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一、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现状分析(一)从纵向上看,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现先上升后又下降的态势。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4·21%上升到2001年的5·09%,后又开始下降,下降到2004年的4·65%。其原因主要是2002年实行的所得税分享改革引起的。(二)从横向上看,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1·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在全国的位次。2004年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65%,在全国排第31位,比全国平均水平(7·16%)低2·51个百分点。2·河北省与人均GDP相当的省份比较。河北省与人均GDP相当的省份…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也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了12.91万亿元。近些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有效带动下,广西经济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财政收入大幅提高。1995~2013年广西GDP合计为100 265亿元(年均增长13.4%),财政总收入合计为12 499亿元(年均增长1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11年以前统称为"一般预算收入")合计786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5363亿元,年均增长15.4%;非税收入2502亿元,年均增长21.3%),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天津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经济与财政实力显著增强,GDP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年全市GDP 1840.1亿元,增幅12%,列居全国第一位;财政收人304.5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6.7%。但从天津市各区县情况看,经济与财力发展很不均衡,发展差距有不断扩 近几年天津市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经济与财政实力显著增强,GDP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年全市GDP 1840.1亿元,增幅12%,列居全国第一位;财政收入304.5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6.7%。但从天津市各区县情况看,经济与财力发展很不均衡,发展差距有不断扩  相似文献   

4.
“十五”时期是进入新世纪,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跨世纪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县的现实情况,以西部大开发总揽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强县富民为目标,坚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生态环境改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把发展潜力尽快转换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9.3%,人均GDP由2000年的4094元提高到6145元,地方财政收入16500万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年均增长8.8%。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7:35:38调整到2005年的20:37:43。第一产业中畜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保持在450公斤以上,第二产业中轻工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中提高旅游、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业的比重。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城市化率提高到35%(小口径)。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基本建立起适应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5%,人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降到4%左右,全县总人口控制在35.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000元,年均增长5%;人均居住面积达20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元,年均增长5%,农村住房、社区环境、卫生医疗等条件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铜陵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幅增长.2006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47.4%,增收10.5亿元.但地方财政收入增加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只有38.9%.男一方面,与芜湖、马鞍山以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铜陵市财政收入占地区GDP比重较低."两个比重"较低正成为铜陵市财政经济运行乃至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本文通过对影响铜陵市财政收入结构的内外因素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建议,希望能对其他地区的工作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郴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很快。第三产业增加值从99年的85.47亿元增加到2001年的108.65亿元,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2001年达到51.3%,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99年的41.2%提高到42.5%,实现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顺序,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第三产业的税收占整个地方财政收入的50%,是我市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平均每年吸纳就业人员3万人,成为我市吸纳城乡就业人员、安置下岗待业人员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7.
一、中部六省保险业的基本情况中部六省保险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总量指标来看,2005年中部六省GDP总值37045亿元,增长12.6%,高于全国9.9%的GDP增长率,占全国GDP的比重为20.3%;而六省当年保费收入总计829.95亿元,仅增长11.0%,低于全国14.11%的总体增长水平,占全国保费  相似文献   

8.
齐守印 《经济论坛》2006,(20):13-14
2003年以来,河北经济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2005年GDP突破1万亿大关。与此同时,经济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8.90%上升到2005年的10.23%,3年间提升了1.33个百分点。但是,河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指标在全国位次居后的局面却没有明显改变,2005年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居第29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制约着我省财政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人民公共福利的能力。假如我省这个比重达到全国地方平均水平(14.4%),2005年我省财政总收入将增加425亿元,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将会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
去年7月,吉林市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构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十五”计划的指标体系。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05年,全市GDP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15%;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目前的15:47:38调整为9:48:43;财政收入达到75亿元,年均增长17%;规划实施200个投资超过3000万元的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800亿元以上;重点培育20个大企业集团和50种新产品;城镇化率提高到58%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00元。  相似文献   

10.
连续十一届乌洽会把玛纳斯县的县域经济发展速度成功地推上了快车道。一组数据证明这是事实:2001年,玛纳斯县 GDP 为15亿元,2002年稳升至18.5亿,增长23.3%。这个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全县财政收入,2002年达到9600万元,与本世纪头一年相比,年均  相似文献   

11.
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定 ,可谓中华大地的一声春雷和一场及时雨。这对于增加投资 ,扩大就业是非常有利的。目前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近 2 3% ,社会商品零售额只占全国的 13% ,说明西部城乡居民购买力还较低。只有增加投资 ,扩大西部地区的就业人数 ,才能拉动西部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增长。目前中央是完全有能力在西部地区加大投资力度的 ,因为经过 2 0多年的不懈努力 ,中央的财力有所加强 ,财政收入已达 1万亿元 ,财政收入占 GDP的比重也已提高到 12 .5 %。因此 ,中央财政已具备了一定的转移支付能…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富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硕果累累、和谐建设普惠民生。县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达到19.4亿元,是"十五"末的2.6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1%,达到2.21亿元,较"十五"末增长1.7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达到1.17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8元,较"十五"末增长18.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97元,较"十五"末增长20.2%。在2010年全省经济社会监测考评中,排名位次比2007年进位28名,成为延安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进位最快的县(区)。  相似文献   

13.
《宏观经济研究》2006,(7):I0005-I0008
“十五”以来,吉林省白山市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机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一五”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3.5%、12.2%。原煤产量和发电量分别占全省的30.1%和13%;矿泉水、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年均增长16%,松江河梯级电站、白山热电60万千瓦机组、  相似文献   

14.
提高河北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经验表明,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也越高。近年来河北省人均GDP虽然有很快的增长,但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收入水平极不对称。2002年河北省人均GDP在全国排第11位,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4.94%(财政收入有全部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两个口径,全部财政收入包括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上划中央的收入,本文所指财政收入均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排第28位,比全国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钦州市财政经济发展现状(一)财政收入规模迅速扩张。"十一五"期间,钦州财政收入增长迅速,从2005年的14.11亿元到2010年的58.34亿元,增长了4.1倍,年均增长32.84%,分别比全国、全区财政收入增幅高出11.5个和11.9个百分点。其中,上划中央收入从5.05亿元增加到29.84亿元,年均增长51.7%。2011年1~10月,钦州市实现财政收入112.17亿元,同比增收70.3亿元,增长167.84%;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79.15亿元,同比增收63.25亿元,增长397.9%。  相似文献   

16.
1·力争财政收入再上新台阶,为奋力崛起提供财力支撑。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是支持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实现财政奋力崛起的主要标志之一。安徽财政奋力崛起的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或超过1300亿元,5年实现翻一番。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稳步提高,人均财政收支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近期目标是:到2007年,力争全省财政总收入超过800亿元,人均财政收支水平有较大提高。(1)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新机制。增强地方政府对财税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能力,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稳步推进非税收入管理…  相似文献   

17.
芦国民 《经济论坛》2006,(13):80-80
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廊坊市始终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368.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32.9亿元,年均增长12.1%;2005年全部财政收入剔除基金部分为53.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3亿元,是2000年的2.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178亿元,年均增长17.5%,是“九五”期间的两倍。二是发展环境显著提升。软硬环境建设取得明显实效。累计投资180多亿元,用于交通、供电、通信、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市承载力显著提升,一大批精品工程相继完工。标准化、公共财政、市场监…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五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较好地完成了“九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到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56.46亿元,年均增长9.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595元,年均增长8.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亿元,年均增长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91亿元,比“八五”增长160%。城市功能日趋完善,联结省城、通往周边城市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三次产业比例由19.1:50.6:30.3调整到12.2:47.7:40.1。煤炭占工业经济比重由67.8%下降到55%。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9.5%,已占“半壁江山”;占地方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72%,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56元,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8元,年均增长4.2%。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也是我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市经济发展登上了一个大台创,并为今后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嘉 《发展研究》2007,(12):15-16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服务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1978年到2005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由14.25亿元增加到2537.59亿元,年均增长13.5%,高于同期GDP增幅近1个百分点,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1.5%上升到38.5%.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由1985年的8964.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年均增长率为9.7%。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取得飞速发展,进出口总额从1985年的2043.87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41527亿元,年均增长率16.7%,比同期国内GDP的年均增长率9.7%高7个百分点。另外,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外贸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85年的22.61%上升到2006年的67.58%。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也由1985年的第32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3位。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因此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