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红利分配及其困境——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国有企业红利分配的相关文献.对国有企业分红理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国有企业经营的多重目标性是影响国有企业利润来源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是通过目标间的冲突来直接或间接降低国有企业利润。红利政策对降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具有显著作用.但国有企业对政府施加压力的能力使政府的分红意图不能得到完全实施  相似文献   

2.
国外国有企业分红政策:实践总结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企业分红问题是当前国企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国有企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企治理、利润分红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从国际上看,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必要的利润是较为普遍的做法,但具体的分红比例却又存在巨大差异.国有企业利润分红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在满足政府股东对投资报酬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一些国外国有企业的分红政策进行总结和评述,并得出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3.
每月时事     
【人物】李荣融:国企应从2007年起分红焦点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日前在新加坡举行的“来福士公司治理与国民财富论坛”上表示:国资委正在与财政部商议制订有关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详细规定,预计在2007年开始向部分国有企业收取红利。李荣融在论坛上作了题为《关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旨专题发言。在回答与会者问题时,李荣融说:“中国的国有企业到目前为止没有分配红利,这是因为过去中国的国有企业比较困难,(利润)留给他们发展用。从明年开始,应该收取红利,用于政府的公共事业,也用于支持未来的产业发展。”对于由财政部…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分红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热议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政府作为企业的股东分享利润是其权利的体现,对企业而言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国外发达国家的分红政策都是以股利政策和股利分配制度为理论基础,合理考虑股权资本成本和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两方面因素制定的,既能满足政府股东的报酬率,又有利于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由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仍处于探索阶段,利润分配机制尚不规范,总结和借鉴西方国有企业分红政策的经验,可为我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的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吉财工联字[1995]号关于《国有资产收益收缴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有企业上缴国家的利润、股份有限公司分配的现金红利、有限责任公司的分红,应于年度所得税清缴结束后10日缴清。”然而,我们在近几年来的审计检查中发现,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含股份制企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期欠缴国有资产收益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且在极个别的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些企业长期拖欠应上缴给国家利润、红利、分红等滞留在本企业无偿使用,人为地导致了财政预算的短收,这种现象应当引起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采取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会议决定从今年开始在中央本级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即政府作为股东,对国有企业的利润提取分红和进行再分配,这也表明国企只上缴税收不上缴红利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可以说,中国正面临一项制度创新和财税、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一次大变革。  相似文献   

7.
声音     
政策今年起央企须向政府分红据《东方早报》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指的是政府针对国有企业经营性收支的计划,即政府作为股东,对国有企业的利润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2005年10月,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专家高路易(LouisKuijs)、高伟彦(WilliamMako)、张春霖在其合作撰写的研究报告《国有企业分红:分多少?分给谁?》中指出,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应当向国家分红。该报告甫一出台,就将国有企业重新恢复红利上缴制度的话题推向世人瞩目的焦点。据不完全估计,2002年15.9万家非金融类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为5589亿元,2003年全部非金融类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了7590亿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分红保险已成为我国保险市场的热销产品,它几乎占据了寿险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分红保险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问题,特别是分红保险红利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问题在我国并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本文根据分红保险的不同红利分配方式对分红保险合同红利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今年起对央企进行红利征收,这标志着13年来央企“零分红”的终结。回顾建国以来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制度,此次央企分红所传递给我们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号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国企利润分红问题的大量研究只是从制定宏观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其本质是将国企分红作为实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手段,而忽略了国有企业作为企业的理财责任的本质。因此,国有企业分红政策实质就是企业的股利政策,其制定也必须依据现代财务理论的优秀成果——现代股利理论。在国企分红政策的制定上,首先应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以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决策目标。本文拟从公司理财学角度研究国有企业分红政策与投资决策的关系,分析我国国企分红的政策,从而实现我国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开放式基金"红利再投资比例"指的是基金分红时,投资者以红利再投资方式进行的收益分配占总收益分配的比例。红利再投资比例的研究可以为基金制定正确的分红策略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对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红利再投资比例的研究,发现基金份额、基金存续时间与基金红利再投资比例正相关。这说明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越有信心,基金持有人投资基金的时间越长,则选择红利再投资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财政部正式发布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下称《收益收取办法》)。《收益收取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应交利润的比例,根据不同行业分三类执行,但上交比例的公布反而引来了关于国企分红更多的争议。为了更多地从西方国有企业分红实践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本文拟对西方国有企业分红实践进行总结和评述,为我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要向国家这个大股东上缴红利的问题,近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红方案如何确定?国企上缴利润的收支主体是谁?怎样才能用好国企上缴利润?相关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是否健全?这些都是在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国企分红制度的设计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国企分红的充分展开,绝非简单的税后利润再分配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对国有企业财务职责的唤醒,是从投融资等诸多方面对国有企业运作机能的再造,是国企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要向大股东——国家上缴红利的问题,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红方案如何确定,国企上缴利润的收支主体是谁,如何合理使用国企上缴利润,以及相关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配套措施是否健全等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文章根据1992年~2007年资金流量表研究我国企业高储蓄的原因,发现企业支付给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和企业财产净支出额比重下降是企业高储蓄的主要原因。其中,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主要由于职工福利成本降低,"人口红利"期劳动力丰富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工人谈判能力低下导致工资成本降低所引起;而低利率、高比例的自有资金投资、低分红导致企业财产净支出额比重下降。低利率和企业高比例自有资金投资与金融市场欠发展相关,而企业低分红则主要与市场成长性相联系。此外,"资源租"内化为企业利润也提高了企业的储蓄率。  相似文献   

18.
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现金股利对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分红行为及其对创新的影响,以期为上市公司分红机制的健全和监管部门现金分红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随着现金股利分配水平的提高,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即现金股利分配对公司创新起到促进作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缓解是现金股利促进上市公司创新的中介路径。不过,在半强制分红政策下,具有再融资动机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行为明显受到干预,无法提升上市公司创新能力,弱化了股利代理理论的解释力。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助与现金股利存在替代效应,政府补助金额越低,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民营企业较之于国有企业,现金股利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信息文摘     
国企明年起向国家分红从明年起,中国国有企业将结束不需要向国有股东上缴红利的历史。据悉,国资委正与财政部研究,预计从明年开始向所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征收红利,所收红利将用于公用事业和行业发展所需。财政部正在起草《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目前正在各  相似文献   

20.
国企分红即国企的收益分配,是各国政府依赖所掌握的国有股权对国企实施管理和控制的一种重要形式。世界范围来看国企向政府股东进行红利分配已经是一种普遍的做法,尤其是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自2007年颁布《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以来,国企告别了不交红利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