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人民币理财业务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货币市场上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和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基本实现市场化,2004年10月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放松了人民币的利率管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越来越大,目前除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之外,我国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我国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主导,人民币存款利率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对金融市场影响重大,对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自然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难点,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也就成为我国完全利率市场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西安金融》2014,(12):40-44
欠发达地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存款利率的上升、贷款利率的下降,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小型农村金融机构迫于同业竞争压力作出的调整,并非这些金融机构因盈利能力增强而主动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贷款利率;其后果是这些机构的资产利润率同步下降,是难以为继的。因此,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宏观调控、监管部门的职责重点应是推进建立公平竞争、顺畅进出的金融市场;目前应适当放松对实体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使其在与互联网金融等机构竞争中保持大体公平的地位。大型银行的任务应是建立健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体系,尽快形成全覆盖的财务(预算)硬约束。新进入市场的区域性中小型银行应避免为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而进行不正当竞争。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应理性对待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竞争新格局,审时度势,收缩低效率低收益业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央行重启并不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短期内迅速扩大,风险定价能力受到进一步考验,银行面临存款成本上升、息差收窄压力;同时给银行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银行需要适应竞争、转型跨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重启一年来,存贷款市场的形势变化、主要银行应对措施及成效,提出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的趋势中,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机制、业务拓展与创新、利率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等方面的应对建议及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一、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银行盈利方式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方式是存贷利差,然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利差收窄,银行业迫切寻求新的利润增长方向。同时。居民收入及风险偏好也随经济增长发生变化—追求收益而放弃传统的储蓄。理财产品凭借稳定收益及较低风险逐渐走俏,成为了广大投资者寻求保值增值的稳定投资工具。而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的变化,都迫使银行为应对利率市场化进行调整。利率市场化加剧同质化理财产品不良竞争。尽管我国个人理财  相似文献   

5.
张文海 《投资北京》2013,(10):40-42
2013年7月,央行公布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等一系列决定,表明始于1996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一步。预计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等相关措施依次推行,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也会逐步放开,我国将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在现阶段,作为国内银行突破利率管制的金融产品——银行理财业务,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将呈现出种类和形态的改变,以及服务模式和外延的扩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探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缘由,然后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战略转型对策。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经营管理水平,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为商业银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但也加剧了商业银行间的存款竞争,增大了存款数量的波动性,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能力面临挑战。为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变存款经营思路,重视存款保险的作用,创新存款产品,建立合理的存款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理财业务在业务规模、产品创新、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创新来源.本文运用逐步回归方法验证了市场化利率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发现理财产品可以作为监管机构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参考指标,并进一步提出规范理财业务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和7月,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经历了两次调整,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10%,贷款利率可下浮30%。为此,笔者选取江西省新余市3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针对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其业务经营影响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地方法人银行的影响分析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影响利率市场化能改变银行的负债结构及存款期限结构,使其资金成本上升,促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金融脱媒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社会资金流动模式和渠道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对于经营模式相对传统、稳健的大型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而言,冲击尤为明显。对公存款与支付结算、贷款、投资银行、托管、银行卡等大多数银行产品紧密联系,是一家银行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论文就资金流动新形势对对公存款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的利率管制主要为存款利率上限管理以及贷款利率下限的约束。利率市场化特别是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的中介机构和资金成本带来哪些影响,如何更好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等问题值得关注。本文运用模型模拟分析存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存款利率市场化将会导致利率上升、抑制边际投资、改进金融中介机构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加强对服务不够的部门的金融支持。中小银行、效率更高和能更有效管理成本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获利更大。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表明,要获得利率市场化的好处,并不至于造成不必要的动荡,需要加强谨慎监管、管制,强化货币政策的配套管理,并实施灵活的政策组合。本刊征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翻译并发表此文,作者及所在机构对译文免责。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流动性风险、破产风险和信用风险三个角度综合考察银行风险,并使用中国60家商业银行2008~2014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及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业业务有利于缓解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是会加剧银行的破产风险;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会使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加重,同时存款利率市场化能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利率市场化会倒逼同业业务的发展并进一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但会扩大银行的信用风险和破产风险。为此,应将同业业务纳入统一授信体系,并适度计提存款准备金和拨备覆盖率;应促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更快更好的发展,建立稳定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机制;要加强对同业业务资金投向和规模的控制与管理;金融监管部分之间应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监管同业业务。  相似文献   

12.
《现代金融》2014,(11):29-31
从2012年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我国下一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焦点将放在存款利率上限开放上。本文针对存款利率市场化这个聚焦点,探讨农业银行如何通过优化存款结构、规避利率市场风险、加快业务转型步伐等超前做好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3.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和过程的分析,重点考察了其对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向中间业务转型以及行业集中度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导致存贷利差呈缩窄趋势,但由于贷款占资产比重的提升,改革完成初期对银行净息差冲击较小。但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善和金融脱媒的深化,净息差仍呈现下降趋势。此外,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向中间业务转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加强了行业竞争,并提升了行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刚  胡婕 《中国金融》2012,(15):17-19
目前,不断加快的以存贷款利率放开为核心的利率市场化步伐,对银行经营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竞争带来全方位影响存款挂牌利率的差异化态势开始显现,存款竞争升级虽然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打开得非常有限,银行自主定价权不大,但各家银行还是根据自己的资金充裕状况、市场地位以及客户结构等,进行了差异化定价。以前不需操心的存款定价开始成为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所必须跟踪、关注、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使用某银行7个省的432个县(市)支行2008-2012年5个年度的面板数据,对银行利润贡献构建线性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县城机构的经营呈明显的规模效益特征,存款业务对利润贡献大于贷款业务,个人业务贡献大于对公业务,中间业务收入贡献最稳定,风险和费用对利润潜在影响很大.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银行利差缩小、风险增大、信贷扩张,要求银行持续推进业务转型,拓展中间业务收入新的增长点;坚持对市场份额的适度竞争,努力拓展有效规模,把风险和成本控制能力打造成为重要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全球88个国家1970~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提高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存款保险制度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几率的影响,取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金融稳定作用和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问题;尽管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上升、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可能并不明显,但若利率市场化时期建有存款保险制度,将有助于降低利率市场化改革时期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另外,加强银行监管有助于限制存款保险导致的银行道德风险、增进银行系统稳定性;提高市场约束力和防范道德风险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也有助于防止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  相似文献   

17.
自2013年7月20日起,我国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至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的最后堡垒。然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更为剧烈,在目前存款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取消存款上限极可能带来极为剧烈的利率竞争,使部分银行经营出现困难。目前,对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分析近乎全面,但是,很少有文献注重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时产生的次生风险。由于任何战略与业务结构的调整都有较高的制度惯性,所以如何在业务发展时实现战略与业务的顺利变革就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富国银行的业务构成、重点与演变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顺利发展的经验,并分析其在我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存款利率的上限取消,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利率的全面放开将会加剧银行业间的竞争,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在资产规模、风险控制等上都落后于大型国有银行,就更需要积极应对这种挑战。调整业务结构;差异化经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三个方面是中小型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法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了渐进方式,大致经历了逐步放松存款利率管制和适应全球金融自由化的趋势逐步放开贷款利率限制两个阶段。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有效地防范了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金融机构定价灵活性增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等融资渠道发展迅速;形成了由招标贷款利率以及回购贷款和票据贴现利率构成的市场基准利率上下限,构建了完善的利率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全面加速时期,贷款已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存款利率上限有所扩大,对商业银行的运行带来一系列冲击。存贷利差短期内收窄,资产业务结构发生变化,负债业务承受较大压力,中间业务竞争更加激烈,各类银行的客户结构面临较大调整压力。未来,商业银行应当实行差异化战略定位,调整收入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和客户结构,提高定价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加强IT系统的建设,以促进业务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