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加入WTO后,中国的许多行业都受到来自国外同行业的竞争压力,金融业就属于这类行业。本文主要的讨论从银行业中的不良资产入手,简要地分析我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现状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借鉴国外银行业对不良资产的处理方法和国际上对银行监管的规定,来谈谈加强我国不良资产的预防和管理措施,其中以资产管理公司为重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为了维持经济稳定运行,我国采用高度重视、行业监管的方式对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进行标准化管理,加之相关管理政策的优化,促使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质量、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但受法律法规的影响,处置不良资产存在着权利义务不对等、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现状及产生的后果,其次阐述分析形成该种现状的成因,最后对如何提高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效率与质量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1999年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面对商业银行多年积累的大量不良资产,借鉴各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银行业的现实状况,采取“好银行坏银行”模式,通过组建新的中介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并专门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北专员办积极采取措施,协调政企各方,强化对不良资产处置的监管工作。在资产处置监管方面取得了"四个突破":资产打包数量全国第一;打包处置金额全国第一;率先提出从机制建设人手加强处置监管并被财政部《工作通讯》通报肯定;率先制定《对资产管理公司实施财政监管的指导意见》,并实施规范化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5.
鉴于我国银行业资产质量不高、潜在金融风险较大的现实,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一步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经国务院批准,1999年我国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旨在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在不良资产的收购、管理与处置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面临经济下行和经济转型的压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呈双上升趋势,2015年P2P行业的不良资产也在迅速增加,因此我国面临着巨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仅依靠资产管理公司无法达到快速处置不良资产的目标,运用互联网平台处置不良资产成为必然趋势。为了分析互联网资产处置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银行业不良资产余额及不良贷款率等数据,运用经济学供求等理论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本研究对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为了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四年来,四家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及体制性约束,目前的不良资产处置与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最近,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已经对不良资产处置实行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的重点是完善激励结构与成本费用控制.美国RTC曾经应用合同承包方式处置大量的不良资产,其标准化的资产处置合同所具备的激励结构与成本费用结构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易强 《金融博览》2005,(2):27-27
由银监会主持,央行、财政部、审计署以及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加的加强不良资产处置监管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召开。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会上指出,在资产的剥离和处置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其负面影响放大了金融脆弱性的风险。大量的不良资产损害了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原则,同时降低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收益性,严重影响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在这个意义上,不良资产具有巨大的金融负外部性。当前,一方面要采取措施防止不良资产反弹,包括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理念,加强行业风险研究,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加快现有不良资产的处置等;另一方面,为了消除其金融负外部性的影响,有必要通过建立明晰的银行业产权制度,增加金融激励,引进民营银行等手段促使外部性内部化,保障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倪剑 《上海金融》2015,(1):49-53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近期设立的从事金融不良资产批量处置业务的专门机构,其定位、股权结构、业务模式和监管制度安排与原有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在明显的差异。本文认为,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是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业务市场化的积极尝试。本文着重分析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背景、定位和运营机制,提出建立以合规监管为主、风险监管为辅的监管框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提高资产处置的透明度;并探索设立符合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实际的风险监管指标;充实、完善日常监管措施和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