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江 《经济管理》2007,(23):17-21
本文对多元化战略的内涵和分类进行了简要述评,然后分析了企业核心知识和能力与多元化战略之间的关系。从核心知识和能力的角度.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的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对我国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提出了建议.强调了我国企业围绕核心知识和能力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张满仓 《经济论坛》1999,(19):23-24
一、企业核心能力的本质企业所拥有的在行业中表现最佳的运行技能和制度,称为企业核心能力。具体讲,现代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胜过对手的竞争力。表现为在市场预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文化、人才开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由具有独特优势的技能和制度所构建的经营实力和战略资产。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建立在现有核心能力基础上的企业经营战略才能创造竞争优势。从对大量企业失败的反思中不难发现,其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核心竞争能力太弱,或者说根本就未曾想到去构建自己特有的…  相似文献   

3.
多元化经营风险及其控制:基于方向和范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华  李东 《技术经济》2004,23(3):40-42
从本质上来讲,战略是一种抉择(M.E.Porlter,1991)。对多元化经营战略而言,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抉择,其中包括:第一,经营方向抉择,即企业是进行专业化经营,还是进行多元化经营?第二,经营范围抉择,即企业如果进行多元化经营,那么将如何抉择多元化经营范围?因此,从多元化经营方向和范围的角度来看,企业将面临着经营方向抉择风险和经营范围抉择风险。  相似文献   

4.
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相对于专业化来说多元化经营战略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在此,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新思路,以期对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企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专业化战略和多元化战略到底哪一种好,是人们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动机、实施多元化经营中存在的风险,阐明了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利与弊端,对今后企业选择经营战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齐捧虎  徐娟 《经济纵横》2008,(1):115-117
本文以战略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比较方法分析总结了竞争、核心能力和蓝海这三种战略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得出对战略选择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力量是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相对竞争优势和绝对竞争优势共存才能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沈洁 《经济与管理》2009,23(2):49-54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后所倾向于采取的一项战略.多元化战略的协同效应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要在多元化战略中更好地获取协同效应,我们应客观地评价可供多元化的资源,善于识别高回报的协同机会,选择"正确"的协同方式,实施科学的激励,创造适宜的协同组织和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的有限多元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佳佳 《经济师》2006,(3):162-162,164
多元化战略是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多元化战略有其内在的条件和要求。文章通过对多元化战略及其条件和要求的分析,提出基于企业核心能力而进行的有限多元化战略,是我国企业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核心能力是企业经营运作,战胜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放眼500强,几乎无一不在技术决窍,创新能力、管理模式、市场网络、品牌形象、顾客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专长,这些公司成功的过程,也是其核心竞争力培育和发展的过程,无论他们是实行多元化战略,还是实行专业化战略,区别仅在于核心竞争力的机制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多元化战略是提高企业效益和经营安全性的重要战略。多元化战略在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风险,企业应该在深入了解多元化战略利弊的情况下,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1.
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配对组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以 1 998— 2 0 0 2年上半年发生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之间的 40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 ,选取了 48个财务指标 ,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的配对组合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并试图寻找并购后公司绩效改善可能的来源。实证研究表明 :收购公司绩效逐年下降 ,目标公司绩效则有所上升 ,整体而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显著下降 ;绩效改善的收购公司在并购前相对于所并购的目标公司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而绩效改善的目标公司在并购前却仅在税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的配对组合方式呈现明显的“强 弱”搭配特征 ;收购公司绩效改善可能主要来源于分享目标公司所享有的优惠政策 ,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则可能来源于管理能力的提高、市场势力的增强和经营协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can be viewed as conditioned by the action of two main agents: regulated firms and public agency. Using a questionnaire on the pulp and paper industry in Portugal, this article finds that firms' decision to comply wi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firms' information on its legal obligations; this effect is stronger for smaller firms. Moreover larger/younger firms are less likely to comply wi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han smaller/older firms. Regarding the public agency's behavior, the authors find that greater monitoring efforts are directed toward larger/younger firms and toward those firms most likely to cause higher pollution levels. (JEL K32, Q28 )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differences in the integration strategies followed by firms active in foreign markets affect the way productivity and policy shocks spread their effects worldwide. The analysis incorporates costly trade and local sales by multinational firms in a general-equilibrium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 model. The mode of foreign market access is found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ycle, affecting the dimension of consumption and output spillovers worldwide. We show that despite financial markets being effectively complete, consumption risks may not be fully insured in the world economy as long as multinational firms discriminate prices across markets. Furthermore,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firms' integration strategies can account for extensive asymmetries in the way country-specific and global shocks are transmitted in the world economy. We argue that this may have relevant consequences for the welfare implications of monetary and trade policies.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文化在制度改革进程中,促进了体制约束或资源匮乏背景下的企业创新行为。然而,浓重的地区关系文化犹如无形的制度牢笼,束缚着企业创新活动。利用中国内地120个城市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地区关系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地区关系文化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地区关系文化的发展,企业创新活动将受到抑制,两者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地区关系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效应仅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显著;相较于国有企业,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显著;企业是否属于高技术行业则对两者关系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价值网络内企业创新能力、企业间关系、企业创新能力与企业间关系交互对价值网络内企业资源利用战略的作用,以及资源利用战略对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正向影响自主式资源利用战略;②企业间关系显著正向影响整合式资源利用战略;③创新能力与企业间关系的交互作用显著正向影响自主式资源利用战略,但并未显著正向影响整合式资源利用战略;④自主式战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⑤整合式资源利用战略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6.
境外上市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H股公司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日益成为金融界一个倍受瞩目的现象,其动因问题也一直为理论界所关注.通过以2000-2003年间在香港上市的H股公司为样本来检验境外上市对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我们发现上市后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境外上市有利于放松公司的融资约束.通过对匹配A股的公司投资对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的比较分析,以及H股公司上市前后财务保障比率变化的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strategic export policies in a reciprocal market model of an international Cournot duopoly where two firm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untries reciprocally supply their products to other countries through overseas production as well as export. It also considers the fact that the firms must incur export costs in addition to production costs. Thus, this paper shows, among others, that the effects of export policies on firms' output and export choices do not depend on the slopes of firms' reaction curves. It is also shown that firms' total outputs are independent of the export policies, and the optimal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ort subsidies are zero (laissez-faire).  相似文献   

18.
依据中美上市公司的行业划分,识别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的行业特征。研究发现,与美国企业不同,中国企业现金持有策略的行业差异较弱;但是已呈现逐步改善迹象。参考美国企业现金持有策略行业差异的历史轨迹可预见:随着治理环境的改善,中国企业流动性管理将趋于理性。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并探讨社会情感财富和制度环境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运用8个省份家族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①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②社会情感财富不同对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的影响不同,家族控制正向调节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家族代际传承意愿负向调节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即随着家族控制意愿的增强或家族代际传承意愿的降低,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增大;③制度环境正向调节家族企业创业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即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家族企业创业导向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20.
运用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以2015年“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产业政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与西部地区企业相比,东部地区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所受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增加投资激励创新,进而促进制造企业服务化。同时,产业政策可能通过降低投资收益率抑制创新,进而阻碍制造企业服务化。上述结论不仅能够丰富相关文献,而且可以为产业政策有效性争论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