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在修改中的《邮政法》一直备受国内外快递企业的高度关注,其中关于邮政专营权的问题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如去年几大跨国快递巨头就曾委托其利益代表机构发表“联合声明”,对中国邮政的信件专营等表达了其意见;今年年初,国内民营快递企业也“进京游说”,并上书国家邮政局,呼吁放开国内信件快递业务。近日,中国通信学会邮政委员会学术部主任顾联瑜投书本刊,谈了他对快速信件专营的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有人故意混淆通信与货运之间的区别,把两笼统地纳入“快递”的模糊概念之中,并且以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所谓的“快递市场”就应该全面开放,邮政特快专递(EMS)的信件专营也应该取消,这是十分错误的认识。跨国快递与邮政特快专递分属两个不同领域。  相似文献   

3.
《新财经》2006,(5):16-16
《邮政法》修改稿第7稿引来民营快递企业怨气,除了对邮政行政许可、邮政普遍服务基金、快递企业的门槛限制等规定不满外,中国邮政对专营范围依然死抓不放是让这些老总们气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02年2月4日,国家邮政局单方面发布了《关于贯彻信息产业部等部门有关进出境信件寄递委托管理文件的通知》(简称“64号文件”),强调国际货代企业必须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方可经营进出境信函的寄递业务。国家邮政局的有关负责人就此文件的出台,特意对媒体发表了谈话。64号文件的出台以及邮政局官员的公开讲话引起了国内外经营进出口快递业务的国际货代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内外贸企业的强烈反响。政府与企业:有话大家好好说于是,针对这次“信函专营是不是在搞垄断”的话题,一场并非面对面的唇枪舌剑也就此展开。面对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新政策,企业这回可是有话“想好好说说”了。下面是本刊所摘录的双方的部分言论: 国家邮政局(以下简称“国邮”):信函专营的问题事关国家主权,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即使是邮政已经公司化的国家)均对信函  相似文献   

5.
周初  孙梦翔 《魅力中国》2013,(19):19-1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人类社会已经步入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言论不仅是传播信息的载体。也为造谣和炒作等创造了播篮。在我国,言论自由和网络言论方面的法律还不够健全,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些缺失。本文从言论自由和两络言论的相关概念入手,深入分析网络言论自由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6.
原定今年出台的邮政法看来肯定要推迟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关于邮政法要不要坚持信函专营,信函专营是否影响快递行业发展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近期,快递物流行业将越来越多的眼光投向《邮政法》的制定和修改。快递物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求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的法律体系,规范的行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外资企业即将正式合法进入国内包裹快递业。来自美国两大国际快递巨头联邦快递和UPS的中国公司已递交国内快递业务牌照的申请,国家邮政局审核并公示其在国内的业务范围。这两家将分别以北京顺义区和广州向云区为基地,经营除信件外的国内快递业务。联邦快递申请在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天津、大连、郑州、成都开展国内快递业务,  相似文献   

9.
励漪 《发展》2003,(3):6-6
在我国,公用事业、银行、电信、旅行社、出版等传统专营行业,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各种承诺的兑现,这些行业程度不同的垄断将被打破。但是,这个过程有其艰巨与复杂的一面。彻底打破行政意识目前,我国传统专营领域的垄断突破刚刚开始,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公用事业部门,对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往往不加说明。服务与被服务,本应是平等主体间的关系,但由于其行业专营的独断性,使得这种关系变得不平等。这说明,我们目前对垄断的突破还远远达不到自由竞争的程度,垄断企业仍然缺乏危机感;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对专营…  相似文献   

10.
曾在业内引发争议的邮政普遍服务基金("份子钱")近日再次被提起。在京举办的"邮政普遍服务基金问题研讨会"上,包括"四通一达"等十余家民营快递企业公开声讨普服基金"合法不合理"。多数快递业内人士认为,邮政普遍服务属于公共服务,已制定邮政企业专营,财政应当依法补贴。设立邮政普服基金,旨在对邮政公司的信函递送等普遍服务部分的运营进行补贴。《办法》规定,在我国境内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缴纳普服基金。研讨会上多数意见认为,邮政企业"专营"与国家扶持、优惠政策挂钩,近年来已持续盈利,能消化亏损。而非邮快递企业已纳过税,如再  相似文献   

11.
3月2日,TNT集团邮件业务常务董事表示。未来中国邮政信件业务量将增一倍。TNT今年在国内还会进军国内第五个目标城市。此外。联邦快递的最新公告显示。其在中国业务量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纯收入同比增长了47%……种种迹象显示,洋快递已经在国内快递市场开始“大跃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言论自由的内涵、范围和限制及网络言论自由不加规制引发的社会问题、侵权行为,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提出了七点建议:完善网络行为立法,为打击网络不法言论提供法律依据;规范上网实名制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网络的日常行政监管;依法严格管理网络服务提供商,促使网站严格审查发帖;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制裁措施;网络言论侵权案件的举证责任应该倒置;将网络言论侵权刑事案件列为公诉案件;打击网络言论不法行为与保障网络上的言论自由应当并重。  相似文献   

13.
柴拥霞 《魅力中国》2011,(8):105-105,102
言论免责权制度的完善对于人大代表更便利更有效的履行职责,对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序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的言论免责权制度尽管已有百年历史,但是目前中国法律对言论免责权的规制却极为简陋,本文试着从言论免责权的渊源、言论免责权在中国的历史、言论免责权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对言论免责权进行必要的限制这几个角度,勾勒出言论免责权在中国的现状,并提出对言论免责权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据说南方某个开放城市颁布了一项保障新闻自由的规定。世人皆欢欣鼓舞,惟独我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朋友闻讯大骂:狗日的,这是违宪行为!宪法明明规定,公民有言论和出版自由,何多此一举!一个城市有什么权力规定公民有新闻自由?难道其他城市不规定公民有新闻自由,公民就没了新闻自由吗?  相似文献   

15.
在对金融的各种监管中,学术界与实务界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主要集中在金融法律监管包含的要素。同其他监管的区别与联系,同各种国家权力制度和国际法律制度的区别与联系。即对金融法律监管的界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莹 《魅力中国》2011,(20):166-166,164
自清末修律之后,中国法律发生了转型,由古老的中华法系转化为了带有大陆法系性质的近代法律体系。当这种历史的选择既成事实之后,大陆法系传统带给中国法律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其中的负面效应又有哪些?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在对中国和大陆法系法律传统的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思考,从中国传统法转型背景入理,探折大陆法系对中国法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的房贷政策与《物权法》草案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房地产企业的生存环境。在新的政策与法律环境中,房地产公司必然会遇到新的法律问题,如何面对与解决这些问题,是开发商无法回避的。  相似文献   

18.
法律职业工作者必须掌握调查事实、咨询、协商谈判、法律文书写作、法律检索与庭审询问等技能。诊所法律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尤为注重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法律职业技能的内涵丰富,法律诊所教育尝试在指导学生办理真实案件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于淑霞  李芳 《魅力中国》2009,(14):67-68
劳动合同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形式,也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基本前提,其在劳动法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劳动合同的法律属性如何,应如何定位;现实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法律适用有密切联系,应如何解决;违约金条款在劳动合同中普遍适用,对违约金条款应如何看待,本文就劳动合同这些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争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浅析近年投资者保护理论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二十一世纪以来投资者保护理论的文献的分析,总结投资者保护理论新观点,考察了这些观点与前人研究所得观点及研究方法的异同,分析了法律保护、公司治理、所有权集中等对投资者保护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公司治理与法律保护的对投资者保护的共同作用、法律保护与所有权集中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