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汽摩配》2007,(1):36-37,25
根据省政府做强做大我省汽车工业的精神,针对目前我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市场,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收回了95份调查表,走访了79家企业。根据各设区市经贸委提供的企业名单,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摩配》2006,(4):25-25,27
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的诱惑之大,对整车企业如此,对零部件企业亦是如此。因此除了整车企业以外,跨国零部件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攻城掠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外资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500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德尔福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的德尔福公司1999年5月从通用汽车分离,主要产品为动力和驱动系统,安全、热工和电气系统,电子和移动通讯系统。德尔福于1994年进入中国,在北京、上海、长春设有代表处。目前拥有独资企业5家,合资企业多家,其中包括有与长江仪表厂合资的德科电子仪表、与上海汽…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摩配》2006,(3):25-27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摩配》2007,(10):36-36
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让全球的汽车业零部件巨头都将淘金的目标瞄准中国。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目前在京落下帷幕.来自美国、德国等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专业客商到会采购。而大众、通用、丰田等世界8大汽车整车企业.以及博世、德尔福等43k:汽车零部件集团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摩配》2006,(4):50-51
专家预测,为有效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到2010年,全球汽车工业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数目,将从目前的六百余家减5525-30家;世界二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将由现在的一万多家减55600-800家,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将迎来新一轮联合重组热潮。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摩配》2006,(10):28-28
“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就不可能有一个强大的汽车工业”这句话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然而,汽车零部件如何才能做强做大,中国汽车零部件目前面临哪些机遇、挑战,出路何在?目前全球零部件行业面临大洗牌,对国内零部件企业而言.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内零部件企业须抢抓这  相似文献   

7.
本刊综合讯美国江森、德国博世、浙江亚太等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即将集体落户北京。近日.北京汽车工业控股公司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宣布将共同投资组建北京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顺义杨镇与大兴采育打造北京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目前已有十多家国内外知名的汽车零部件公司有意加盟。  相似文献   

8.
《中国汽摩配》2006,(11):37-38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相似文献   

9.
本报讯记者余春瑜北京报道3月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确定了一批整车(机)生产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开展试点工作。记者注意到,名单中整车企业只有3家:一汽集团、江淮汽车集团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则有11家。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范围暂定为发动机、变速器、发电机、起动机、转向器5类产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再制造非本企业生产的产品须取得原生产企业的授权。这就意味着零部件再制造须山生产厂家牵头,零部件再制造企业不得回  相似文献   

10.
如何转变重整车轻零部件观念,着力实施汽车零部件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加速汽车零部件产业和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构造中国轿车工业的坚实基础,是打好“三大战役”,全面振兴汽车工业的一个至关重要和紧迫的课题。一、中国与世界汽车零部件发展的差距分析1.投资力度和集中度日本和欧美对汽车零部件的投资与整车的投资比例,一般超过1∶1,甚至3∶1。欧美一些零部件制造厂家每年的开发费用都在年销售额的5%左右,日本的零部件制造厂家每年用于科研开发方面的费用约为年销售额的6%。我国上海轿车工业的零部件与整车投资比例,“七五”时…  相似文献   

11.
宁波是国内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重要的生产基地,现有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30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4家,2008年,宁波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307亿元,其中出口交货值72亿元。据宁波海关的统计显示,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尽管全球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但宁波汽车零部件出口仍将超过13亿美元。汽车零部件产业对于宁波对外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我国汽车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日前,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认定了160家企业为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并于8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瑞立集团成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13.
国内汽车行业经过连续两年的高增长之后,今年业绩增幅明显放缓。根据盖世汽车网统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财务数据,2011年上半年,我国沪深上市的68家零部件公司平均净利率为7.0%,与去年同期的7.4%相比,略有下降。其中,净利率在10%以上的零部件上市企业有21家,净亏损的零部件上市企业有3家。不过,细看增幅靠前的公司,不难发现大多是由于去年基数较小所致。  相似文献   

14.
广汽集团、比亚迪汽车上市后一路下跌的事实,是上市车企的缩影.沿着广汽和比亚迪的脉络,我们将92家上市车企进行梳理后,找出了那些近两年来上市后大幅跌破发行价的车企,并进行排名. 从中发现,汽车零部件企业占多数,而汽车经销商和乘用车企业占少数.其中,跌幅前十位的车企中,9位都是汽车零部件企业,仅有一家汽车经销商跌幅位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受中固巨大市场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吸引,德国博世、美国德尔福、日本电装等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纷纷大举进军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基本实现了合乎其全球利益的战略布局。我们收集整理了12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华资本布局的最新资料,制作出《跨固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华资本布局图》(简称《布局图》)。《布局图》中12家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属于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主流企业,其投资动向在所有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布局图》清晰反映了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在华资本布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麦格纳国际(Magna International Inc.),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也堪称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2011年全球销售额287亿美元。作为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麦格纳公司在27个国家设有305家制造工厂,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汽车工业经过30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截至目前,全省拥有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300多家,其中汽车制造企业6家,改装车生产企业36家,摩托车生产企业3家。整车产品有重型车、轻型客货车、大中轻型客车、各类专用车、两轮及三轮摩托车等,零部件产品主要有变速器、制动器、蓄电池、传动轴、铝轮毅、活塞等发动机关键件、汽车玻璃制品、塑料件、尾气净化器、安全气囊、辊压件等。1999年全省汽车工业实现销售收入约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利税增长34%。河北汽车工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皮卡车、中…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国内众多的汽车生产厂家来说,面对一浪接一浪的降价潮,降低零部件成本似乎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的汽车生产厂家都是名副其实的汽车组装厂家,没有属于自己的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且部分零部件还依赖于进口。汽车零部件一度被认为是外资企业跑马圈地的领域。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20%,而本土零部件企业平均利润率则只有7%左右。一些跨国汽车公司在国内建厂后,与之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商也跟了进来。由此,高端汽车零部件的80%市场份额就被那些外资零部件厂商吞噬掉。事实上,国内配件市场仍存在着极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汽摩配》2007,(10):34-34
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于12月2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德国等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专业客商表示将到会采购。大众、通用等世界八大汽车整车企业.博世、德尔福等四大汽车零部件集团将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20.
声名远扬的贵州汽车零部件, 主要指以军工企业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所属企业生产的汽车零部件,现在已成为全国五大汽配生产基地之一。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一位负责人说:“上海汽车工业的崛起,贵航功不可没。”事实上,中国轿车工业初期的发展,贵航集团是作为主力阵容出现的。桑塔纳、夏利、切诺基、云雀等“三大三小两微”轿车的前期研制,都有贵航的功劳。 贵航集团是全国首批57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之一。作为全国最大的航空企业集团,主要以生产歼击教练机、航空发动机和微型轿车及汽车零部件为主,年产值达30亿元。翻开近年来贵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