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世界上其他著名品牌的连锁业一样,肯德基以“特许经营”这种有效的方式在全世界拓展业务。至今已超过20年。 在中国,肯德基于1993年在西安授权了第一家特许经营的加盟公司。2000年8月,中国地区第一家“不用从零开始经营”的肯德基特许经营加盟店正式在江苏省溧阳市授权转交。2001年3月,又有三家肯德基特许经营加盟店在扬州授权转让给加盟公司。至今,肯德基在中国已拥有20家加盟餐厅。加盟商在加盟肯德基的同时.也开始了与肯德基进行平等互利、同舟共济的合作。 目前,肯德基在中国主要有独资、部分合资和特许经营…  相似文献   

2.
人们几乎已经很难记得清,宣称"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肯德基23年前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店北京前门店开业的场景。但相信每个人都看到了在这句口号带动下,肯德基每年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家"洋品牌"真正做到了中国人常说的那句老话"入乡随俗"。  相似文献   

3.
阎付克 《人力资源》2007,(20):69-71
案情简介 徐延格自1994年底加入肯德基到2005年10月,一直在肯德基仓储部门工作.2004年5月20日,在肯德基的要求下,徐延格与时代桥公司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但仍然在肯德基工作.2005年10月12日,肯德基以违反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为由将徐延格退回时代桥公司.10月12日时代桥公司与徐延格解除劳动关系.徐延格认为自己在肯德基连续工作11年,应当是肯德基的员工,即使解除劳动合同,肯德基也应当按11年工龄支付经济补偿金.肯德基认为徐延格是时代桥公司派遣的员工,与肯德基没有劳动关系,不同意支付任何补偿.  相似文献   

4.
张翼 《经营者》2011,(21):18-19
最近,仍处在食品安全危机中的洋快餐肯德基在各大网站投放了一段旨在恢复消费者信心的广告短片。短片用大部分时间回顾了肯德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14年时间,700多个城市,3200多家店面,接着强调了这个品牌选材和制作过程的安全标准,而在短片最后,出现一个浑厚有力的男中音画外音:“肯德基的未来在中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的快餐行业,麦当劳与肯德基是一对欢喜冤家,两家快餐企业难分伯仲,平分秋色。肯德基与麦当劳市场定位相似,目标顾客群基本重合,所以在商业圈的选址方面两家连锁企业也基本是一样的。我们发现,在有些地方同一条街的两边,一边是肯德基另一边是麦当劳甚至二者有时彼此相邻或是门对门开店。那么,这样的选址对两家连锁企业是有利的吗,如果这样的选址对二者是不利的,那怎样的选址策略才能使两家企业在选址上达到双赢?本文就肯德基与麦当劳的选址从博弈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管理事件     
2008年1月21入乡随俗肯德基开卖油条快餐业巨头肯德基推出了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安心油条继早餐营养粥、老北京鸡肉卷、营养蔬菜汤等中式快餐产品之后,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又于1月21日推出了一款极具中国特色的产品——安心油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2003,(6):30
在1997年,肯德基在中国只有几千名员工,而现在中国分部的员工总数是5万人,其中90%以上是基本业务单元——餐厅的服务和管理人员,这种员工构成比重也形成了肯德基在培训架构上极富中国特色的双重部门设置:培训营运部和人力资源部。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曾经写过一本书《营销界的奥斯卡》,第一句话是中国什么都不缺,就缺经营家和营销家。今天这句话仍然适用。优秀的企业家做什么?就是打造品牌。为什么要创建品牌?很简单,就是中国太需要品牌了。当麦当劳和肯德基在美国被严禁打广告的时候,在中国他还是广告大户,有很多趋之若鹜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9.
杨铁锋 《企业文化》2018,(12):27-27
四大国民小吃里,只有麻辣烫有头牌品牌。截止2018年9月下旬,15年的时间杨国福麻辣烫总店达到5500家,以每年1000家店的速度疯长,算下来就是平均每天有近3家店开业。这是什么概念呢?肯德基一年开店的速度是500家。麦当劳在中国每年开店也只有250家。影响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继星巴克开始在中国市场卖茶、卖粽子、卖月饼之后,肯德基又开始在中国上海率先首发两款米饭类产品,这也是肯德基在中国卖粥、油条、烧饼之后,再次推出中式产品。  相似文献   

11.
, 《物流技术与应用》2013,18(8):102-104
在我国,现代餐饮企业连锁式的经营方式、现代化的供应链及物流运作方式,无疑是由国际品牌的西式快餐连锁企业导入到国内市场的。这其中最重要和最知名的两家企业是麦当劳和肯德基。肯德基于1987年进入中国,麦当劳于1990年进入中国。这两家企业的出现,给了国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激发了不少国内餐饮企业的竞争欲望。当时就有  相似文献   

12.
姚虹 《物流时代》2008,(9):46-47
说起方便面,中国最著名的品牌莫过于“康师傅”和“统一”,这两家企业姻缘颇深:都以方便面为主业,都来自台湾,两家企业在中国方便面市场的地位就如同快餐业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在各种场合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3.
时事点拨     
<正>上校和大叔较劲中国饭店协会日前公布了中国餐饮业500强企业排名,北京麦当劳有限公司成为老大。对此,肯德基对媒体发表“统一陈述”称,无论是开店数量,还是总营业额,肯德基都超过麦当劳,肯德基才是中国餐饮的第一品牌。业内人士分析,这仅是双方争斗升级的信号。不只一次听餐饮业人士说,肯德基、麦当劳是洋垃圾。但不管你骂它是洋垃圾还是什么鸡,这两只外来的鸟呼扇着翅膀,几年功夫就在中国大地上漫山遍野开花结果了,让饮食大国汗颜。如今WTO了,更是让人连骂都要小心了,洋人会告你歧视、非国民待遇。这两只鸟可以异口同声地骂中国同行,但他们彼此并不客气,在别人的国度里也吵吵闹闹,互不相让。也许正是如此,才练就了坚强的翅膀,满中国满世界地飞。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运用SOWT分析法对肯德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我国快餐业的具体情况,给出了肯德基在发展过程中的营销战略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末,当“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登陆中国并迅速以超过千家店面的规模赢得中国市场时,永和豆浆开始现身祖国大陆市场,向“洋快餐”发起挑战,并致力于打造全球中式餐点连锁第一品牌。目前,永和豆浆在祖国大陆的店面总数已经达到150余家,其中包括15家直营店和130余家加盟连锁店。2005年,这些店的总营业额达到4亿元。  相似文献   

16.
入乡随俗的肯德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在国际市场营销中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就是文化障碍。营销学家科特勒曾指出,在国外莽撞犯大错的就是那些在国内获得巨大成功的企业。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中,就经历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历练。  相似文献   

17.
作为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5年间,卢文兵把一家个体餐厅发展成了规模近400家的餐饮连锁企业。目前,小肥羊的年营业收入超过60亿元,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中餐品牌企业,在餐饮行业中里其规模仅次于肯德基和麦当劳。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成本持续上涨,肯德基10月29日启动今年第二阶段调价。此次调价涉及的主要是鸡肉配餐类产品和饮料,涨幅在0.5元至1元之间。(据10月30日《北京晨报》)如果肯德基也像中石油一样公布经营业绩,那么我们所看见的其暴利程度,绝不会逊色于中石油。可以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商品的流通已经跨越国界,但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消费心理差异,必然阻碍国际品牌的宣传.肯德基是美式快餐的代表,却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进军中国市场.究其原因,肯德基在电视广告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契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使企业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为其他企业作出了示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12日,在沸沸扬扬的"秒杀门"事件足足延续了一个星期之后,肯德基终于以一纸公开信的方式向全国消费者致歉。这份发布于肯德基中国官方网站上的公开信承认,肯德基此次"秒杀促销"活动考虑欠周详,第一次声明中的"假券"用词欠妥,对于网络安全预防经验不足以及事后处理不当,公司将深刻反省。肯德基还表示,暂时不会推出新替代促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