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消费金融,是指金融机构向居民家庭或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需要的金融。它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消费信贷、赊销和分期付款等形式。从消费者角度来说,叫信用消费。从金融机构角度来说是消费信用或消费信贷。随着金融加速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促进了金融业思想观念更新和经营业务创新。时下银行和信用社都期望通过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消费金融与消费增长契合的社会环境,以利调整改善信贷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增加经营效益。本文就目前消费金融热点与难点及启动方略问题谈点意见。(一)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发布了一项重大的信贷指引政策——《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历时数年,实践证明这是适应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形势,有利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其热点突出显示在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金融有助于银行开辟零售市场和中间业务。长期以来银行的主要贷款对象是国有企业、公共产业和项目,既促进了主体经济发展,但也积累了巨额坏债。随着全面推行市场经济和扩大外向型经济,经济多元化已成定局。在银行不愿意为资不抵债的企业再提供贷款的时候,消费金融、个体私营等民营性质的贷款吸引力大增,以致近年来我国各家银行已经为居民家庭和个人提供了多种贷款。...  相似文献   

2.
消费信贷即消费信用或消费贷款,是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或抵押贷款方式,直接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文化教育或旅游等提供的贷款,从而解决现有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大环境下,发展消费信贷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消费信贷也称个人消费信贷,可以有狭义和广义的理解。狭义地讲,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利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形式,对消费者发放贷款用于消费,因此也称为消费贷款;广义地讲,除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的消费贷款以外,经销商采取赊销或分期付款等方式推销商品所形成的信用也属于消费信货,因此消费信贷也称为消费信用。本文在分析中以狭义的消费信贷为主。  相似文献   

4.
住房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为消费者购买、建设、改造和维修住房等活动融通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围绕这一信用方式而形成的筹资市场、资金投放市场、融资商品、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要素的总和就构成了住房消费信贷市场。近年来,在银行商业化强,对住房的有效需求不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决定行为能力人有效需求大小的因素有货币收入、消费倾向、资金利率、心理上的灵活偏好等等。  相似文献   

5.
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与已有文献主要基于宏观消费信贷数据不同,本文基于国内某银行信用卡中心信用额度调整这一独特样本,以信用额度的变化来衡量消费信贷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考察消费信贷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人口特征如何影响消费信贷作用的发挥。本文发现: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信用卡使用频率和交易金额;此外,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会促进消费者调整消费结构,减少日常性消费,增加经营性消费和耐用品消费;最后,消费者在信用额度调增从而消费信贷增加时还会更少地采取全额还款方式,并增加取现行为。从影响因素上看,消费者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等因素会对消费信贷作用的发挥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为理解消费信贷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提供了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6.
胡月晓 《浙江金融》2001,(11):33-3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一个社会上存在的良好社会信用氛围,可大大降低市场交易等经济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对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来说,信用更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商业银行自身信用状况如何,直接决定了该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但对我国的大多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周围信用环境好坏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更是具有直接的决定性.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状况,直接反映了我国银行经营环境中,信用安排体系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消费信贷是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或契约的形式向消费提供的用于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贷款和信用。发展消费信贷.可以增加有效需求.培育消费热点.活跃消费市场。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已从过去商品短缺、供不应求为主要特征的卖方市场过渡到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并出现了商品相对过剩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发展消费信贷,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卖方市场条件下出现的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信用卡     
姜明 《新金融》1994,(7):26-26
信用卡是指由银行、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签发给持卡人,用于在各地金融机构取现,办理结算,或在商场、宾馆直接消费的一种信用凭证和支付工具。 信用卡一般由特殊塑料制成,上面凸印有持卡人的卡号、姓名、性别、有效期限等。持卡人可按发卡机构给予的消费信贷额度,凭卡在特约商户直接消费或在其指定的营业机构办理存、取款及转帐,然后定期向发卡机构偿还消费信贷本息。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普及率和渗透率不断增长。互联网消费信贷植根于金融、场景、科技的整合,提高了消费信贷的触达能力,帮助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拓宽了消费信贷业务服务的覆盖面,在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实现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所暴露出来的风险和问题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监管部门陆续出台相应政策,从多方面对业务开展提出规范性要求,行业由粗放式扩张逐渐向规范健康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0.
信用卡是美国消费市场最主要的信用工具。由于储蓄偏低,美国居民大多数依赖消费信贷或分期付款支付消费。在这种消费模式基础上,美国信用卡业务一直高速增长。在过去的10年里,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纷纷涉足或加大从事信用卡业务,以极为优惠的条件和高信用额度向消费者发行信  相似文献   

11.
王建荣 《青海金融》2013,(12):22-24
“十二五”以来,乐都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各金融机构的消费信贷业务规模逐年扩大、品种日趋丰富,对促进消费、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乐都区消费贷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制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乐都区消费信贷业务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消费信贷是指为了生活消费的需要,金融或商业机构以货物、货币等形式向有一定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者在将来的某个时期偿还的一种信贷行为和信用体系。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金融资产有了较大的增长,个人信用需求旺盛,“信用消费”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由于人们信用意识薄弱,我国个人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使得银行贷款风险增加,消费信贷中存在的问题和消费信贷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而且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如何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已经成为政府和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发展消费金融从认识消费金融开始在讨论消费金融的发展之前,需要明确消费金融的概念,如此才能明确消费金融的业务领域和发展的侧重点。尽管国家间的消费金融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业务模式具有差异性,但消费金融都可以从消费品和消费者两个角度进行定义。从消费品角度来看,消费金融包括消费者利用各种金融机构购买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的活动。从中国角度来说,既包括利用信用卡购买日用消费品、通过分期付款方式扩展消费的活动,也包括利用各种借  相似文献   

14.
信用消费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消费方式,消费信贷是当今世界各国促进信用消费的主要形式.发展消费信贷不仅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而且是商业银行扩展业务空间、扩大业务范围、优化信贷结构的需要,更是社会公众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需要.我国为了扩大内需,启动消费市场,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消费信贷给予了高度关注.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就我国消费信贷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问题深入开展研究,以期提出发展消费信贷的科学对策,从而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消费信贷给不足和需求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必须通过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和消费环境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各类金融机构在开办每种消费信贷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因此应重点开展自身拥有比较优势的消费信贷业务。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传统消费观念的制约。消费信贷是以消费者分期付款和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为特征的消费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信贷作为人们的一种消费习惯和重要消费方式,已渗透到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中,消费信贷已经成为实现信用消费的主要手段。据统计美国的信用消费占消费总量1/3以上,在住房、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中,消费信贷所占比重高达1/2以上,然而,在我国广大居民形成了量入为出的消费习惯,“无债一身轻”的负债观念,往往把享受优越生活作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建立面加以全盘否定,因此,一提起消费信贷,就认为是“寅食卯粮”,“打肿脸充胖子”。他们对消费信贷这种新型消费观念的认为还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加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又受住房,养老,医疗,子女上大学等未来消费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居民对消费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7.
卢昕 《金融论坛》2000,(11):31-35
入世将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在消费信贷领域,目前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低、外部经济政策环境不配套等原因,进展很缓慢.但入世后,外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必将以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和服务打开我国市场,从而大大激发我国居民对消费信贷的需求,还会在增强居民的金融意识、法治意识和消费意识以及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为我国经济金融改革提供良好契机.我国政府应该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以鼓励消费,同时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和破产制度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则应扩大消费信贷范围、科学设计贷款品种、加大营销力度、防范并分散信贷风险,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住房金融是指为住房生产和消费而进行的资金筹集、融通、借贷和结算等一系列信用活动的总称,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为发展住房生产和消费而开展的信用活动和提供的金融服务。其主要内容是筹集住房资金、发放住房贷款及资产与负债之间的风险管理。可分为住房生产融资和住房消费融资两类,所谓住房生产融资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为住房开发机构提供资金和相关的信用服务。住房消费融资则是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为住房消费者提供资金和相关的信用服务,即一般所谓的个人购房抵押贷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偏重于住房消费金融,甚至把个人购房抵押贷款等同于住房金融。  相似文献   

19.
金融机构是专门经营货币和信用的经济组织。金融信用环境是金融机构开展信用经营活动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金融信用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金融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金融运行的安全。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信用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经济金融生活的正常进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信用环境问题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金融信用环境的研究更是有助于金融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货币政策、金融创新、杠杆经营、消费模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信用等角度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金融创新、金融监管、居民储蓄率、业绩考评、财务信息披露等方面总结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