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日韩FTA首轮谈判已于2013年3月完成,在后续进程中,货物贸易将是谈判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有必要明晰日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状况。文章运用出口相似度(ESI)指数、显示性竞争优势(CA)指数等,测度评价日韩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关系、贸易竞争强度和贸易竞争力。结果显示,日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两国可贸易产品重叠度高,尤其机电产品是日韩在中国市场竞争程度最强的产品,也是日韩同具竞争优势的产品。基于这些分析,文章从中日韩FTA货物贸易谈判角度,对中国恰当把握市场开放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日韩三国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出运用RCA和TC指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日韩相比,中国开放型经济需要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摒弃单纯追求出口数量而不注重出口质量的出口导向战略,转变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比较优势的贸易结构,提高外商投资水平和产业链中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商》2016,(9)
<正>近几年来,一批优秀民营企业进入我国汽车配套市场,这些企业大多具有比较强的资本实力,设备投资比较到位,产品生产规模较大。由于当地劳动力价格低廉,所生产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已经大量出口至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但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大多只能用于售后维修市场,而参与同步开发的配套市场几乎没有。随着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广阔发展和国际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全球化采购趋势的进一步提升,国内汽车配套类企业为了能够适应国内外  相似文献   

4.
中日韩3国水产品贸易联系紧密,日韩是中国水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本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1~2012年的数据,在比较中国水产品对日韩出口现状的前提下,利用CMS模型对中国水产品出口日韩的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日韩市场对水产品需求的增长是促进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关键因素,中国水产品对日出口的“产品结构效应”和“综合竞争力效应”高于对韩出口,但对这两个市场出口的“产品竞争力效应”和“交叉效应”不明显.本文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韩双边贸易额稳定增长,但中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却始终保持顺差,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通过分析两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和韩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结构,结果表明韩国在农业生产技术上具有优势,而中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冯朝军  徐自立 《中国市场》2013,(14):11-12,32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石。总体上来看,中国绝大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为了在短时期内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各个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相关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利用结盟企业的资源共享,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提高核心竞争能力,进而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全球汽车产量最大的国家,RCEP的生效实施将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的产出和贸易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中国与RCEP各成员国汽车及零部件的贸易现状及竞争与互补关系,运用动态递归GTAP模型模拟分析了RCEP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出和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贸易呈逐年上升态势,中国在部分汽车零部件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且与RCEP成员国的贸易互补性较强。RCEP的关税减免将使中国汽车的产出与进出口额显著增加,但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提升互联互通、投资和劳动力等因素对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贸易的影响更为显著。中国企业要充分利用RCEP的降税安排,提升汽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积极扩大汽车零部件产品及电动车的出口,并做好应对贸易摩擦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的研究要么结合国际直接投资,要么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的RCA指标。本文从国际分工的视角出发,运用国际专业化指标,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消费品领域,2004年,资本品领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集中在半成品以及零部件领域。通过国别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半成品以及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大的比较劣势。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关键原因在于加工贸易的贸易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作用日益显著以及中国融入了亚洲生产网络等。  相似文献   

9.
2003年中国出口总值在世界的排名跻身4强已经没有悬念,进口总值也将稳稳跃居世界前3位。中国的企业一直奉低成本和市场规模为竞争的圭臬,这些优势自然是优质,但只是一段时间内的比较优势,而不是去撑企业持续发慌的强动力,这种比较优势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态势的演化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企业和企业家成长的国家比较优势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不能孤立于国家的比较优势,它必然要反映出比较优势的成长。19世纪的英国的工业巨头是纺织业和钢铁厂的老板,因为那时纺织业是英国在世界上的比较优势企业,因为那时英国首先发展了钢铁冶炼业。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纺织企业不再风光,因为伴随着寿命周期的演进,纺织业已成为其夕阳工业。中国改革开放后最耀眼的企业家巨星是鲁冠球、张瑞敏等,而首钢和一汽虽说也对中国的发展作用重大,但知道他们老总名字的人数就少得多了,事实上,中国的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出口创汇分列第二和第一位,相关的企业具有强烈的自生能力,而首钢和一汽等主要依赖于国家的资金和政策供给,这些重工企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企业和企业家敏感地接受基于国家和比较优势结构的市场价格信号,在要素市场上购买价格低廉的丰饶要素组织生产和营销,在产品市场上出卖价格低廉的比较优势产品获取利润,其国内和国际市场份额都将提高,企业和企业家都将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蒲华林  张捷 《财贸研究》2012,23(1):70-76
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引致贸易伙伴的诘难,国内外学者的实证分析却表明中国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中获取的国内价值增值非常有限。产品内国际分工与贸易主要表现为零部件等中间产品的进出口,这一特征在机械运输设备和自动数据处理产业表现得尤其明显。通过计算1994—2007年零部件进出口的单位价值比率,发现中国出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远远低于相同编码进口零部件的单位价值。这意味着中国在进口大量高价值零部件从事终端产品低附加值出口加工的同时,也在制造并大量出口低价值零部件。中国激增的贸易顺差是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副产品,掩盖了产品价值真实的国际分配。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制造业强国并获得更大的国际分工利益,必须从提高国产零部件的价值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世界水果贸易比较优势与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水果粉、糖制水果、干制水果、新鲜水果、水果汁和加工水果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中法两国之间的加工水果贸易为例,试图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世界水果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巴西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两大新兴经济体,中国和巴西双边贸易的发展对世界市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在描述中巴双边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出口产品相似度、双边贸易结合度以及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对中巴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中巴贸易结构差异明显,双边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在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的同时,中巴双方可在农业领域、资源领域以及基础设施领域等双方的供需结合点提高投资与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在自由贸易区(简称FTA)内,贸易利益如何在成员国间分配取决于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型的南南FTA中,具有极端比较优势的国家利益将受损,具有中等比较优势国家将获益。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来说将主要带来贸易转移,进一步导致优势产业在东盟的集聚,强化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从而使中国在国际生产链条的末端长期驻足,并导致利益损失。政府必须对此密切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战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对以上问题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年至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ComparativeAd鄄vantage)和净出口比率指数(NetTradeRatio)。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我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16.
With huge debt levels, high unemployment and low growth, it appears that the European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stagnate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has emerged as the largest trading nation in the world and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China’s economic rise presents a rare opportunity for Europe. However, to fully take advantage of these opportunities, both economies will need to overcome some economic frictions and trade protectionism tendencies.  相似文献   

17.
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结构特点的分析,研究了两国农产品贸易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间和产业内互补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双方具有潜在互补性和较大贸易容量及紧密贸易联系的农产品,以揭示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表明,中印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在现实贸易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马铃薯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世界马铃薯生产、贸易的历史及现状为背景,选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专业化指数、国际市场价格4项指标对我国马铃薯的国际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棉花生产比较优势与出口竞争力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之一,棉花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运用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两项指标,通过建立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分析了我国各产棉省区棉花生产的比较优势差异。同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贸易指数两项指标,分析了各产棉省区棉花出口竞争力的区域差异及其动态变化,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简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程南洋  杨红强  聂影 《国际贸易问题》2006,(8):115-119,F0003
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的内涵不断加深,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本文在分析中国和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利用1999-2003年服务贸易出口数据对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指数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变动缓慢,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的服务贸易出口仍然占有绝对优势,尽管技术与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迅速,但比重不高;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在不断优化,但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