮据,为了款待我们,他把三个菜装成九  相似文献   

9.
上大学时,一位资深的经济学专家有一次来学校作报告。专家希望在下面听讲的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报告厅里有多少学经济的学生。专家问了三遍,我们底下的同学却没有一个人作声,有些人甚至一时间头都低了下来,生怕专家询问的眼神触及自己的目光。其实,我们之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学经济的,但由于怕演讲人随后提问,故都不愿让他注意自己。专家是个很会揣摩听众心理的人,他苦笑着说:“既然大家都沉默,我就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0.
一名大学生醉酒开车,在河北大学的校园里面撞倒两名大学女生不顾而去,车子最终被保安和学生在校门口截下,下车之后,他说,“看把我(的)车(给)刮的!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经历让我经久难忘,虽然是一件小事,而问我的人也已经记不得是谁了。当时他听说我在财政部门工作,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问我:你们那里不是有很多钱?像银行那样,成天都跟钱打交道。我很惊讶:我们那里不见钱,也不直接跟钱打交道。他听后显出一副很失望的样子。我很奇怪,财政在老百姓的眼里就真的那么神秘吗?  相似文献   

12.
鄢岚 《金卡工程》2010,14(2):201-201
案例:3月25日晚7时许,杨先生和朋友去西安东五路的“海底捞”火锅店就餐。据他说,餐厅保安员让他将车停在旁边的东五路派出所门前人行道上,饭罢出来车不见了。  相似文献   

13.
彭丽静 《金融博览》2011,(12):28-29
一"嗨!年轻人!"在我们把车开向车库的时候,一个红脸长发的男人敲响了我们的玻璃。看他高高大大一身脏兮兮的牛仔装,我知道他是个流浪汉。在美国,我的老板被人称做年轻人不止一次两次了。虽然他头发已经花白,但身材保持得很好,亚洲人的皮肤上了岁数也不见褶皱,总让老外认为他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老外不  相似文献   

14.
甪直纪行     
去甪直是去年春天的时候。 辉是上学时的同学兼舍友,苏州甪直人,一直让我去玩一趟,懒散拖拉了多年也没有成行,不过这次却不能不去,他告诉我他刚辞职,准备自己创业,扬言以后即使去只怕也没时间陪我了。  相似文献   

15.
收获的秋天     
我认识碧云是在上世纪的夏天,记得那天下午他给我突然打来电话,他说他到了珠海边检站,因忘了办边防证,被武警们做流浪人群中的一分子赶下了大巴,于是我赶忙和我们杂志社的小蒋和小王哥着一辆五十轮到边境站去接他。我们虽然以前彼此通过许多话,但走到眼前仍然是一副陌生的面孔.于是我就边打手机边四处张望,在离我几十米左右的地方也有一个青年人在一边打手机一边东张西望,我想这个人是不是我要找的人?于是我就一边向他招手,一边大声疾呼着“碧云”二字,只见小伙子往我这边看了青,便一连串的向我摇手,我代便将车开近他,把他一溜烟送进了“南方日报”的珠海记站招待所。  相似文献   

16.
书法家苏亚涛很年轻,这是令人感叹的一件事。与他在一起,看他朝气勃勃地或谈笑风生于朋友之间,或援笔纵横在纸墨之上,我总的感觉是老之于我将至,大有韶华难留之慨。书法家苏亚涛很成功,这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我去过他那挺有规模的书房,挂在里面的一幅幅书法精品和他正在创作的  相似文献   

17.
M乘车     
M是我表兄、在某银行任行长。那晚,听他说翌日将去省城办事,我正好也想去省城看一病人,清晨便来找他——想搭个便车。他正在打手机:“什么,什么?车子出了故障,一时修不好?真是乱弹琴,赶快修好!”我见他很着急,便一旁献计:“表  相似文献   

18.
张一 《深交所》2005,(10):73-74
记得第一节音乐课,那位傲气凌人的音乐老师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这位带着艺术家气并且有点恃才傲物的老师一口一个歌剧、一口一个贵族,让我很是找不着北。本人对Punk、R&B和HiP-hop的见解在班里可是数一数二的,我的音乐品位也影响了不少同学。但是,在这节音乐课中,我倒像一个陕北老农遇到了一个英国王室成员一样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19.
刘润 《金融博览》2006,(5):50-51
我要从徐家汇赶去机场.在美罗大厦前搜索出租车。一辆大众车发现了我.非常专业、径直地停在我的面前。这一停.于是就有了后面的这个让我深受震撼的故事.像上了一堂生动的MBA案例课。为了忠实于这位出租车司机的原意.我凭记忆尽量重复他原来的话。  相似文献   

20.
班上较笨的人就是我 我多次到大学招聘,听到最典型的语言就是“某某去了哪个公司.他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听说深圳工资高.到某某公司比留在西安多赚2000元;或者上海这个机会很不错嘛.可惜我女朋友不让去”,大家听了这些觉得很熟悉吧!我读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出国非常疯,你考托福他也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