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历史发展已经表明,世界上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财政风险.当前,我国正处于这个转型期,受地方政府举债软约柬与经济发展硬要求的影响,财政风险形势日益严峻,防范财政风险将成为政府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政府债务及箕对财政风险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政府审计防范财政风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地方财政风险的形成因素很多,包括内部收支风险、金融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分配体制等。防范地方财政风险必须加强中央对地方财政风险的监控,建立地方政府公债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融资,编制地方财政风险预算,提高地方政府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3.
政府审计在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适应性特征。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审计具有共同特征:依据法律授权,对政府及其公共部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及其履行职责管理和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并依法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4.
财政审计是审计工作永匣的主题,当前,财政审计工作就是要顺应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促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切实加强对财政收支的审计监督,在查处备类违纪违规行为,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财政效益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对政府财政收支管理行为进行审查,就其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给予评价并提出建议,从而规范财政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防范财政风险,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县乡财政风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县乡政府普遍面临着财政风险的困扰,防范化解基层财政风险是县乡政府急需解决的一个崭新而艰巨的课题。本文探讨分析了县乡财政存在风险的表现、原因,提出了防范化解的途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政府审计的风险将不客忽视,而且无法回避。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是可以防范和控制的.本文分析了政府审计的风险的含义、基本特征、形成原因,提出了防范和控制政府审计风险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地方财政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风险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存在各级财政运行之中,并引起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如何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是当前摆在政府和财政部门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阐述地方财政运行风险的种种特点,然后就如何防范、化解地方财政风险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财政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一定程度上可能给一国政府和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对我国财政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探讨,从而提出防范的对策加以化解,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府会计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政府会计能否提供真实完整的财政信息,直接影响到各级政府部门对财政风险的有效防范。本文针对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制度在提供财政债务信息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从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角度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财政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子概念。一方面,政府财力直接干系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它通过影响经济安全间接影响国家安全。财政安全的基本要求为财政具有偿债能力,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保证未来某时期用基准预算盈余弥补当前债务。实现财政安全的更高要求是防范风险,利用风险价值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出主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财政风险是财政支付危机的总和,是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目前,随着我国许多地区财政赤字和债务包袱沉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压力,我国财政自身的安全受到了严峻挑战,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走势的重要因素。因此,正确认识和有效防范我国的财政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消极因素。如何防范和化解因地方政府债务带来的财政风险。已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地方财政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和体制转轨的双重压力下。财政超负荷运转,衍生出各种形式的风险,这些风险主要表现在:因政府举借债务形成的财政还贷风险;因地方金融风险转化的财政垫付风险;因供给范围膨胀造成的财政支付风险;因历年隐性挂账衍生的财政赤字风险;因政府直接担保连累的财政抵扣风险;因财政虚列收支导致的虚假平衡风险等。  相似文献   

13.
审计署《2008—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整合资源,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以维护财政安全,防范财政风险,促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规范财政管理,使国家财政政策得到有效实施。从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内涵、特征、存在的现实问题、构建思路及措施等方面论述新时期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经济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造成地方财政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对称,没有规范的制度化融资渠道。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防范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功经验,积极慎重地解决好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审计结果公告风险防范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结果公告是一把“双刃剑”。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政府审计的透明度,起到遏制腐败和减少犯罪的作用。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审计公告制度也将政府审计行为置于阳光之下,对国家审计质量提出了巨大挑战,增加了国家审计的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16.
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也 《当代财经》2001,(11):32-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各种公共风险最终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作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公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部门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地方政府的高速经济发展绝大部分是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2010年审计署在对地方性债务的审计调查过程中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存在时间长、规模大的特点,蕴含潜在的财政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已成为2011年国家审计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审计在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以及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提出基于风险导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工作模式,并分析了该审计模式的可行性与基本思路,构建了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试论积极财政政策的体制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存在着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风险。这种体制风险有三种表现形式。财政扩张过程主要在政府资源占有规模、作用范围及财政决策等层面对市场体制产生不利影响。对我国1998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的体制风险进行分析,并通过对财政规模的迅速扩张、财政支出结构的非公共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公平与效率偏差等问题的分析,可以说明积极财政政策体制风险的现实存在及其原因,并能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体制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欧洲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发生,引起各国对政府债务问题的高度重视和警惕.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面临着负债规模大、透明度低、管理机制薄弱,如果不能及时控制风险,风险将会从地方转移到中央,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因此我们应该按照完善财政体制-加快政府会计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来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