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钡剂造影征象和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对29例经病理证实分别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GIST钡剂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GIST的部位和性质、钡剂造影表现及CT扫描影像特点。结果 GIST良性体积小,钡剂造影主要表现腔内小充盈缺损,蠕动波变小,CT平描时密度多较为均匀,且呈均匀强化,良性8例,交界性4例,恶性17例。CT平扫显示跨壁或壁外巨大肿块,一般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以不均匀强化为主。结论 GIST钡剂造影缺乏特征性,但该检查对于发现病变、定位病变及初步定性还是有利的,CT影像有一定特征性,该检查对GIST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有较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结肠镜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判断肿瘤分期。结果 36例患者中升结肠癌15例,横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9例。CT表现为病变段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或环形增厚、管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增强扫描病变部位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浸润及转移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对结肠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鼻窦炎以鼻内镜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需要定期清除患者分泌物及鼻腔内痂皮,有利于患者术腔愈合,如果窦内有霉菌团块,则会出现反复的溢脓,黏膜水肿,窦口再次堵塞或者闭合,甚至可能伴有骨质破坏,必须重新开放,彻底清理窦内霉菌团块,还要注意保护窦腔黏膜;给予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患者术腔感染,鼻腔填塞物取出后,每日以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患处,内镜下清理患者鼻腔水肿组织、术腔粘连等,确保患者鼻腔通气顺畅;对于病变范围较大并且明显骨质破坏的患者,给予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复发和感染扩散,促进术腔患处愈合和上皮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2例行主动脉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例,将MSCTA原始数据在ADW4.4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的主动脉血管重建处理,并将获取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诊断。结果全部病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血管,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等,其中主动脉壁增厚钙化51例及附壁血栓39例也清晰显示。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内支架置入术后复查,其支架位置、形态、膨胀程度及真假腔情况也得到满意显示。结论 MSCTA可清晰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及主要分支血管的改变,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是诊断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并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0例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普通CT以及低剂量螺旋CT进行前瞻性分析。对患者进行筛选检查的低剂量螺旋CT为Philip SR7000以及GELightSpeed Pius多层CT扫描机,扫描出来的图像由两位放射医师在其工作站的显示器以电影显示的方式进行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并将其存储在影响及传输系统中。结果低剂量螺旋CT检测出100例非钙化结节,普通CT检测出15例,所有患者均为一期病变。低剂量螺旋CT共检测出叶支气管或段支气管病变患者8例,其中早期中央型肺癌患者3例,普通CT均未检测出来。普通CT以及低剂量螺旋CT对于早期肺癌的敏感率分别为44.5%和100%,特异度分别为88%和80%。结论通过对初步的筛选结果进行较为科学与全面的分析得知低剂量螺旋CT显著提高了对患者肺内非钙化小结以及支气管细微病变的检测,其对于早期肺癌的检测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道裂孔疝的X线平片表现。方法分析经食道吞钡证实为食道裂孔疝的18例患者的X线平片表现。结果 13例食道裂孔扩大,其中9例表现为心后区脊柱前方囊腔影伴液气平面,另4例表现为心后区脊柱前方类圆形混杂密度影,边界清楚,病灶内偏上部见不规则透光区,内壁不规则,但较光滑;5例平片呈阴性。18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餐证实,其中13例为滑动型食道裂孔疝,3例为食道旁型食道裂孔疝,2例为短食道型。结论胸部平片所发现的食道裂孔疝往往表现为心后区脊柱前方类圆形囊腔影伴液气平面或高低混杂密度影,X线平片检查可以给出提示性或倾向性意见,确诊有赖于食道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诊治行CT影像学临床诊断的4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与40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NC组和TC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CT检查特征、CT平扫值及CT强化值。结果甲状腺癌患者CT平扫值及CT强化值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 CT 各项检测特征明显优于甲状腺癌患者,主要表现在数目、形态、边界、内部、晕环、钙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测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有利于提高这两种疾病临床诊断符合率及治疗有效率,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患者及时诊断及治疗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瘤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45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做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并与术后根据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5例患者甲状腺腺瘤声像图表现为单发结节及多发结节,以低回声为主,常伴囊性变、出血及钙化,边界清晰、包膜完整、血流信号较丰富,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腺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鼻内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9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主观症状主要有鼻塞、多涕(黏涕或脓涕)、鼻涕倒流、鼻部疼痛、头痛及长期鼻塞引起的嗅觉减退、耳闷塞感,由鼻涕倒流刺激造成的咳嗽等,应用经鼻内镜鼻窦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结果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术后疗效为:治愈74例78.7%,好转14例14.9%,无效6例6.4%,总有效率93.6%,无一例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及眼眶损伤。结论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讨论CT在胆总管结石临床应用中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根据2010年3月~2011年10月所选出的30例通过手术或者临床诊治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CT检查发现30例患者中显示为高密度结石的患者有19例,混合密度结石的患者有5例,软组织密度结石的患者有3例,低密度结石的患者有3例;其中胆总管结石显示为靶征的有7例,显示为新月形透亮区的有4例,患者中12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5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结论 CT检查是确诊胆总管结石最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功能性鼻内镜外科(FESS)理论进入我国,鼻内镜下进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己取代了传统和常规的鼻息肉手术。鼻内镜手术可清除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能有效保证鼻窦腔气流通畅,是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新途径,有着广阔的前景[1]。笔者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128例病例,采取鼻内镜的手术方法,坚持术后随访,临床疗效较满意。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我院2009年5月至201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CT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检查诊断的56例妇科肿瘤患者,将其分别采用CT与B超进行检查诊断,并将两种检查所得结果与病理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比较。结果 CT在定位、病理性质及囊实性鉴别、是否存在转移及病灶大小方面的诊断结果均优于B超,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高于B超,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就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取仰卧位,对双侧鼻腔进行彻底检查,面部用4%洗必泰头来进行常规消毒,本组患者全部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结果本组63例患者行Messerklinger术式,成功率为100.0%,无1例手术失败;术后行随访观察,总有效率为95.2%;术后并发率为4.8%。结论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程短,副反应轻,疗效比较显著,术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探讨CT 对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病因的鉴别诊断方法,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 年5 月至2011 年5 月58 例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共79 个椎体,分别采取CT 检查,对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观察CT 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58 例患者中,经CT 诊断为外伤性压缩性骨折有38 例,手术病理确诊有40 例,CT 诊断的符合率为95.0%;经CT 诊断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有10 例,手术病理确诊有12 例,CT 诊断的符合率为83.3%;经CT 诊断为恶性压缩性骨折有4 例,手术病理确诊有6 例,CT 诊断的符合率为66.7%,以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CT 诊断准确率最高,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恶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 对鉴别良、恶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针对外伤性压缩性骨折的诊断占有相当大的优势,能够显著分辨出椎骨的细微结构及骨质破坏程度,对疑似外伤性压缩性骨折和良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应建议将CT 检查最为优先考虑的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收治23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23例患者共检出23处胃间质瘤病灶,均为单发,位于胃体部11例,胃底部7例,胃窦部5例;肿瘤大小:<5 cm者12例,5~10 cm者10例,>10 cm者1例;腔内生长4例,腔外生长7例,腔内外生长12例;有1例出现肝转移,1例出现脾转移,23处病灶CT均定位准确。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且肿瘤定位诊断率极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DI-SonoCT5000型及百胜Mylab7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诊断。结果常规经胸、腹、胸骨上窝超声心动图确诊,Ⅰ型和Ⅱ型主动脉夹层可见升主动脉明显增宽,内径宽约45-72mm,Ⅲ型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内径宽约40-65mm。9例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主动脉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前叶呈锯齿样扑动,左室内径增大,左室容量负荷过重超声表现。主动脉壁呈双层改变,主动脉腔内可见假腔和真腔形成,真、假腔之间可见厚薄不一,长短不等的撕裂内膜片,3例假腔内出现附壁血栓,2例出现少量心包积液。CDFI显示可见破裂口处血液进入假腔,收缩期时由真腔流入假腔,舒张期由假腔流向真腔。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牙科显微超声技术在老年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00例60~75岁老年人上颌第一磨牙,对比应用显微超声技术前后,探查到的根管数目、是否钙化及疏通情况。结果应用显微超声联合技术,上颌第一磨牙髓腔内髓石发现率、牙本质悬突发现率、MB2(近颊根的第二根管)发现率均有所提高。结论在老年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中应用显微超声技术,更容易发现和去除髓腔内髓石,探寻到隐蔽的根管口,并疏通根管,从而有效完善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单排螺旋CT,采用冠状位平扫,探讨其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7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单排螺旋CT冠状位扫描的影像表现,并与支气管镜检查所见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70例患儿中,CT诊断气管内异物5例,右侧支气管内异物37例,左侧支气管内异物27例,1例双侧支气管内异物。经支气管镜检查,68例符合,2例未取出异物。CT诊断符合率97.1%。结论用单排螺旋CT,采用冠状位扫描,对直接显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确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超声诊断表现。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采取超声检查方法并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得到确诊的50例乳腺非肿块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肿块乳腺病变的50例患者中,病理显示34例(68.0%)为恶性病变,16例(32.0%)为非恶性病变。超声显示36例(72.0%)具有片状低回声表现,为1级;11例(22.0%)具有含散在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表现,为2级;3例(6.0%)具有微钙化呈散在或簇状分布表现,为3级。结论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较低的特异度,临床应结合多种影像学方法对乳腺非肿块病变进行辨别,确有需要时可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方法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血管闭塞CT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外伤性脑血管闭塞患者30例,应用CT检查进行诊断,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外伤性脑血管闭塞多出现在基底节区,具有腔隙性梗塞状低密度影像。结论 CT检查外伤性脑血管闭塞准确性高,对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估计、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