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冯慈理 《发展》2013,(12):47-48
一、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分佛祖舍利给全国30个州并诏令修建舍利塔供奉,在泾州敕建了大兴国寺及舍利塔、地宫,用石函供奉14枚佛祖骨舍利。公元690年,大周皇帝武则天敕令各州建大云寺珍藏《大云经》,泾州改建大兴国寺为大云寺,遂制铜匣、金棺、银椁及琉璃瓶供奉佛祖舍利,在石函四周刻题铭文记载此事。明洪武3年,大云寺毁于洪水。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08,(10):123-123
宝光寺的塔有"东方斜塔"之说。"塔"这东西,是梵文音译,就是埋葬佛舍利的坟冢,中国佛塔大部分是这个功能。宝光寺的塔建于唐代,那时一座同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砌舍利塔。据佛教人士书,释迦涅磐后,印度阿育王为弘传佛法,  相似文献   

3.
在济南南部山区美丽的山川之中,隐藏着一座久负盛名的寺院遗址,这就是神通寺遗址.神通寺遗址是山东地区最早的一座寺院遗址,虽然千年的风雨斑驳了寺院的辉煌壮丽,但至今遗存的古塔旧碑、摩崖造像等等,却依然焕发着熠熠光彩,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4.
张继平 《走向世界》2007,(18):38-39
济南这一方水土实在诱人.济南的历史因文化而生动,济南的文化因历史而精彩.追根溯源,这份儿生动与精彩,还得从遥远的历史深处慢慢开始.四门塔、灵岩寺,一塔一寺却占据了两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石塔"、"海内第一名寺".  相似文献   

5.
济南这一方水土实在诱人。济南的历史因文化而生动,济南的文化因历史而精彩。追根溯源,这份儿生动与精彩,还得从遥远的历史深处慢慢开始。四门塔、灵岩寺,一塔一寺却占据了两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石塔"、"海内第一名寺"。  相似文献   

6.
香城佛     
《中国西部》2008,(10):117-120
宝光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禅宗寺院,故又名宝光禅院。它的建筑设施,严格遵照了佛教禅宗的仪轨制度,而且安排得体,颇具特色。这座禅院坐北向南,中轴线及其两侧的建筑主要由一塔(舍利塔),二坊(天台胜境坊、庐山遗迹坊),三楼(钟楼、鼓楼、藏经楼),四殿(山门店、天土店、七佛殿、大雄殿),八堂(伽蓝堂、客堂、斋堂、戒堂、禅堂、法堂、影堂、祖堂)和16庭院组成。像这样结构谨严、布局宏伟的禅院,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7.
吴增祥 《走向世界》2008,(23):86-89
勘察地宫 兖州市为上古九州之一,兴隆塔位于兖州市内,始建于隋代,重修于宋代.兴隆塔因寺得名,是兴隆寺仅存的建筑,呈平面八角形,共13层,下部7层,规格与同类砖塔近似,上6层急剧缩小,形成"塔上塔"景观,为中国仅见.  相似文献   

8.
马尔康胜景     
<正>大藏寺大藏寺的全名是甘丹大藏恒周林,即"兜率信满任运成就洲"之意。"大藏"是藏文中"圆满的信心"的意思,是嘉绒高僧阿旺札巴大师在嘉绒地区所建的最后一座寺庙。大藏寺建成于公元1414年,在明、清两代,寺院倍受帝皇及朝廷尊崇,长期得到历代帝皇的供养。至今院内仍保存着明代大将军所供铜锣一个,乾隆皇帝所赠送象牙印章一枚、玉赐天衣及五佛冠、历代圣旨及诏书。大藏寺在历史上亦得到当地十八土司的  相似文献   

9.
神通寺旧闻     
陈明超 《走向世界》2011,(24):62-63
1921年,日本僧人常盘大定和关野贞来到济南,对黄石崖、神通寺和玉函山等处的佛教遗迹进行了考察。其中,由朗公法师始建于前秦皇始元年(551年)的神通寺,是山东最早的寺院。它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一寺之内竞有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问的厚重历史远非一篇小文所能尽述。笔者在此撷取常盘大定等人的片羽光影,简述古寺的一些旧闻。  相似文献   

10.
仔细咂摸一个城市的味道,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回味悠长.作为齐鲁文化代表的文化之城济南,其文化在全国城市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代表性和包容性.因此,济南作为全国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绝非浪得虚名. 那些静静矗立的老建筑,从一个角度对此进行了有力的说明.尤其是那些动辄以"最"字头出现的老建筑,是不可复制的文化瑰宝.它们首先是文物,是活着的文化载体,供后人瞻仰.四门塔:华夏第一石塔 如果梳理济南的古建筑,四门塔显然是最鲜亮的招牌. 这座塔是中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艺术价值最高的单层石塔,也被称为华夏第一石塔.  相似文献   

11.
无心插柳 1997年,位于济南市历城区的神通寺内,发生了一件引起世人关注的事件——四门塔上的佛像被盗了,事隔五年后,历经无数辗转流浪之后佛像被追回.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杨波开启了"获奖专业户"的大门. "那一天,济南刚刚下过小雪,天气阴沉沉的,我当时接到台里任务要去济南机场迎接四门塔佛像回归.我们一路跟着运载佛像的车.当时车子走东外环.在路面背阴处,有的积雪还没有融化,车子开得很慢.当走到一座山脚下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缕阳光照在佛像的身上,那个场景简直太美了.后来,在佛像复元开光的那天,我又去现场采访.当时也是一连几天济南的天气都很阴霾,但就在开光前十分钟左右,忽然间乌云中又出现了一束很强的阳光照在佛像身上.随着开光的结束,天气又开始阴森森的了.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很震撼.当时真的是着迷了,如果不是有新闻任务在身,我真的就皈依佛门了."杨波边回忆边激动地讲着.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经济占据绝对优势的社会环境下,工商业力量在一县一邑突然崛起,犹如平地忽起高峰龙游县横山镇横山村的南边小山丘有一座塔,塔形优美。对这座世世代代矗立村边的古塔,村人已不能确知建于何时。2006年6月,龙游县博物馆专家在维护修横山塔时,从钙灰剥落的塔砖上,发现塔砖侧面模印"大明嘉靖甲午横山张氏塔砖"楷书字样,才知道确切生辰:公元1534年。而更有价值的发现来自于塔刹宝珠上所铸一段颇具时代气息的文字,铭曰:"横山张氏同心合力建造宝塔座祈保各家  相似文献   

13.
九塔寺探古     
"济南潇洒似江南"是古代文人墨客对泉城的赞誉。这里的名山胜水、佛刹古迹,成为中外游客驻足忘返的胜地。济南南郊灵鹫山西麓的九塔寺即是访古览胜的好境地。我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上攀登。随着灵鹫山的蜂回路转,远远望见一个花墙围起的院落,九塔寺即在这里。走进大门,视野突然开阔,正前方是两座寺屋,寺前有两棵千年古树和两方石碑,就在院子左首,巍然挺立着赫赫有名的九项塔。九塔寺虽因九顶塔面得名,如今却未与九顶塔而齐名。两座寺屋看上去已是面目全非,寺内空空,雕有壁画的墙壁已大部分塌落,岁月无情,世事沧桑,千百年来,九塔寺几经变故,历尽废兴,寺前左方碑上刻的《重修九塔寺记》中的这样的记载:"明宏治十三年重修九塔寺之  相似文献   

14.
由隋文帝改革可见,在以儒家文化背景治国用人的中国,惟有"中庸"才能久长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皇帝改革的力度最大,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隋文帝。秦始皇开创性地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王"为"皇帝";隋文帝则首创皇帝必须穿"黄袍"上班的规矩。隋文帝在位期间,对国家管理体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在西方人眼中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牙第一塔"系安徽天柱山著名牙医程维来医师独立创制的一座人牙美术工艺品。该塔耗时6年,于2009年春在安徽天柱山面世。众多名师大家赞誉该塔为"医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世界牙医学的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16.
集老挝佛寺之大成的塔銮,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澜沧路北端,周围不远处则坐落着国会大厦、国家检阅台和英雄纪念塔等大型标志性建筑。  塔銮又称“皇塔”或“大塔”,始建于公元1560年,历时6年建成。在以后的岁月里,塔銮历经战火的摧残,屡建屡毁。我们现在看到的塔銮占地2万平方米,由“塔銮塔”、“塔銮寺”、“塔銮园”和“塔銮广场”四个部分组成。这四部分风格迥异,自成一体,但相互间又彼此呼应,和谐统一,堪称老挝的国宝。居中的“塔銮塔”由一个高达45米的方形主塔和30座高3.6米的卫星小塔组成,最外圈被24瓣雕刻精美的大型莲…  相似文献   

17.
傅丐 《中国西部》2012,(32):66-85
蒲江古属蜀国,建县始于北朝西魏恭帝元年(公元554年),称广定县。蒲江有一条大河,因沿河盛产用于织席或做灯芯的蒲蔺(蒲草)而被叫做蒲江。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取“江以草为名,县以江为名”,而将广定县改名为蒲江县,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8.
宝光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16公里处的新都.此寺唯一保存了中国早期佛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是我国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环境清幽的佛教禅宗寺院,故又称宝光禅院. 宝光寺的传法世系起自晚唐时期,到现在已一千三百多年,属于传世禅宗临济正宗第五十六世.此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禅宗丛林之一,居长江流域"四大丛林"之首,在海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此寺道风淳厚,至今仍保持禅宗临济正宗杨歧派的仪轨制度.此寺高僧辈出,唐代的悟达国师、宋代的圆悟国师、清代的笑宗禅师等均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9.
黄宝福 《宁波通讯》2008,(10):30-31
天宁寺塔及遗址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始建于唐成通年间(860~874年),是我国江南地区现存原体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唐代密檐式砖塔,也是我国现存寺前双塔形制早期的实例之一,对研究中国建筑史,特别是宗教建筑史,具有极大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越南河内有许多有名的古寺,其中数独柱寺最有特色。独柱寺原名延福寺,在河内市巴亭区,始建于李朝太宗21年(公元1049年),后经多次重修和改建,虽规模有所缩小,但仍保持原有风格。独柱寺由石柱、佛台和寺顶三部分组成。圆形的石柱,直径达1.25米,地上部分高4米;佛台由石柱上部伸出的8根木檩构成的框架支撑,呈正方形,边长3米,四周有护栏,有一8级砖砌台阶与地面连接,佛台门上方有一块匾,上书“莲花台”;寺顶有四个角,角与角成弧形。整座寺像一朵盛开的荷花,石柱是花梗,佛台是花托,寺顶是花瓣。关于独柱寺的修建,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