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府采购天然地易产生代理人道德风险。权力制衡是规避公权代理人道德风险的基本路径,以强制性为特征、法定的集中执行机制是政府采购践行权力制衡思想的集中体现,并在实践中显示其优势。然而,规避政府采购道德风险,还需将权力制衡理念落实到采购的管理决策层面与监督层面等。本文运用委托代理、权力制衡等理论观点对政府采购道德风险和权力制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尝试为研究政府采购中的道德风险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
在已有的公司治理研究和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过于强调监督制衡,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代理人代理效率存而不论,忽视甚至忽略效率的倾向。笔者认为,公司治理不是为制衡而制衡,制衡仅仅是高效运作的保障。加强制衡可以避免最坏的结果,但却不能导致最优结果的出现。相反,如果不考虑效率,一味追求制衡,可能会牺牲决策和管理效率,降低核心竞争力。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效率,是发展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惠 《时代金融》2013,(15):268-269
本文主要借助博弈论的基本分析工具,针对集中采购模式下我国政府采购涉及到的三方委托代理关系链的研究,分析了我国政府采购公共权力的委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腐败以及合谋等问题,并通过对政府、采购官员和供应商三方行为的博弈分析,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自1992年保险代理人制度被引入国内以来,个人保险代理人成为推动我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主力军.目前,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存在着保险代理人道德风险较大、素质良莠不齐、留存率低及薪酬制度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为完善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在立法层面,应引入弃权与禁止反言制度、完善保险代理人薪酬制度、优化代理人选聘和分类分级准入制度;在执法层面,应加强行业协会及保险公司对保险代理人的监管;在守法层面,应提高保险代理人、保险公司的法律意识,使其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严格约束自己,遵守法律法规及保险行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委托人与代理人天然存在着利益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这为代理人伤害委托人利益提供了可能。具体到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政府监督乏力、相关激励措施缺位、购买程序不完善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等原因,致使社会组织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进一步增大。因此,本文认为,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激励以及规范购耍程序,同时还要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力争有效规避政府购硬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过程中社会组织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6.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实施时间不长,但是政府采购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了演化博弈模型分析我国政府采购中委托代理采购的演化路径,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当R相似文献   

7.
个人代理人为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但由于个人经济理性决策,个人代理人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侵害保险人与投保人的利益,从而引发道德风险问题。根据委托一代理理论,激励机制是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对于个人代理人而言,需从保险公司、市场、监管多维角度出发,全面、系统地构建激励机制,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管理是重要的公共管理活动,提升政府采购管理绩效必须抓好具体项目的全方位管理。对政府采购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是推行全方位管理的导向性体现。本文对政府采购项目绩效评价内在逻辑、绩效理念与评价准则需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从决策权背景、代理人利益、公共管理失灵的角度论述了实施政府采购项目绩效评价的必要性,论述了"产出"导向绩效评价的局限性和确立"结果"导向绩效观的科学性,从政府采购项目行为逻辑分析入手,梳理了"结果"导向绩效评价的评价准则与关键评价问题。以期促进加快"建立政府采购结果评价制度"的有关研究和建章进程。  相似文献   

9.
效率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目标,制衡是推行政府采购制度的保证。政府采购机构设置、政府采购组织形式、采购方式、相关财政改革、有关法规制度,是影响政府采购效率与制衡关系的主要因素,成为重点分析对象。  相似文献   

10.
政府采购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会损害委托人和一些潜在供应商的利益,不利于实现“物有所值”的采购目标和维护采购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本文以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人民银行政府采购管理实际,深入分析政府采购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委托代理机制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人民银行政府采购委托代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下,代理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保护委托人的利益,就必须解决委托人,代理人双方的矛盾冲突,建立一整套良性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从而导致了公司治理的产生。而会计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实现权利制衡的制度安排,本文通过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入手,探讨市场经济下会计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效率工资"与保险代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泓 《金融论坛》2004,(12):44-47
道德风险是保险业长期存在的难题.其中保险代理人欺诈问题在我国目前保险市场较为混乱、诚信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在建立代理人、委托人、自然先后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效率工资"理论,分析了保险公司如何激励保险代理人按照公司的利益行动的问题.在研究博弈的第二阶段--委托人选择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委托人的代理成本问题,同时建立委托人最优监督水平模型.文章的最后,笔者结合文章模型的各个参数,提出了抑制代理人欺诈倾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政府采购列为防治商业贿赂重点领域的原因分析一是政府采购领域里有这样一批蛀虫,他们借助政府这把保护伞做掩护,利用手中的权力不为民众办事却为自己敛私财。他们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钻法律的空子.规避集中采购,以采购人及专家的身份在某些项目的招标、评标过程中,收受不法投标  相似文献   

14.
赵勇 《金融论坛》2000,5(6):17-21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利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导致目前国有银行经营者引致的金融风险问题.通过分析认为,国有银行经营者引致的金融风险的根源在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委托人与代理人效用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合同不完全是国有银行经营者道德风险产生的基本因素,国有银行产权结构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经营者有效激励机制、经营者"双重"身份、人情关系文化与寻租行为、内控机制不完善、市场竞争的监督约束作用弱等是导致国有银行经营者道德风险的特殊因素.本文最后提出降低经营者道德风险,防范经营者引致的金融风险的思路,以提高对经营者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为让政府采购成为真正的"阳光工程",防止出现"由分散腐败到集中腐败"现象,该区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政府采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建立"管"、"采"分离,相互制衡机制。即将政府采购的两大职能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分别成立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和政府采购中心,明确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办公室的职能主要是制定政策、处理投诉和对政府采购活动进  相似文献   

16.
银行业务经营风险产生的内部源头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道德风险;二是能力风险。道德风险是指银行内部员工在业务经营过程中,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导致银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能力风险则是指银行内部员工在业务经营过程中,不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导致银行蒙受经营损失的可能性。本文主要从分析银行内部道德风险的表现形式、生在根源以及与以德治行的内在联系切入,对银行部门如何通过"德治"来防范和规避银行道德风险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道德风险的表现、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等金融事件,引起社会对道德风险问题的广泛关注.商业银行的决策者或各层面人员为实现短期经营目标而对银行长期利益目标的损害、银行从业人员利用职权牟取个人私利等道德风险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一、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管理审计的必要性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是"若干契约的集合体",委托代理作为一种契约关系,其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物质利益的不一致以及内部市场与外部条件的不确定性,使契约缺乏完备性,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内部市场化条件下企业及各部门和单位之间同样会出现不同形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委托人无法识别代理人的真实禀赋,条件低劣的潜在代理人占据了经营者岗位."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其它影响组织效率的机会主义行为来满足自我目标.目前,在企业内部市场化条件下由此而引发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经典的财务金融理论认为公司金融决策的外部市场环境是一个效率市场,不存在委托一代理问题.但现实的市场总是偏离有效市场,公司金融决策需要考虑到代理人的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采用回归技术分析了公司资本结构对过度投资和在职消费这两种道德风险的影响作用,为我国公司加强公司治理、防范道德风险提供了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如何平衡企业预算管理中各方利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企业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都会从自身的利益和角度出发,根据对方的行动决策来进行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选择.在预算的管理过程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决策的选择都受到另一方决策选择的影响,同时反过来,其各自的决策也相应影响到另一方的决策.一般情况下,委托人通常是诉诸手中掌握的权力对预算决策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代理人则依靠他们的信息优势来影响预算决策.利益双方既相互竞争也相互合作,并且在客观上形成某种协调或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