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双顺差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3年来除98年了,我国国际收支都保持“双顺差”这个特点。在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双顺差”的作用下,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快速的增长,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但是长期的双顺差也说明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的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94年以来,国际收支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连续保持双顺差(1998年除外)。本文从1994.2006年我国历年双顺差金额和经常账户的顺差构成着手进行分析,认为是储蓄相时过剩、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小于我国吸引外商投资规模和汇率变动分别造成了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顺差。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应对双顺差应扩大内需,减少储蓄;提高国内储蓄利用效率;增加进口,减少对资本流出的限制;转变利用外资观念,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收支“双顺差”与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经常账户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现象。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说明双顺差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汇率制度选择的各种决定因素,从经济基本面的角度,说明双顺差下,我国不具备改变当前汇率制度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商》2015,(5)
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是由国际收支的高额"双顺差"带来的。即经常帐户顺差和资本项户顺差。本文主要讨论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普遍较为认同的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角度是从内部本身来理解,即我国国内的储蓄与投资这一角度理解;第二种是从外部原因来理解,即考虑贸易不平衡因素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影响。本文在这两种框架下探讨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赵晶 《商场现代化》2013,(21):186-187
世界上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程度不同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经济往来,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对我国来讲有利也有弊。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应当适当减少经常项目顺差,这样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研究储蓄、投资与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主要可以从储蓄—投资缺口来分析。我国近期处于双顺差的困境中,本文主要对我国经常账户顺差进行分析,从中找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的国际收支持续保持经常账户逆差、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结构,向国外投资者支付过高的利润和红利,是其主要的经常账户逆差来源,而证券投资长期保持净流入,是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的主要来源。过高的出口成本,每年对国外投资者支付过高的利润和红利以及对外债支付高额利息等是造成经常账户逆差的主要原因。澳大利亚难以长期持续这种国际收支结构。  相似文献   

7.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相关经济体的经济机构均发生了明显的调整,通过分析发现,经常账户由逆差转为顺差是其中明显特征,经常账户顺差对一个经济体的重要性体现在什么地方?通过对比发现在防范外来金融活动冲击,保持经济长期稳定繁荣方面,经常账户顺差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理论和经验上论证了资本市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通过分析18个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数据得出:一国如果拥有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往往吸引较多的国外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大量流入,引起资本账户顺差,与之同时往往伴随着经常账户逆差。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是一国合理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前提;与之同时,发达的资本市场可能是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过程中实现自我调节的缓冲器。我国多年来一直保持资本账户巨额顺差,但主要是通过FDI实现的,这种格局的形成也与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有关。对我国而言,建设一个发达的资本市场对我国国际收支管理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存在已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外,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一直保持双顺差。双顺差给我国带来一系列问题:我国外汇储备资产的持有和运用面临巨大的风险与损失,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我国与相关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加剧,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被削弱,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均衡等。推动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对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象、具体原因以及影响,并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导向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及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中国的规模不断扩大,它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中国国际收支顺差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笔者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账户,即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以及错误与遗漏账户三个方面分析了FDI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同时探讨了FDI与我国目前"双顺差"的关系,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使FDI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杜钰洋  樊志霞  赵苏杰 《商》2014,(48):146-146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了2005年至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了解中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得出了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和国外的影响因素,从更深层面来分析出现顺差的原因。最后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储蓄不足--美国经常帐户赤字的根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观经济层面看,经常账户赤字是资本账户顺差的另一种表现。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持续扩大,根源在于美国向消费型社会蜕变的进程加快,导致国内储蓄日益不足,从而不得不从国外输入巨额资本,以弥补国内储蓄与国内总投资之间的缺口。美国长期维持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充分展现了美国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国际收支持续巨额顺差不但影响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对外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面临严重挑战.要从国际,国内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以实现我国国际收支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0):148-149
自2005年新一轮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加之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双顺差局面,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膨胀,外汇占款规模庞大,对我国的货币供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5.
赵晓 《商界》2008,(11):105-105
“双顺差”几乎快成了中国国际收支的代名词,但最近,主要是八九月,资本账户连续出现负增长引起很多关注。有人据此提出要谨防出现大量外资流出造成像1997年金融危机的情况。显然,外汇流出的情况的确值得关注,但目前仍属于正常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15年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844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4844亿元人民币,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9782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减少4925亿元人民币。按美元计价,一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789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177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411亿美元,初次收入基本平衡,二次收入顺差23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逆差789亿美元,其中,资本账户顺差2亿美元,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1594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减少80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经常账户的常年顺差使得中国由一个资本稀缺国家逐渐成长为拥有一定资本存量的国家。然而与一般发展规律不同的是,中国并未随着经常账户顺差的经年积累而成为资本输入国。国际收支帐户的双顺差使得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话语权不占优势的中国面临巨大的危机。随着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提高,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会逐渐得到缓解。我们基于近二十年来我国资本与金融账户余额与金融发展程度的数据构建模型对理论部分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融资成本的降低、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金融市场资本化的推进均会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现状,金融市场竞争度的提高则对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现象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继多年贸易顺差之后,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金额再创新高,达到1018.8亿美元。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额也持续增长.达到了603亿美元。作为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顺差的结果,去年12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创纪录的8189亿美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2089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账户以生产核算为起点,经过对收入分配及使用、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经济流量的核算,最后归结为资产负债的存量核算。从国内核算角度看它主要由经常账户、积累账户、资产负债账户三大类账户组成。本文以联合国编著的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SNA)为蓝本并辅之于一套国民经济模拟数据,对国民账户中这三大类帐户的功能进行解读。正确解读国民经济账户,可以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收入分配及消费、积累、资产负债等的脉络把握得更加清晰和准确。  相似文献   

20.
陈汉琪 《商业科技》2008,(32):338-339
国民经济账户以生产核算为起点,经过对收入分配及使用、资本形成、金融交易等经济流量的核算,最后归结为资产负债的存量核算。从国内核算角度看它主要由经常账户、积累账户、资产负债账户三大类账户组成。本文以联合国编著的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SNA)为蓝本并辅之于一套国民经济模拟数据,对国民账户中这三大类帐户的功能进行解读。正确解读国民经济账户,可以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生产、收入分配及消费、积累、资产负债等的脉络把握得更加清晰和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