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R&D活动的观念问题分析。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R&D活动在实质上是让位于政府的,政府部门(尤其是一些工业行业的管理部门)广泛参与了R&D的各种活动,有的甚至插手或承担着本应由企业承担的具体义务,企业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主体地位,退化为简单的加工车间,造成了我国长期存在R&D的主体“错位”现象。结果导致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R&D活动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的一体化,企业虽然已经开始认识到R&D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长期形成的观念仍是企业进行R&D活动的主要障碍。2.R&D活动的成本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2.
丁卫国 《经济论坛》2002,(24):50-51
一、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现状分析根据无锡市各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以无锡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样本,选择12个指标:X1:R&D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X2:R&D人员占技术人员的比重;X3:本科以上人员职工人数比重;X4:行业的出口创汇额;X5:高级职称占职工人数比重;X6:高技术产品的销售比重;X7:经济增加值;X8:流动资产周转率;X9:人均创税;X10:权益报酬率;X11:资产负债率;X12:总资产周转率。其中:X1=R&D经费/销售收入;X2=R&D人员/技术人口;X3=本科以上人员/职工数;X5=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在Stackelberg寡头竞争模型下企业在产品市场是否合作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建立了寡头市场中面向R&D工艺的两阶段博弈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求出了产品市场合作与不合作两种情况下的古诺-均衡解。研究表明,从促进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对于R&D效率不太高的R&D项目,产品市场合作策略优于产品市场竞争策略。从提高企业利润的角度来看,对于R&D效率较高的R&D项目,当产品差异不大时,产品市场合作策略优于产品市场竞争策略;当产品差异较大时,产品市场竞争策略优于产品市场合作策略。对于R&D效率较低的R&D项目,产品市场竞争策略优于产品市场合作策略。从提高消费者剩余以及改善社会福利的角度来看,对于R&D效率较低的R&D项目,产品市场竞争策略优于产品市场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开发活动中的财政支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晓峰 《经济学家》2005,55(4):96-101
研究与开发活动(R&D)是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政府支持科技进步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干预市场中的R&D而实现的。根据公共财政理论,R&D产出品的,公共产品属性的强弱决定了财政支持力度的大小。当前,我国R&D在财政支持的力度和结构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合理界定R&D的财政支持范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持结构、丰富财政支持方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以及国家、个人福利改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R&D投入不足、结构失调问题比较突出,而会计核算方法及信息披露上的缺陷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R&D投入产出特点的基础上,就R&D会计改进及其信息披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构建了存在技术外溢且成本不对称情况的双寡头垄断企业R&D投入和产量决策的模型,这一模型是AJ模型的拓展,旨在分析不同成本和技术外溢程度对企业R&D投入和产量决策影响。分析了完全不合作、半合作、完全合作和福利最大化状态下,不同的成本和技术外溢程度对企业间R&D合作行为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结果和AJ模型结果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得出,成本较低的企业有较大的R&D投入倾向,在技术外溢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完全不合作是次优状态,在技术外溢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半合作是次优状态。  相似文献   

7.
R&D、R&D溢出、内生增长和内生收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强调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与技术溢出重要性的当代内生增长理论,本文建立了一个将R&D和R&D溢出与资本积累之间、R&D和R&D溢出与总产出增长之间直接关联起来的动态模型。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和R&D溢出与资本积累之间、R&D和R&D溢出与总产出增长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正面长期协整关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R&D与资本积累之间、R&D与总产出增长之间分别存在显著的长期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由此观知,R&D乃长期经济增长源泉之所在。另一方面,尽管资本积累或总产出增长并不格兰杰导致R&D溢出,证据表明R&D溢出格兰杰导致资本积累和总产出增长。这种由R&D溢出到资本积累和总产出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意味着尽管知识与技术的跨国传播并非必然发生。其实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徐永林  邓鸣茂 《时代经贸》2008,6(9):191-193
本文利用上海浦东新区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通过回归分析观察企业R&D投入和外资活动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考察R&D对劳动生产率促进作用的同时,重点关注了不同来源地外资对民族企业创新能力和国内技术扩散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结果的分析发现,以技术较为前沿的欧关日资企业的R&D投入对促进劳动生产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与之相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内企业比较接近的港澳台资企业的R&D投入与劳动生产率发展的趋势是背离的。  相似文献   

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R&D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源头,R&D的投入是对知识和技术的投入,一国R&D储存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国的竞争力。紧紧围绕R&D储存这一主题,找出我国与以关国为首的OECD主要国家之间的差距,并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我国应加大科技人才培育与开发的力度和增加R&D经费的支出,提高国内R&D储存,实现我国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0.
由于R&D活动的经济外部性,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通过多种途径产生了一种使我国技术水平提升、R&D能力增强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无锡国家高新区跨国公司R&D机构进行问卷调研,并在考察跨国公司R&D机构基本情况、R&D主要特性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敬会 《经济论坛》2007,(22):67-69
从经济发展状况(人均GDP)以及R&D/GNP水平来看,我国还处于以使用技术为特征的技术创新阶段,但我国已经处在工业化的第二阶段,工业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1998年全国的R&D投入才达到0.69%,2000年首次达到1%,2006年开始达到了1.4%。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全球R&D的投入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2003年美国一国的R&D投入就占了全球的40%。  相似文献   

12.
一、文献回顾 Posner(1961)的技术周期转移理论和Vernon(1966)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科学技术在形成国际贸易格局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技术领先和资金雄厚的发达国家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他们不断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将其推向国际市场,获得巨大的贸易利益。技术进步离不开R&D,而R&D经费是R&D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资源,也是评价各国科技投入、科技活动规模和强度的通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R&D新技术要在投融资中得到保护和运营是以R&D新技术获得专利为前提,确定R&D专利战略的依据是部署企业R&D的专利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R&D新技术在投资领域的保护和运营涉及:根据R&D新技术变化,选择最有利于的投资形式;根据R&D技术性质,选择最有利的投资运作方式。R&D新技术在融资领域的保护和运营涉及: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技术交易中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营。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企业是从事研究与开发(R&D)的主体,占全部R&D活动的75%。企业还是R&D经费的最大来源,提供了全国65%的R&D经费。企业雇佣了全国70%具有学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60%具有硕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28%具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美国由公司控制的R&D实验室所从事的研究引导着技术的潮流,并且是发明的主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企业界R&D出现了重大的结构性调整。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副教授RoliVarma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  相似文献   

15.
周新苗 《生产力研究》2006,89(6):122-124
文章运用我国1998年-2002年各省的有关经济数据,分析了国际技术外溢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我国工业部门R&D活动的影响。我们发现,国际技术外溢对我国工业部门R&D活动有正向的溢出效应和负向竞争效应,负向竞争效应比正向溢出效应表现的更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国际技术外溢对不同所有制工业部门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是不同的:它对我国国有工业部门的R&D活动有不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和显著的负向竞争效应,对我国三资工业部门的R&D活动有尽管不显著但表现为正的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因此,国际技术外溢对国有工业企业R&D活动冲击较大,而以外商独资、三资企业为主的工业企业的R&D活动相对受益。最后,提出了促进国际技术外溢对我国工业部门R&D活动技术扩散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和产权理论出发,探索企业R&D项目内制和外包的边界,并提出了3种R&D外包模式。同时,根据潜在沉淀成本、技术创新程度、R&D外包项目成果的期望价值3个因素,对R&D外包决策边界成本和R&D外包的效益进行分析权衡,提出了相应R&D目外包战略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R&D财务管理的刚性和柔性以及R&D财务管理柔性在R&D财务管理活动中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R&D财务管理柔性的定义和R&D财务集成管理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R&D边界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在现实中,企业总是根据创新技术的不同特征来选择R&D活动的方式和范围。但对于技术特征与企业R&D边界变动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将技术扩散速度和新旧技术的关联程度这两个维度结合起来,从技术特征的角度来考察企业R&D边界的新变化,试图更好地解释技术特征对企业R&D边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中国工业R&D效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闫冰  冯根福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6):14-18,108
长期以来,中国工业产业R&D效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工业的37个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考察了从1998年到2002年5年期间的中国工业R&D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R&D效率总体水平低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工业企业R&D效率与前期投入成正比,而与行业竞争强度成反比;工业行业的R&D效率可能主要与其市场结构有关,而与该行业中的主要企业是否国有企业无关;中国工业R&D效率的高低不仅与行业的市场结构有关,而且与政府的支持方式也有联系。本文研究结果的重要政策含义是,中国如果要继续保持经济的较高速度增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提高中国工业R&D的总体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海声 《现代财经》2006,26(1):32-37
本文首先分析了原创性R&D的投资收益特征和投资特征,指出原创性R&D以内源融资为主、以股权融资为主,并通过对广东省部分大、中企业研发投、融资状况的调研,分析广东省大中企业R&D以应用性开发为主,提出现阶段R&D融资的基础措施。即,实行R&D过程与销售实现的早期结合;从产业链角度进行扩股;以并购形式扩股;以股权形式联合,可加速R&D融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