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试论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政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中的职能决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命令。本文在阐述了政府干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认为政府在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应主要发挥:确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健全农业市场体系,科技示范,提供农业公共产品五项职能。  相似文献   

2.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兵团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是提高兵团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方式。目前,农业准化推广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合作社主导型三种类型。本文通过对这三种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对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退耕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产生影响。本文以农户收入结构为调查对象,以典型村庄为分析单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塞县典型村庄产业结构变化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结果发现:根据样本农户的收入信息可将典型村庄产业结构变化类型划分为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型、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型等3种类型;而非农业收入因子、特色农业收入因子和种植业收入因子是造成上述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子,据此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治理与防范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主要依赖于3个主体,分别是政府、私营企业与农村人口本身.而其对于生态问题的作用机制分别体现在预警机制、推动机制与自我提升与管理机制.政府主要通过树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合理定位政府角色并引入竞争机制、制度改革及创新、生态型城镇规划、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城镇垃圾处理产业化、强化政府环境监管等来实现生态预警.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生态推动机制,主要通过关闭关停一批污染严重的乡镇企业引进节能环保型企业,以及积极转变投资方式参与公共事业建设来实现.农村人口则主要通过自身素质提升自我管理来促进环境与城镇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政府、村委、普通村民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面临决策互动、利益纠纷。根据农村土地 综合整治中政府的作用,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分为政府强制型土地整治、政府主导型土地整治、市场介入 型土地整治三种类型。选取周口平坟、崖口村围垦—土地转让、成都建设用地票交易作为实证材料,运用 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从根源上看清土地整治的现状。 发现区位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土地整治类型。地方政府在土地问题中的行事与乡村关系有很大的关联,制 度创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传统的乡村关系。因为市场介入土地整治在农村变得更有活力。同时进一步 探讨了引起制度创新的原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若政府强制交易,交易成本巨大。引入市场后,交易顺畅, 城镇化速度加快。国家政策给予试点的机会是出于对粮食主产区和中西部区域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6.
华北平原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华北平原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第三产业主导型和均衡发展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形态和演变特征,为合理规划和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eCognition developer 89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解译获取1990年和2015年两期农村居民点空间数据; 根据县域中各产业发展水平来划分乡村发展类型; 比较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数量、规模、密度、形状等的变化特征。[结果](1)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在数量、平均斑块面积、密度和面积占比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性。农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具有数量多、密度高、单个斑块规模小、总规模大、面积占比大等特征; 工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则呈现出数量少、密度低、单个斑块规模大、形状不规则和总规模较小等特点; 第三产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小,面积占比最低。(2)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数量和总面积等方面。农业主导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演变的主要特征为数量和面积的双高增长; 工业主导型县域则呈现出数量增加较少、面积增加较多,并伴随形状更复杂的特征。第三产业主导型农村居民点的变化在各乡村发展类型中最小,并且农村居民点数量和平均斑块面积均略有减少趋势; 均衡发展型县域内农村居民点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数量增加,在各乡村发展类型中数量增加最多。[结论]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的管控应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加强制度创新,使不具备区位优势和特殊资源禀赋的地区享有同等的发展权,分类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罗晓春 《中国农史》2001,20(2):67-76
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本文论述了1895-1936年期间在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得到根本改造和农业生产技术没有重大质变的条件下,江苏省近代农村产业结构在对外贸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转折性变化,即种植业突破单一种植格局,农村工业和流通业应运而生,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元主体,从而形成贸工农结合的多元主体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江苏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农业条件。由于近代对外贸易的被动性,以及“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的不合理的贸易结构,对外贸易不可能带来农村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大,先导性强的朝阳产业,也是新疆“十一五”规划发展的六大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该文主要以新疆塔什库尔干县为例,针对以开发主体为研究对象的现有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的得失,创新地构建出符合塔什库尔干县旅游资源开发实际的综合型开发模式。该模式以富民作用最大化为目标,同时追求旅游资源的最佳配置及企业利益最大化、政府利益最大化,力求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找到一条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荒漠化防治政府直控型政策实施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荒漠化防治政策实施中,政府采取了直控型政策执行模式。文章从计量模型分析的角度说明政府采取的禁牧舍饲政策、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等,实际上都是通过强制调控畜牧业产值这一指标,来达到其直控型政策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调整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改革开发以来浙江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对今后25年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及劳动力分布态势进行测算,分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必要性,结合浙江农村实际,借鉴国际上不同类型国家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情况,提出调整浙江农村产业结构的目标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1.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思考陈学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广大农民群众增收奔小康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在眉山县的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199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5元,比1990年增加303元,其中因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收约占80%。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采取行政手段和一刀切的做法,强行以"政府发展权"取代农民自主发展权,推行自己的"小计划经济",规定农民只能种什么,不准种什么,农民的产品只能卖给谁,农业生产资料只能到什么地方买,有的还强迫农民接受有偿服务。结果适得其反,这些做法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土地储备运行管理体制及资金运作模式演变 全国各地的土地储备运行模式可以分为三类:1.以杭州和常州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型;2.以上海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3.综合上述二种方式的行政指导、市场运作与土地资产管理相结合型,如江苏省南通市等地.嘉兴市的模式主要参照了杭州的做法,并随着中央及地方管理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位于江西省资溪县东南端的饶桥镇,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镇。该镇信用社通过调查发现,这里山多坡多草坪多,草植被生长茂盛,发展养羊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况且养羊产业市场风险不是很大,因此该社及时转变支农观念,利用资金上的优势,向农户提供贷款,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民增收。饶桥镇信用社首先从调整贷款投向、投量入手,结合镇政府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市场定产业,围绕产业树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围绕基地促小康”的全盘规划,主动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配合调查,了解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所需资金,广集致富信息,实行信贷倾…  相似文献   

15.
农民权益保护视角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实践中所实施的宅基地退出模式尽管推动了新农村建设进程,有利于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但其弊端是行政色彩较浓,大多是政府主导型宅基地退出模式,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受损严重。因此,应从完善宅基地退出的立法、完善宅基地退出的相关法律制度、打破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提高农民在宅基地退出中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完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与以往的调整不同,这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在告别短缺经济后的一次战略性调整。所谓战略性调整,即对我国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局性、整体性、重大方向性的调整。因此,需要我们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做一些理性的和深层次的思考。一、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遵循的原则1、质量效益原则以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追求的是农产品数量的叠加。现在就全国而言,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在稳定基本农产品供给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类型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劳动力转移和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发展方向和调整的途径,为制订规划和农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在7个省选择了16个县(市)开展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的调查研究。 这项研究工作是由广东、江苏、山东、湖南、安徽、四川、陕西等7个省和在这7个省中选定的16个县(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18.
宋营村调整种植结构的启示黄兆林,薛天杰当前,调整农村种植结构的意义越来越被干部群众所认识。那么,农村产业结构怎样调才能真正调出成效,使农村受益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湖北老河口市光化办事处宋营村进行了调查,感到该村调整的思路开阔,步伐坚实,措施得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分类推进乡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村庄类型分类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聚类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和林格尔县150个村庄进行规划编制类型划分研究。最终将和林格尔县150个村庄分为六种编制类型,分别为产业发展型村庄、城郊融合型村庄、交通枢纽型村庄、农业主导型村庄、休闲观光旅游型村庄、拆迁归并型村庄。分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村庄在自然禀赋、土地利用结构、乡村振兴途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体现了较大的差异。依据和林格尔县不同村庄类型提出相应的村庄规划编制导向。  相似文献   

20.
2001年,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兴农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保证了在世纪初实现“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一、2001年辽宁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和其他收入略有增长,运输业、商饮业、服务业收入下降。2001年全省各级政府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推广百村千户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及农作物新品种开发等措施,并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