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用失落的危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伦理思想中的“诚实守信”,就是今天所说的“信用”。“诚”的重心在自我内在表现,是衡量自身道德、品质修养的标准;“信”的重心在人的外在影响,是人的言行的客观后果,涉及到自身言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也涉及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失落必然会严重地遏制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信用体系的重建,事关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是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前提。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活动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和规范市场交易的信用制度。近几年来,我国信用秩序混乱,不讲信用、无视信用、破坏信用的现象比比皆是。信用体系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加入WTO后的全新国际经济环境,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防范和化解信用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当务之急。一、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信用问题逐渐引起了人…  相似文献   

3.
一、信用的涵义市 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而我国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 ,市场秩序混乱 ,信用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对此 ,政府和社会各界都给予极大关注 ,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些地方政府打出“信用浙江”、“信用温州”等口号 ,以建立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主要内容开始重塑信用的努力。信用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 ,一是“以诚信任用人 ,信任使用” ;二是“遵守诺言 ,实践成约” ,三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① 在经济学意义上 ,信用与市场交易联系在一起 ,信用是交易主体支付在时间上分离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在更狭义上 ,信用被认为是一种资金借贷活动 ②。法律意义上的“信用”最早可溯至罗马法 ,古罗马作伪证、证人事后拒作证明以及使用文字侮辱他人要被宣告“无信用” (intestabilis)人 ,丧失作证人及请他人为自己作证的资格 ③,后发展为诚信原则 (bondfides) ,180 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契约应以善意履行之”。但大陆法上的诚信原则涵义过宽 ,不能等同于信用 ,因为守信的人不必需要诚实 ,而诚实的人也可能失信 ;英美法...  相似文献   

4.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而诚信缺损有可能导致整个经济的衰退;诚信缺损具有多方面成因。应着力构筑“信用政府”。净化信用环境,打造诚信精品,完善诚信立法是构建社会诚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转轨经济中的信用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缺失是中国转轨经济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它是计划与市场两种作用机制、封闭与开放两种活动环境、传统与现实两种伦理原则相互作用和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普遍的信用缺失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说,信用重建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信用建设需要“德治”与“法治”并举,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现代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信用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社会就无法维系;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  相似文献   

7.
李闽榕 《经济学家》2005,25(5):91-97
导致社会信用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市场经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寻找。“中国人自古不讲信用”的看法是对历史的严重歪曲。马克思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资本对利益的追逐必然要导致市场的信用失范。从而揭示了市场经济与信用缺失问题之间的必然联系。人的市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诚信和失信都是作为市场主体的人在市场重复博弈过程中谋求物质利益的行为选择,只要有市场就会发生失信现象,这是古今中外任何市场都无法避免的。市场经济产生着失信的因素,但它并不必然导致社会信用的普遍和严重失范。在完善市场经济假设基础上形成的西方信用经济理论,其理论上的误区是显而易见的,以此来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实践上的误导。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社会信用面临的危机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是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将无法运行。在《当前我国社会信用面临的危机透视》一文中,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理事王珏对信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重整信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信用交易为主的信用经济,企业信用管理和社会征信系统建设都是保持信用经济稳定运行所必要的重要架构。因此,人们又把现代市场经济称为信用经济。在市场化国家,信用已成为社会上普遍认可的媒介。但是随着我国顺差逐年的加大,信用情况却不容乐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唐若昕最近提出了一个“信用逆差”的概念,并揭示了外贸顺差掩盖下的信用逆差现状。本文主要选取其中的一个方面。从商业信用的角度,分析在不同的结算方式下所导致的商业信用逆差。  相似文献   

10.
一、公证是中国社会信用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这是2002年“两会”期间,社会各界代表形成的一个重要共识。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自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个体利益凸现,发生了带有普遍性的信用危机,拖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后腿,严重影响了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信用。市场经济本质属性的要求决定了人们在为自身独立利益而从事的各种经济活动中,不得侵害他人的利益和财产以牟取私利。信用正是建立在市场经济本质属性之上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信用的缺失实质上是侵权行为,这种信用缺失成为社会普遍现象时,将是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 最近,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受到了了广泛的关注,各种媒体都在探讨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等的建设问题,但是政府信用的建设没有受到足够的重  相似文献   

12.
信用制度建设与行业协会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天雨 《现代财经》2003,23(12):43-47
我国近年来导致市场经济无序的因素颇多,一是信用制度建设、信用立法滞后;二是提供信用服务的机构和人才缺乏。信用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对失信行为惩处、打击不力。纵观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良好的市场信用氛围的形成。依赖于社会信用机制的长期监管、规范和约束。在市场条件下,信用制约无处不在,包括同业公会、同业商会、行业协会等在内的行业协会组织,是构成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短缺”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个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会计信用短缺”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引起了社会公众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普遍关注,如美国的安然、施乐、世界通信、默克制药等公司先后爆出财务丑闻;国内的有深圳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猴王、黎明股份、银广夏等造假案也先后被曝光。会计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这些国外、国内的会计假案的出现充分证明了“诚信”是会计工作的“至上原则”,是会计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立身之本,是会计工作的命脉。  相似文献   

14.
袁泽华  赵莉琴  董军 《经济师》2001,(5):159-159,161
一、信用缺失危害社会经济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 ,绝大多数经济活动都体现为一种由信用维系的债权、债务关系 ,每个单位或个人作为经济交往中的一环 ,由无数的信用链接 ,共同构成市场经济的整体。可以说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部由政府计划统一配置 ,信用在我国社会中长期处于空白状态 ,社会信用一度中断。因此 ,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确立初期 ,由于整个社会认识不足 ,信用意识淡薄 ,信用观念落后 ,用于规范信用的法律法规滞后 ,给社会经济带来很大破坏。一些单位和个人提供…  相似文献   

15.
会计工作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今天,“会计信用短缺”则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诚信”是市场经济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行为规范,是会计工作的“通行证”,是会计工作的命脉和灵魂。“会计信用短缺”不仅会对社会和公众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市场经济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程思康 《经济论坛》2002,(15):12-12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诚信对人”是现代企业家必备的职业道德,也是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只有诚实守信,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才能维护企业的信誉和良好形象,才能使企业兴旺发达。然而,从当前社会上不胜枚举的财务假账、商业欺诈,到层出不穷的制假售劣、逃债赖账,信用失范行为愈演愈烈,诚信危机、信用缺失问题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这说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体系还远未建立起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任重而道远。一、建设信用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重要作用1.建设信用体系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绑架逼债:平地骤起“黑旋风”敏讷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如果人们不讲信用、无视法制,市场经济会扭曲成什么样子呢?近来,一些地方的集体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因债务问题,被外地单位、个人甚至司法机关采取绑架、扣押人质等方法,强行逼其偿还...  相似文献   

18.
在 经济学中 ,信用既可以指一种行为———通过履行承诺而取得公众的信任 ,也可以指一种稀缺的资源———货币借贷和商品赊购等经济活动的基础。现代市场经济中大部分交易都是以信用为中介的 ,可以说 ,信用是商品交换的前提和基础 ,而商品交换又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 ,因此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与基础 ,是市场关系的基本准则 ,是现代市场交易一个必备的因素。信用的发展 ,是深深植根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中的 ,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必然趋势 ,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 ,建立了信用管理体系 ,形成了良好规范的信用环境与信用秩序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实现其经济腾飞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普遍出现了信用活动发展的倾向和趋势。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 ,逐步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系 ,也开始意识到信用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指出 :“没有信用 ,就没有秩序 ,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朱基同志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 ,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但是 ,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却令人担忧 ,企业在经营...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十分薄弱的社会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已日益成为阻碍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瓶颈”,市场中的种种失信行为已导致了严重的信用危机。建立完善与发达的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稳定发展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信用环境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从某种角度看,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就是成熟的信用经济。一、我国的信用环境状况1.信用体系的界定。信用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信用体系是指包括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保证及信用制度、信用管理在内的以社会为主体的信用系统。狭义的信用体系是指以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等证明资料的社会化的信用系统。在通常意义上,信用体系是指包括信用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