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纯平 《时代金融》2012,(33):126-127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稳定的重要问题。本文以美日两国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美日两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及处置的效果,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有所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德  严文兵 《海南金融》2001,(12):43-4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业存在大量不良资产。世界各国注重对不良资产的控制和处置,主要方式包括:加强官方监管、市场约束和银行内控;加大呆账核销力度和成立专门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借鉴国际经验,需要对中国银行业资产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加强监管和贷款风险管理,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  相似文献   

3.
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近年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化解不良资产,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日本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的主要政策、措施,对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泡沫经济崩溃影响,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问题日益突出.在此后十余年间,日本政府不断完善不良资产处置法规和机制建设,建立破产金融机构处理框架,动用公共资金救助银行机构并对企业进行重组援助,直至2005年不良资产治理成效显现.得益于此间建立起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处置机制,日本银行业不仅抵御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并长期保持了较低的不良贷款率.考察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成因、表现及解决方法,借鉴其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信贷业务与不良资产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可以说,不良资产是信贷业务的伴生产物,加强和改善银行不良资产的管理、处置是银行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阻力与改造的难点。如何处置不良资产,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我国银行业必须研究与解决的重点难题。我们结合国外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重组问题作一些初步的研究。一、国外银行业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如何妥善处理银行巨额呆、坏帐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已成为全球银行业面临的一个共同课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和经济转型的压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呈双上升趋势,2015年P2P行业的不良资产也在迅速增加,因此我国面临着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仅依靠资产管理公司无法达到快速处置不良资产的目标,运用互联网平台处置不良资产成为必然趋势。为了分析互联网资产处置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及不良贷款率等数据,运用经济学供求等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本研究对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时积累了大量不良资产,加剧了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因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处置不良资产,保障了银行业稳健运营。  相似文献   

9.
受宏观经济下行、房地产行业风险、影子银行风险外溢等共同影响,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恶化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行业性信用风险累积与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压力将会不断显现。地方中小银行囿于自身规模、定位、业务资质等因素,或将成为行业性资产质量风险爆发的"堰塞湖"。精准分类、精细处置不仅可以加快"存量+增量"不良资产的化解速度,更可以提升不良处置的综合效益。本文梳理现有主要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分析各地中小银行现有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提出加快地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盘活存量——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机制.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率 (一)建立银行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提高透明度,扩宽处置渠道。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主要是靠自己清收,后来罔家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随着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在银行自己清收成本大、效率低的情况下,创新处置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银行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银行将不良资产的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