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小金库是违反党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侵占、截留、挪用国家和单位收入,化公为私,未在单位财务部收入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小金库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滋生贪污腐败,危害很大,治理小金库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私设小金库的危害及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治理小金库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金库"存在形式多种多样,使得国家和单位资金脱离监管,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由于"小金库"的隐蔽性,审计人员需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制定高效的审计方案,了解被审计单位私设"小金库"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识别出私设"小金库"的手法,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获取关于私设"小金库"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相似文献   

3.
"小金库"的形成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通过隐匿、截留各种收入形成"小金库";二是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形成"小金库".审计"小金库"的一般方法通常局限于对会计资料的审计,但由于"小金库"具有较强隐蔽性,一般情况下很难在会计资料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所谓小金库,依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规定,指的是单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种资金。虽然小金库的隐蔽性较强,但是只要我们在审计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综合运用各种审计技巧,小金库终究是不难查处的。  相似文献   

5.
小金库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的根源。查处小金库,是审计机关惩治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小金库的形成方式主要有收入不按要求核算或不入账,部分收支未纳入单位统一核算,截留、转移应上交财政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利润等。查处小金库可以采用内控测试与实质检查相结合法、调查询问法、核对银行账户法、库存现金盘点法、审核往来款项法等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顾学增  郑道全  陈欣 《理财》2013,(1):92-93
小金库是否等同于账外账,审计部门人员纷纷都有说辞。经过这些年的审计实践工作,我们认为,私设"小金库"与私设账外账都是属于违规违法行为,重要的是要搞清楚二者的区别,对具体的审计实践有指导意义。一、含义不同"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过两次全国范围的专项治理"小金库"行动,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利益驱动、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设立"小金库"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发布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一场彻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已在全国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展开。计划逐步扩展到社会团体及国有企业。笔者根据自身多年财务及审计工作经验,对企业小金库的形成、特点,小金库的审计技术及方法进行简要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8.
"小金库"是指: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违规性的特点,其设立由来已久、屡禁不止,近年来随着检查力度的不断加大,被审机构为规避检查,其手段不断翻新更加隐蔽.如截留收入或虚列支出后的资金多以间接回流的方式套取资金,越来越难以发现,也越来越成为审计监管的难点和重点,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判断,通过纵横对比、实地观察、内查外调、多视角多维度查找蛛丝马迹和疑点线索,运用一定的技巧追踪资金流向、锁定审计证据、明确相关责任.现将虚列支出私设"小金库"的审计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内部审计预防的功能来防范"小金库"的出现目前,我国对"小金库"的治理是注重事后惩治和查办,对内部审计在预防"小金库"方面的作用尚未予以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审计预防,正是现在"小金库"多发、群发现象的内在症结。审计预防是审计为预防单位各部门发生各种违反财经法纪及其他有关问题所具有的内在功能。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小金库"预防方面的作用,需要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以及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审计观念与行为都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从高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去看去分析审计预防治理"小金库"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松双 《云南金融》2012,(9X):241-242
治理"小金库"是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预防和惩治腐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治理"小金库",就必须认真分析"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从加强审计的角度提出治理"小金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刘松双 《时代金融》2012,(27):241-242
治理"小金库"是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预防和惩治腐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治理"小金库",就必须认真分析"小金库"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从加强审计的角度提出治理"小金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陆明琅 《理财》2012,(7):80-81
"小金库"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转移、隐匿国家和单位的收入,且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各项资金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单位可支配现金逐步减少,有的单位从某方面的利益出发,巧立明目,不断翻新形式设立小金库,由此引发的单位内部矛盾和职务犯罪时有发生."小金库"虽小,但危害极大,贪污、腐败、行贿受贿、公款消费等损害了国家和集体利益,公款沦为"私房钱",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污染了社会风气,破坏了经济秩序,败坏了党风民风.因此,加强对小金库的审计是维护社会秩序,净化社会环境,铲除腐败土壤的有效措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李果 《理财》2013,(1):90-91
屡教不改,出自明朝文学家沈德符的《野获编·戮子》:"嘉靖末年,新郑故都御史高捷,有子不才,屡戒不俊,因手刃之。"屡教不改是指经过多次教育,仍不改正。纵观多年来审计查出的问题,私设"小金库"、挪用专项资金、偷税、乱收费、公款私存等问题在某些单位是存在的,但经审计机关查出后,被审计单位大多数能采取措施,积极改正,避免相关问题在以后工作中发生。但也存在这样一些现象: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超范围超  相似文献   

15.
“小金库”范围及审计方法杨爱环近几年来,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较为突出,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给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造成了严重危害。它不仅造成国家和单位收入的流失,导致消费基金非正常增长,加剧通货膨胀,而且诱发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严重腐蚀了干部,...  相似文献   

16.
动态资讯     
《理财》2011,(12)
河南省审计干部中心不可小觑的一张交接单在行政事业单位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几年作出的一项重要决定。切除小金库这一毒瘤,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具体就审计查处小金库而言,我提供一个库存现今盘点的案例,与大家分享。在一次对XX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过程中,审计组对该单位库存现金情况进行例行盘点。在保险柜中现金管理未发现明显异常情况下,审计人员在该单位出纳办公桌不起眼处发现一张交接单。可待审计人员取出正要仔细查看时,该单位的出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95年3月29日财政部、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清理检查“小金库”的意见》,所谓“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设立“小金库”现象是  相似文献   

18.
王军红 《理财》2003,(6):16-16
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对私设“小金库”要严查严办,然而,至今仍有一些单位受小团体利益驱动,置国家财经法规于不顾,我行我素,作弊手法日趋隐蔽,给检查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近两年我们对33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出“小金库”12个,金额达608万元。归纳起来,其手法不外乎以下几种:一、重视小票据,发现蛛丝马迹。“小金库”收入是单位的隐蔽性收入,收取时自然不能使用国家的正规收据,而多使用自制票据和外购收据。我们在审计工作中通过详细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经费支出原始单据,常常发现一些单位收取各种费用时,开具内部收据。这时,对其…  相似文献   

19.
李永涛 《理财》2003,(7):7-7
“小金库”与账外账等同与否,众说纷坛。本人认为,私设“小金库”与私设账外账都属违规违法行为,搞清二者的区别,对具体的审计实践有指导意义。 一、含义不同 “小金库”是指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据国办发[1995]29号  相似文献   

20.
《财政监督》2011,(7):58
"小金库"是指个别单位和部门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账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价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小金库"不仅助长了奢侈浪费,而且腐蚀干部,滋生腐败,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小金库"的普遍存在、设置分散、手段隐蔽等特点加剧了治理"小金库"的难度。因此,必须加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彻底根除私设"小金库"的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