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披露现状1.披露口径不一致,随意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口径不一致,有的企业竟然将租金收入在非经常性损益中披露。对于短期投资收益,有的上市公司披露为股票投资收益和债券投资收益,有的直接披露为投资收益。对于扣除资产减值准备后的营业外收支净额,  相似文献   

2.
一、披露现状 1.披露口径不一致,随意披露非经常性损益的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差异,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披露口径不一致,有的企业竟然将租金收入在非经常性损益中披露。对于“短期投资收益”,有的上市公司披露为“股票投资收益”和“债券投资收益”,有的直接披露为“投资收益”。  相似文献   

3.
阙泳 《企业经济》2004,(9):180-181
在证券市场上,非经常性损益往往成为上市公司修饰报表、调节利润的利器之一,而证监会制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成为抵挡这一利器的盾牌。在解读证监会有关非经常性损益规定的同时,提出一些观点,以期完善这一制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实证方法,分析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利用盈余管理手段情况。通过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发现:利用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手段,亏损时间越长变更的频数越加频繁。而且T1倾向于坏账政策,T2偏好存货政策,T3习惯折旧政策;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手段,证明了超过70%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起正面作用。而且T1是营业外收支净额和投资收益,T2是营业外收支净额、投资收益、补贴收入,T3是营业外收支净额;利用关联方交易手段,说明亏损时间越长,关联交易程度越深,扭亏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确认和披露问题仍然是我国会计界和审计界所关注的焦点.股权投资作为企业实现多元化,有效利用资源的一种方式,在当前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采用的越来越广泛.长期股权投资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在其持有过程中,由于股权比例的变动,可能导致其核算方法需要由一种方法转变为另一种方法,由于其实际业务处理的复杂性,加上目前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认定的相关规定的局限性,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过程中形成的投资收益是属于经常性损益还是非经常性损益的认定还存在一定的分歧和争议.在实际情况中,不排除存在部分企业借助投资收益项目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因此对长期股权投资转换过程中涉及到的投资收益的认定,对于规范企业的投资行为、 完善非经常性损益认定的相关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信息质量,2008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2008)》,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作了进一步的规范。本文结合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内容及披露要求等方面对本次新规定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必须在定期报告、招投说明书和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中披露的项目,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又于2004年1月进行了修订。那么,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它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拟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8.
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对股票市场定价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02-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频率统计发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在上市公司总体截面水平和个体时间序列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个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在企业连续会计期间内多次发生.通过价值相关性检验发现,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估值系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多次发生进行盈余管理来影响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正确判断,导致股票的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徐海峰 《财会月刊》2012,(16):46-48
本文以深市1 21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其2008~2010年连续三年的财务数据,从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总体影响,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扭亏为盈,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及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构成情况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经常性损益仍是近年来深市上市公司盈利的主要来源,但微利公司和T族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利润调节现象较为明显。同时本文的分析结果证明中国证监会多次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管制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必须在定期报告、招投说明书和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中披露的项目,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又于2004年1月进行了修订。那么,什么是非经常性损益?它包括哪些内容呢?笔者拟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即非经常性损益占据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大部分,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这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的高度重视,并逐渐加强了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规范。本文回顾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政策演进并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部门继续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政策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即非经常性损益占据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大部分,并日益演变成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这引起了中国证监会的高度重视,并逐渐加强了对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规范。本文回顾了我国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政策演进并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部门继续完善非经常性损益的披露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为准确考核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中国证监会在相关融资法规及多项信息披露规范中使用了“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2001年4月25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含义和内容作了较为清晰的界定,并于2004年1月15日对部分内容做出修订。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非经常性损益的国家比较,说明我国政策法规对于上市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尚缺乏明确的规定,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从会计要素划分角度提出规范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经常性损益对沪市上市公司财务业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上市公司财务的整体影响以及对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具体影响三个层次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通过主营业务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仍然是构成2003年财务业绩的主要来源,并且有继续向好的趋势;其整体业绩并未因非经常性损益的原因而导致质量低下。但同时数据也表明,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利润调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对微利公司和 T族公司尤为如此。文章也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了2003年度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来调节利润的主要手段。此外,文章对目前有关部门对非经济性损益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剖析,揭示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2002-2007年期间我国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发生频率统计发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发生频率在上市公司总体截面水平和个体时间序列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个别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在企业连续会计期间内多次发生。通过价值相关性检验发现,多次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估值系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多次发生进行盈余管理来影响投资者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正确判断,导致股票的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其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新准则颁布后,上市公司的利润普遍增加,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本身业绩的增长,但另一方面非经常性损益的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文以2007年年报为基础,从非经常性损益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相似文献   

18.
非经常性损益是上市公司必须在定期报告、招投说明书和申请发行新股的材料中披露的项目,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4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问答第1号》),又于2004年1月进行了修订(以下简称《问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03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寻找微利、亏损和扭亏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微利公司和扭亏公司主要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调增利润;而亏损公司则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一步调减利润。其中,处置长期资产收益、补贴收入以及减值准备的计提或转回是非经常性损益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本文同时提出了遏制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并为最新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清逸 《上市公司》2003,(8):12-17
从1999年年报开始,中国证监会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指标,至今已经披露了七次。2001年4月25日,中国证监会又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一非经常性损益》(以下简称《1号问答》),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含义和内容作了较为清晰的界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一财务指标也在逐步规范,本次年报是第四次执行《1号问答》。但从2002年年报来看,无论是其披露还是涉及项目的认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出现了一种公司根据自己需要增加减少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