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7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现代科学管理理念,也是经济制度选择的重要原则。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无论是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者还是后继者都非常重视人在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并始终把对人性的假设作为建构自己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分析依据。这种带有明显哲学倾向的研究思路,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制度选择具有  相似文献   
2.
论转轨经济中的信用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缺失是中国转轨经济中日益突出的问题,它是计划与市场两种作用机制、封闭与开放两种活动环境、传统与现实两种伦理原则相互作用和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普遍的信用缺失严重阻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从一定意义上说,信用重建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信用建设需要“德治”与“法治”并举,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认识历程的生动写照和思想发展的全面概括。与时俱进是对待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种精神状态,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是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在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根本态度。  相似文献   
4.
“三个有利于”与“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结合的两座理论丰碑。党的事业在实践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构成了二者之间的内在统一,唯物史观是其共同的思想基础,创新精神是其共同的思想特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是其共同的思想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两个思想成果的共性特征,可以清晰地看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蕴含于其中的最深刻根据。  相似文献   
5.
<正>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理论、方法的产生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该时代的经济、政治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最鲜明的时代特点是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历史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开放也是改革)。然而社会主义的改革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也没有前人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作为崭新的改革事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相似文献   
6.
7.
正在蔓延和恶化的世界金融危机又被称之为"信任危机",它是借贷人诚信缺失、恶意违约造成银行资金链断裂引起的,可以说,信用缺失是导致这场灾难的深刻根源之一.反思危机能使我们清醒到认识到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信用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元素和根本保障,主体信用意识对一个企业甚至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有反作用.就此而言,由道德理性和道德责任内在统一而构成的信用意识是推动-国经济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经济制度选择的重要原则。对人的利益需求的认识是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和关键,也是经济制度选择的内在依据。构成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前提的三个基本假定实际上是以人的本性、人的目的性、人的利益关系为内容的三个哲学命题,也是制度选择时之所以要尊重人的合理要求、要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利益需要、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的理论依据。比较我国经济运行的两种制度,市场经济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能较好地解决制度与人性的适配性和制度对人性资源的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目前普遍的信用危机以及广泛展开的诚信教育表明:信用已是社会最为稀缺的资源,信用重建刻不容缓。从经济关系与伦理关系的统一中认识信用关系,从社会存在与社会实践的客观要求上认识信用基础,从原有观念作用机制与变化发展实践的尖锐冲突中认识信用缺失,从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制度和环境要求中认识信用重建,是客观分析信用缺失以及理性思考信用重建问题的基本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