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各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型,必然产生众多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在任何时期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全社会如此高度的关注。在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着各种主体和主客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以法律形式使这些关系规范化,并以法定的方式对此加以调整。因此,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通过立法及完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可以实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本文将简略论国际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是以劳动(人事)关系为基础条件的,从参加工伤保险到进行工伤认定,再到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均以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人事)关系为前提。灵活就业人员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的人员,他们没有用人单位,也没有与其他主体建立劳动关系,难以纳入现行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徐晶 《金卡工程》2009,13(10):93-94
如何确定劳动法的主体和适用范围,是劳动法在立法和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不仅关系到不同层次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也直接影响到劳动法的适用.本文从劳动者的主体资格确认出发,探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概念.分析我国当前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认为应当按照事实的雇佣劳动关系情况扩大内涵的理解,通过"行为标准",引入实际劳动行为的方法对单位及劳动者进行界定,适当调整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黄荷 《中国外资》2013,(1):114-115
经济补偿制度是劳动法中的关于劳动关系调整与劳动者保护的重要手段。经济补偿不同于劳动保险与违约金补偿,而是一种专门的用于调节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具有法律性质的制度。本文在探讨劳动法中经济补偿与劳动关系的基础上,对于经济补偿与支付标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用以调整劳动关系而普遍实行的一种劳动法律制度。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及时充分地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和要求,把自发的、无序的冲变为有序的依法协商和协调,保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运行,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一直是国内外理论界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历史文献观察为研究方法,以公共政策为研究视角,从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劳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争议与劳动仲裁为细分角度找寻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轨迹.论证了近20年内公共政策对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促进.并预测,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进一步破除二元劳动结构,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提高劳动者组织化程度以及对全国人力资源的规划将成为公共政策的特别关注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来保障和改善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并以提升就业意愿为导向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成员依靠劳动改善生活质量,有效地缓解了收入差距,客观上促进了社会公平,是社会保障制度“保民生”的有益经验。然而,发达国家也曾面临由社会保障制度理念片面化引发社会保障政策选择极端化,社会保障制度盲目发展打破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态,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加剧社会分歧等历史教训。由此,呈现出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对社会问题的全面应对,以提升个人责任为取向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动主体责任的协调,兼顾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实现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的可持续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产权关系决定着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单一的资本产权及由此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是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调整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关键在于突破原有单一的资本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全体生产要素所有者联合体与劳动者集体联合体有机结合的联合产权制度,形成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共享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方认同的社会保障的一般概念是“政府和社会为了保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丧失劳动能力或丧失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等原因面临生活困难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提供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以确保其基本生活和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关系、订立劳动合同时,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特别约定的供劳动关系双方主体互相考察的期间。试用期是劳动关系双方以较低风险相互考察对方的一种手段。在试用期间内,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则考察用人单位介绍的劳动条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伴随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劳动关系发生变革,对劳动保护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工资议价的理论框架下,运用2003—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和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雇佣双方谈判地位并比较其结构差异,发现总体上我国雇佣双方谈判地位的差距有所缩小,劳动关系呈现平衡发展的趋势,但谈判地位随雇佣双方特征及雇佣组合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男性、已婚、少数民族和城镇户籍的劳动者更具谈判优势,“农村户籍—国有企业”“低人力资本—大规模企业”雇佣组合劳动者谈判地位较低。因此,完善现行劳动保护制度有必要以谈判地位为依据,针对不同雇员、雇主和特定雇佣关系进行分类调整,真正实现劳动关系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3.
蔡巧萍 《新理财》2006,(6):19-21
劳动合同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文件,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基本依据。劳动合同法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保障》2014,(9):57-57
主持人:某建筑施工企业将工程违法分包给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个人,该个人聘用的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因劳动关系不明确,劳动者以确认劳动关系为由起诉该建筑施工企业。一审法院确认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二审法院认为,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并无法律规定发包方与劳动者直接成立劳动关系,因而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不当,撤销了这一判决,改判建筑施工企业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在接下来的工伤认定程序中,相关人员认为,法院生效法律文件已经实际否定建筑施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者申请工伤认定没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所规定的“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不应认定为工伤。在此类案件中,劳动者与发包单位间究竟有无劳动关系?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5.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人口,人口需求是决定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社会基础。通过对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人口发展的关系的考察发现,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中,正确处理人口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调控人口的功能,同时以人口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始终不可忽视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6.
<正>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存续的主要载体,对明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有很大影响。劳动合同规制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其成立、有效且生效为前提,但在某些情况下,劳动合同会出现无效的情况。实践中,劳动合同无效制度的设立,引发了一些问题。基于劳动关系二元体系,科学地设置劳动合同无效规则、完善劳动合同无效制度,对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者是共同富裕的创造者和体验者。8小时工作制是保障劳动者权益和维护劳动者体面劳动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实施效果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深刻揭露了资本利用超长工作时间剥削劳动者的内在逻辑,并指导世界无产阶级为缩短劳动时间而不懈努力。中国共产党自建立起也始终致力于维护合理的劳动时间制度。新时代下,我国8小时工作制面临外部冲击和内部及实践的新挑战,超时劳动倾向日益凸显,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因此,需要守正努力初心、奋斗初心和立法初心,通过创新多元治理模式、劳动监督执法手段、企业管理方式、工会组织和工作方式,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促进劳动者全面发展,推动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要闻     
《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发表 4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发表题为《中国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状况》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我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出发,保障公民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利,努力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取得了巨大成就。劳动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劳动关系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进入二十一世纪,积极促进就业、维护职工权益、协调劳动关系、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是新世纪之初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主要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新法关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出台和施行必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全方位的深远影响。本文将从新法相对原有《劳动法》的重大突破着手,针对新法实施前企业的用工制度现状,重点分析新法对企业用工制度的影响,并提出企业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冲突管理视角的民企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中的冲突是一种客观存在,主要表现为:劳动争议案件有继续增长之势;企业内部的信任主要按照以血缘为基础的亲疏排序;劳动契约以短期为主而影响劳动者预期;劳动者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与企业可能提供的条件和机会不一致。要求管理者必须着眼于调解与开发,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破坏性冲突,以可行的方法和制度开发良性冲突,构建我国民营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