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2009年世界造船业最为抢眼的“潜力股”.俄罗斯造船业2009年受到该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该国通过“国轮国造”政策.引进战略作合作伙伴、投资建设新船厂等措施.逆势而上。大力发展造船业。2009年俄罗斯主要船厂完工船舶27艘、230万吨。  相似文献   

2.
2009年接单分析 2009年.韩国造船业在新船承接方面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全年承接新船及海洋工程订单刚刚超过100亿美元。这一规模不及大宇造船海洋2008年全年的接单金额.而现代三湖重工、韩进重工等世界10强造船企业全年“颗粒无收”。韩国造船企业前几年在新船承接方面力挽狂澜的气势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3.
接单现尴尬海外拓展忙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Et本造船业一直处于衰退的态势。受人力、钢材成本较高等历史因素的影响.加上危机后日元的强劲升值.使得13本船企在接单方面处于比较尴尬的态势。一方面.日本造船业尽管在技术方面依然存在优势.但是受日元升值等因素影响在承接高技术船订单不敌韩国造船业。另一方面.在散货船等普通商船领域.日本造船业尽管产品性能较佳.但是在成本方面又着实不敌中国造船业。在这种情况下.13本造船业新接订单量呈现下滑态势.2011年日本造船业新接订单量仅为290万载重吨.甚至低于2009年船市低谷时期。2011年年末日本造船业手持订单量为5315万载重吨.按2011年造船完工量推算.仅可维持一年半左右。  相似文献   

4.
一提到韩国造船业.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宁造船海洋、STX造船海洋、韩进重工等大型造船企业.因为他们是韩国造船业乃至世界造船业中的顶级“选手”。而在这个世界造船大国、强国中.我们对那些中小型造船企业的了解相对较少,由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韩国中小型造船企业的情况陆续浮出水面.正逐渐被业界所熟知。  相似文献   

5.
2009年是日本造船业相对平静的一年。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受金融危机冲击后.世界造船市场骤然变冷.日本造船业接单寥寥.与前些年的火爆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另一方面是与欧洲、韩国和中国造船业相比.日本造船业所遭遇到的撤单和延期的冲击很小.出现破产和重组的企业也远远少于其他国家。但是.平静并不意味着冷清,由于拥有强大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日本造船业仍然有充分的理由来保持高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6.
年终话盘点     
又临岁末盘点时,2010年的脚步即将翩翩到来。回顾2009.全球金融风暴袭来.让此前火爆多年的全球海事业骤然降温,造船业面临“冰火二重天”。航运市场萎靡不振,撤单、延单、弃船现象时有发生,新船订单、手持订单大幅减少.新船价格不断下调.这样的消息不绝于耳.对此,  相似文献   

7.
今年航运业进入了异常的寒冬.新船订单的匮乏、手持订单的大幅度下滑.使得船舶行业也感到“冬天的来临”。作为航运业的上游.造船业的危机目前似乎还未完全显露。本文分析.造船业比航运业的表现通常具有12-16个月年的滞后性.造船业真正的危机要到2013年才会完全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世界造船产业最先的霸主源于欧洲.进入上世纪50年代.日本造船业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韩国的造船业逐步发展并赶超了日本.1999年.韩国新船接单量超过日本.2000年.新船接单量和手持订单量远远超过日本.造船产量也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而在2009年6月.中国承接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双双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9.
屋漏偏逢连夜雨,新接订单量再创新低 日本造船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可以说发展一直处于“点背”的状态.2010年上半年.日本造船业在当时船价较低.手持订单较为富裕的情况下.对新船市场保持了观望态度。2010年下半年.船价有所回升.日本造船业想承接订单时又逢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接单竞争力大幅削弱并出现日本本土船东订单流失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世界金融危机后.造船业进入“多事之秋”.目前面临的不只是船市低迷带来的接单少、融资难、效益低,而且应对国际海事组织(IMO)频频执行的新规范也给造船企业带来新的考验.如PSPC新标准等。尽管这些不是金融危机的产物.而是造船标准日趋严格的体现.但毕竟给造船业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造船业必须认真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11.
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造船业。造船业起步后,船舶配套设备完全依赖从国外进口,从船板、船机到各种配套部件,几乎是100%的进口货。一艘船建造完工交付后,韩国造船企业算算细账后发现,自己仅挣下了几个劳动力的血汗钱。这种切肤之痛使韩国造船人深深体会到要发展本国的造船工业,就必须同时下大力气发展船舶配套业,要尽快实现国产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系列船舶建造新标准相继出台,主要包括《油船和散货船结构共同规范》(CSR)、《船舶专用海水压载舱和散货船双舷侧处所保护涂层性能标准》(PSPC)、《国际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公约》(MARPOL附则Ⅵ)、《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国际安全与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草案等。业内专家表示,这些新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对于我国造船业来说,既是挑战.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韩国造船业可以说是有喜也有忧,喜的是主要经营指标继续稳列世界第一,船舶出口创历史新高;忧的是大部分大型造船企业未能完成年初所制定的接单指标.中小造船企业出现经营困难。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在全球航运和造船市场经历了天翻地覆般变化的形势下.日本造船业保持了相对稳健的发展态势.表现出较强的抵御外部变化的能力。然而,从产业整体发展的角度看.2008年是日本造船业难尽人意的一年,产业发展的亮点不多.年初时诸多值得期待的发展计划也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让人不免失望。或许,对于一个处于成熟期后期的产业,我们本来就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世界造船领域内的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日益活跃,特别是传统造船国家对新兴造船国家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相似文献   

16.
In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08,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entered the downturn period, with the weak global shipping market adding more pressure.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is almost frozen, and the companies' busi-ness performances result turned in red all at once. While the industry leaders and experts were shocked at the weak-ness, the supporting industries of this sector, which used to be dependent on shipbuilding industry, have begun a quick development in Nantong, Weihai, Wuzhou and other places, stirring the "dead" shipbuilding industry. Just after the lunar New Year, as one of the ten re- vitalization plans, shipbuilding industry stimulus plan was issued, and the policy has a clear favor of ship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an shipbuilding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韩国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一致认为,韩国的造船工业要以设计和技术开发为先导,取得突破,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造船第一。强大的设计和技术研发阵容设计和技术研发的成败关键在人才。韩国的大型造船企业在该领域拥有强大的团队。  相似文献   

18.
9月15日,美国有着158年历史的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向法院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美林银行(Merrill Lynch)被收购以及美国国际集团(AIG)寻求美联储(FED)750亿美元左右的贷款援助,所有这一切显示出美国次贷危机远比想象的更为严重。雷曼兄弟的倒下使其成为这场持久不息的信贷危机的最大牺牲品。在这场危机中,各家银行接连陷入亏损,有的不得不进行并购重组,数家商业银行甚至关门大吉。亚洲信贷市场也将受到波及。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国船舶工业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面对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人民币升值、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市场出现的急剧变化,全行业沉着应对,扎实工作,经济运行质量保持良好态势,工业经济指标继续快速增长,为在新的一年中打好攻坚战、迎接新挑战增强了信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金融危机对造船业带来冲击的情况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行业组织结构。愈发成为保持我国造船业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本刊在本期推出涉及航运业、造船业兼并重组以及产业政策的一组文章.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