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9年起光电设备制造业的双边贸易差额在中美贸易逆差总额中的占比超过40%,剖析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对于揭示中美两国真实的贸易态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全球价值链理论体系的兴起为重新审视双边部门贸易情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研究框架,本文利用WIOD国家间投入产出表,采用增加值贸易核算法,从贸易规模、产品结构、产业关联以及国别结构等方面,对2000-2014年间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进行增加值分解,研究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模式下的中美光电设备制造业双边贸易失衡被夸大;尽管中国对美国确实存在贸易顺差,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的获利能力相对美国较弱,中国在双边出口中的国内增加值份额低于美国,且以最终品出口为主;尽管中国产业中间品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
从中美产业内贸易看两国贸易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玲 《商业时代》2006,(22):41-42
2002年,中美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SITC7类商品机械和运输设备,这就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美贸易结构成为可能。本文测算了中国对美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值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最后笔者认为,中美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反映出中美两国经济结构的互补性,从而对我国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与贸易的发展,在增加值视角下重新测算与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的利益结构,对解释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应用双边/产业层面的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从前向生产联系和后向生产联系两个角度对中美双边贸易利益结构进行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研究,并对中国增加值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主要结论有:增加值视角下的中美贸易顺差严重缩水,美方发布的贸易逆差数据严重失真;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落后于美国,导致贸易顺差在中国,但结构性收益在美国;中国服务业在中美贸易中的获利能力远不及制造业,2000—2014年中国主要的顺差产业未发生较大变化;参与全球价值链对我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增加值出口的影响不同,吸引外资对中国产业增加值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贸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商场现代化》2007,(28):34-236
近年来,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上升,并且出现了对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巨额顺差,这是否说明中国在高新技术上已经赶上美国?中美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贸易互补的结构是否发生实质改变?本文借助合理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并分析中美高科技产品双边贸易的分工性质,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中国对美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存在巨额顺差,但是中美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还较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分工正向产业间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中美贸易巨额差额一直是影响中美贸易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从统计、经济、政治三个层面分析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首先,中美两国统计口径的不一致夸大了中美贸易的不平衡,加上原产地规则存在不合理性以及美对华服务贸易的顺差,会大大缩小中美统计上的差距。其次,两国巨额的贸易差额还有其深层次的经济原因。中美两国的消费和储蓄结构的差异、中美贸易的互补性以及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迁移效应都造成中美两国贸易不平衡。最后,美国对中国出口管制是双边贸易平衡的重要障碍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品内分工逐步成为新的主要国际分工方式,中国积极融入全球化生产链条中,极大地带动了我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选取2000—2010年中美双边贸易相关数据,从出口规模、出口方向和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三个角度来描述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现状,并且从二元边际视角对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产品种类、产品价值和出口增长值进行结构分解,结果发现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依赖集约贸易边际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和美国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853.4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增长了2.9倍。中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和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是促进中美经贸关系不断稳定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统计数据分析中美两国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及贸易摩擦现状。最后对未来中美贸易发展前景做出了分析和建议总结。  相似文献   

8.
中美动力机械及设备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美贸易商品中,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7类商品——机电产品是中美双边贸易的大宗商品之一。因此,对中美动力机械及设备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产品的对外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推进中美双边贸易发展。通过G—L指标、产业内贸易绝对量、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Greenaway和Milner方法对2003年至2009年中国动力机械及设备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和内部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新西兰即将启动FTA升级谈判背景,选取WITS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贸易数据,通过分析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等指标,研究了两国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新西兰的产品在世界及主要细分市场的出口相似度较低、双边贸易结合度逐年增加,两国经贸合作空间较大;两国贸易产品更多呈现产业间特征,且优势产业类目没有重叠,双边贸易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两国应充分利用双边贸易互补性、抓住FTA升级谈判有利契机,不断加强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摩擦也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贸易不平衡、纺织品特保、对华反倾销等问题构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中美两国经济利益的争夺、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以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等是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贸易摩擦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应重视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注意防范美国巨额逆差的潜在风险;走出低价竞争的怪圈,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市场的多元化;进一步健全我国纺织行业和企业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大国,两国的双边贸易规模急剧增长,由于两国资源禀赋的区别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对我国产品征加关税,我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中美贸易战的开展,对两国产品的出口与进口均产生消极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展文化产品贸易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为美国。首先分析了中美两国间文化产品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认为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硬件上,中美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其次,通过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计算公式实证分析了中美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认为中美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典型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3.
在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基础上,整理了中新双方1992—2022年的贸易数据,对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运用双边贸易结合度、产业内贸易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考察中新两国的贸易竞争力和互补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中新两国自建交以来合作领域不断深化,贸易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一带一路”背景下竞争性与互补性并存,具体商品的贸易竞争互补情况不尽相同,资本密集型商品贸易竞争性日益凸显,并逐渐由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扩大优势产品出口以及提升贸易合作质量对于两国双边贸易持续向深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生产分割的背景下,海关统计数据由于包含大量重复计算的成分,并不能真实反映一国某部门的贸易收益情况。文章通过构建跨国投入产出模型,定义增加值出口为衡量双边贸易收益的指标,从增加值出口变化趋势、行业分布情况及贸易收益的实现方式,分别剖析2000~2014年中美两国农产品各部门的增加值出口情况。发现中美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盈余方实为中国,农产品行业的大量增加值隐藏在本国的其他部门中出口。中国市场对美国农业经济的拉动作用在提升,两国农产品行业实现收益的方式不同,中国越来越趋向于附加值含量低的粗加工中间品出口。两国农产品贸易关系紧密,对第三国市场的依赖不断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农产品行业的收益都将造成较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中美建交将近四十年以来,双方经济贸易交流程度日益加深。截至2015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在中美双边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并且两国的贸易失衡愈演愈烈。本文从中国汇率变动角度说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并不是人民币币值的低估造成的,同时从要素禀赋论、恩格尔系数、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等方面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张颖  姜茜  廖芳 《中国物价》2010,(10):34-38
本文基于VAR模型研究2001.1-2008.12人民币汇率、FDI等因素对中美两国双边贸易的影响.以分析造成中关贸易不平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是影响中美双边贸易的重要原因,其对进、出口的影响取决于人民币多边汇率和中美双边实际汇率的综合比较,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将减少我国对美进口并扩大对美出口.美国经济变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非常突出。此外,国内贸易政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美双边贸易发展迅速,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但双边贸易不平衡日益加剧,由此引发了大量中美贸易摩擦,对中美贸易发展产生了较强负面影响。通过分析当前中美贸易状况,得出中美巨额贸易顺差产生的原因包括:美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较大、中美贸易的互补性较强、美国对华实施出口管制、中美双方的统计差异以及产业转移效应等。提出中国应优化产业结构,合理有效利用外资,鼓励企业对美投资并大力发展中美技术贸易。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低速徘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回落,世界经济步入了一个调整期。随着中美两国产业政策的调整,中美双边贸易不平衡持续扩大,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美贸易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伴随我国产业升级的进程,美国贸易保护有向非传统优势商品蔓延的趋势。因此,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地位、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与增强,中美双边贸易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中国、美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关注。在中美双边贸易额与贸易产品种类扩大的同时,贸易不平衡、贸易壁垒、贸易摩擦等问题也在两国双边贸易中不断体现。本文将从贸易数据、贸易保护的角度展开,分析中美双边贸易现存的问题与趋势,并对中美双边贸易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RCEP的生效为中日双边贸易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2013—2022年SITC分类下的产品贸易数据,对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和贸易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运用动态递归GTAP模型模拟分析RCEP关税减让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日双边贸易在样本期间呈波动增长态势,导致贸易逆差波动变化;两国贸易结构主要集中在机械和运输设备以及杂项制品,表明两国在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存在相互依存关系;贸易结构特征显示,中日双边贸易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且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GTAP模型分析结果表明,RCEP的生效推动了中日贸易额增长,对两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产生显著影响;尽管中国在经济效应上的增幅较小,但中国对外贸易潜力更多体现在与其有更大贸易互补性的其他贸易成员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