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在价值生产或资本生产中,作为可变资本的活劳动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而作为不变资本的物化劳动,其中包括由科学技术“物化了的知识力量”的劳动,同样也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商品中劳动含量的缩减性变动才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相似文献   

2.
物化劳动与活劳动一起创造了价值,劳动过程中的智力因素和物化劳动中的科技含量是剩余价值的源泉。物化劳动是物态的生产力,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可以部分或者全部代替人力的动力系统、操作机、电脑、自动化生产线:物化劳动中的科技含量,指的是生产力中物化了的知识的力量。劳动过程中的智力因素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的程度,即智力劳动对劳动成果的贡献率。智力活动和科技含量是靠继承和积累前辈们的知识和经验使价值增殖的,且这种继承和积累在一般情况下部是无偿的:  相似文献   

3.
在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中,所以难有共识和定论,重要原因之一是许多相关重要概念或范畴含义不清。基于此,本文对“价值实体”、“劳动形态”、“劳动含量”、“复杂劳动”、“一般劳动”、“新价值”、“剩余价值”、“价值劳动”、“价值结构”、“价值整合”、“社会价值”等重要范畴进行了辩证分析,提出了过去活劳动的物化也是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特别是科学技术是创造新价值、剩余价值和超额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有三层含义等重要新结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剩余价值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的认识需要切实把握其核心观点和与之相关的经济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混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不能混淆使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的区别,不能混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的区别,不能混淆价格与价值的区别,不能混淆决定劳动生产力的因素和决定价值的因素的区别;“机器人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观点是极端错误的,劳动价值论不容否定。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它经济学著作中所考察的劳动,主要是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即“总体劳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都是“总体劳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是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资本家作为生产指挥者的劳动,其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当代社会的劳动可分为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要素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价值理论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认可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存在一些疑难问题,主要是把劳动力价值归结为使用劳动力所创造的一部分新价值,忽略了劳动力价值转移。实际上,劳动力价值和生产资料价值一起转移给产品。按照劳动力价值转移的分析思路,能够把劳动价值论和劳动力商品理论彻底贯彻到剩余价值理论之中,从而发展和完善剩余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财富创造与价值创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同样是创造价值的源泉,马克思传统的劳动价值论中狭义的“劳动”内涵,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拓展。财富的创造函数不是一元函数,而是多元函数,各生产要素都在财富创造的过程中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未过时,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在社会商品经济条件下,技术是商品,本身不创造价值。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源泉。生产要素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不等同于剥削,判断是否存在剥削的关键是劳动者是否享有与贡献相应的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9.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与基础,马克思关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也是由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开始的。剩余价值的产生需要有剩余时间,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需要工作日的延长,而对于工作日的界限,则是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权利与权利的对抗。同时,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及关于工作日的对抗的研究,为认识商品经济发展及各种劳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劳动力价值会不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水平提高而上升?如果劳动力价值上升,相对剩余价值量是下降还是上升呢?这个在《资本论》中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在理论界却仍然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由于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便宜,劳动力价值必然下降。从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上看,劳动力价值与剩余价值量具有反向变化的关系。因为马克思说过,“在工作日长度已定的情况下,剩余劳动的延长必然是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①。“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反的方向变化。劳动生产力的变化,它的提…  相似文献   

11.
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研究方法是总体的和平均的分析方法;效用价值论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力,研究方法是个别的和变化的分析方法。深化价值理论的认识,就是要把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用来认识资本利润的两种形式: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的利润和价格背离价值形式的利润,以区别于资本利润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传统认识,揭示市场经济的运动规律,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相似文献   

12.
自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主义形式,自主劳动规定了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体地住,成为自主联合劳动氘自主劳动关系表现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特性,社本是生产资料价值(资金)的社会主义形式,它是自主劳动关系在物化劳动方面的表现。需要价值是价值产品或新创价值的社会主义形式,它是自主劳动关系在活劳动方面的表现。需要价值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新创造价值的统一。公式w=c+n=c+n1+n2+n3,则说明了以上三个范畴的内在联系,表现了体现自主劳动关系的商品价值由社本和需要价值组成,因而这一公式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体系的总纲。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需要各种制度更新,还需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以改善转移的的速度、规模、层次。因此,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以及具体的作用途径,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和必然要求。然而,中国现阶段却存在“强资本”与“弱劳动”导致的劳动关系扭曲。“资强劳弱”的劳资关系,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劳资关系,必须弱化劳动力过剩的程度,加强劳动者的组织建设,强化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构建企业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创造价值的生产范围还应扩大;现行的分配政策应向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复杂劳动倾斜,具体的分配方式需要创新;要重视复杂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调节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断地促进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6.
物质资本是经济剩余之母,人力资本是经济剩余之父。尊重人力资本产权、保障人力资本权益,创新现代企业制度,让人力资本享有经济剩余的索取权和控制权,是从制度层面上深化企业改革与价值管理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给会计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伴随会计环境不断变化而来的是会计人员对新出现的各种资源难以确认、计量的问题。有人提出了基于这些资源投入方的广义资本法,但众多的资本方在剩余价值的创造和分配上又难以解释。基于对广义资本法的借鉴和对剩余价值论的反思,提出一种过渡性的确认这些软资源的方法——广义成本法。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价值理论体系,从总体上看是生产力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是支论,是计划经济的理论基础。今天,我们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典型表现形式“劳动价值一源论”,应予扬弃。我们要与时俱进,推进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19.
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要坚持,二要发展。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发展的方向就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出发,阐明不同形式的劳动创造不同的价值,形成新的价值理论体系,才能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