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长期以来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一直被忽视,这个群体中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如何有效改善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关系未来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利用在陕西省10个贫困县45所农村小学营养信息干预的随机试验数据,运用DDD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s)分析信息干预对留守儿童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干预对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家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改善显著优于父母都外出的学生;与父母都外出的非住校生相比,信息干预对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家的非住校生身体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对未来改善中国西部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策略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单单是环保部门所关注和解决的领域,其涉及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企业责任以及企业的集体意向性等诸多领域的问题。研究生态伦理文明中集体意向性的具体概念,细化集体意向性在生态伦理文明视域中的价值结构。企业的集体意向性对生态伦理的影响深远,通过政府的行政干预与市场机制的调节双重功效,实现集体意向的共同价值取向对生态伦理文明的有机建构是必然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取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和中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问卷调研地,从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知识增长、生态体验获取、生态态度形成、生态行为产生及其整体作用角度对森林旅游生态解说效果影响进行研究,旨在运用回归分析实证检验其解说效果的内在关联。结果显示:(1)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知识、体验、态度、行为整体作用与森林旅游生态解说效果存在显著回归关系;(2)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知识、体验、态度、行为均对森林旅游生态解说效果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强调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的现实意义基础上,简析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的基本内容,探讨实施水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实施路径。研究表明:作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基本内容涵盖水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水生态行为培养和水生态文明规范养成等方面;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将水生态文明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构建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制度、倡导水生态文明生产生活方式等。水生态文明行为教育落地生根需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落实到人们的实际行动和行为之中,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国民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与贫困之间的关系一直受到生态经济学领域众学者的关注,其研究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相关利益者之间的协调共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梳理了在减贫方面的主要生态补偿类型、补偿方式及补偿标准,重点综述生态补偿对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农户收入、生计资本和农户就业等方面的影响与效果评价,由于研究区域、研究时点、农户类型和补偿方式的差异,得到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对生态补偿在农户减贫方面进行简要评述,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代际传承引导农村居民在生活中自愿实施亲环境行为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采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省)593个农村居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代际传承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代际传承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有正向影响;生态价值观在代际传承与农村居民生活亲环境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孝道态度在父辈生态知识对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了要加大生态知识普及力度、鼓励父辈带头实施亲环境行为、积极弘扬孝道文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构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分析,在充分比较、筛选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从思想教化、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社会和保障体系6个层面,选取了2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抽样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难以获取数据的思想教化层面进行了专门的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居民生态文明习惯养成率较高,但生态文明行为与思想存在差距;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高;城乡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生态文明情感较深厚,但生态文明知识储备不足。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虽然逐年好转,但各层面发展不均衡,思想教化、生态文化及生态社会层面急需加强。  相似文献   

8.
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学生生态文化低下,加强对学生生态文化认同教育势在必行。加强学生生态文化认同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态知识、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素养。在对策措施上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深化生态文化认知的主渠道,把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强化情感认同的主要措施,把推动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为强化学生行为认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价值是行为的先导,我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减贫实践中,有正义、和谐以及发展三个基本的价值取向.因而,正确认识和运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减贫有着内在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在追求正义、和谐和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下,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开发统一于可持续减贫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评价近年来政府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主要的义务教育政策和项目,重点评价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一费制“改革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物质条件的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显著影响的,中国目前实施的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物质条件的相关政策,例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的相关政策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首先,“以县为主“的投资与管理体制在贫困地区的实施面临巨大挑战;其次,教育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第三,诸多政策缺少一个将它们捆绑在一起的有效机制,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应加强各政策和项目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论土地生态伦理及生态文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生态伦理把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人与人的领域扩大到人与土地生态系统的领域,通过伦理道德的约束力来规范土地资源利用行为。由于土地生态伦理观的实现,依赖于土地生态文明的发展,依据土地生态伦理的基本思想,以及土地生态伦理的原则与价值取向,提出土地生态文明的基本认识与主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农户生态养殖意愿的形成机制,对促进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应用,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和道德激励理论(NAM)的整合框架,文章以江西省、湖北省和云南省527个水禽养殖户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生态养殖采纳意愿的形成机制。[结果]农户生态养殖意愿受到利己和利他动机双重影响,且利己动机的影响更大;态度对农户生态养殖意愿的提升作用最强;农户的过去习惯虽对其生态养殖意愿无显著影响,但会通过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产生作用;后果意识和责任归属通过个人规范间接提升农户的采纳意愿。[结论]政府激励农户采纳生态养殖模式时,要兼顾农户的利己与利他动机,一方面要培养农户进行生态养殖的积极态度,强化其对生态养殖模式的认知,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户非生态化养殖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教育;重视相关群体对农户养殖行为的影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农户对环境问题的普遍认识,培养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引导水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基础。探索构建适用于乡村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绘制水生态文明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研究当前水生态文明研究发展进展,建立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同时以评价乡村水生态文明现状和未来水生态文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关键文献指标高频统计和主观补充筛选出适合于乡村实际的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加权法建立了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结果 建立了以“水生态、水管理、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安全、特色指标”7个维度的第一层指标评价框架,确定了包含22项评价指标的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9年数据对典型乡村进行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结论 构建的乡村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中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为问卷调研地,通过旅游解说将研究视角深入至游憩者感知层面,旨在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行为生成的内在关联及其一致性。结果表明:中西方森林游憩者生态知识—生态体验—生态态度—生态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链式影响,文章依此得出系列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5.
吴丹 《现代食品》2022,(5):100-103
营养健康教育是提升学前儿童饮食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人们对学前儿童营养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步提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为学前儿童健康行为的养成.本研究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及幼儿对营养健康知识的认知以及重视程度,将知识生活化,并自觉将该类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中,逐渐改善儿童的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索了矛盾态度在"两减"行为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以解释在农业生产中农户对"两减"政策表现出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矛盾态度在利己价值观与"两减"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但是在生态价值观与"两减"行为之间不存在中介效应;市场价格预测、群体认同正向调节生态价值观与"两减"行为之间的关系,群体认同负向调节利己价值观与"两减"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新经济形势下,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关键。广西桂北山区生态资源丰富,保护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是新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广西桂北山区少数民族农村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多重角色,是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中的一只生力军和主力军。本文以"民俗生态旅游业"为研究平台,力图在互联网时代拓宽少数民族农村妇女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各项现代劳动技能和创业技能,提高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区域自然生态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农业生态文明的各项支撑要素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在构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离差系数原理构建区域农业生态文明协调度评价模型,选取黑龙江、河南、四川作为典型区域,运用2007~2013年统计数据,对3个省的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其协调度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各子系统支撑作用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我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来,3个典型省农业生态文明指数及协调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且均已先后进入"良好协调"阶段,但农业生态文明各子系统支撑作用演化的时空分异明显。因此,在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优势条件及薄弱环节,把握发展规律与特点,因地制宜、因区施策,提高农业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匹配度,改善和提升农业供给侧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实证的视角研究云贵民族地区环境意识、社会阶层以及民族文化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以期对现有的环境行为模型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及为促进农村居民环境行为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在云贵民族地区收集到的355份统计问卷,构建了环境意识、社会阶层以及民族文化对环境行为的影响模型。结合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农村居民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民族文化对公民行为和消费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社会阶层中的受教育程度对生态管理行为和消费行为均有显著正向作用,民族身份对生态管理行为和说服行为都有显著负影响,收入只对公民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3)环境意识中的环境问题认知和环境情感价值对于4种环境行为类型都有显著正向影响,环境保护态度对生态管理行为、公民行为和消费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环境状况感知只对说服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因此,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和复兴少数民族文化可以用来促进云贵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划定"生态红线",建设生态文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对比内涵已相对清晰的"耕地红线","生态红线"的相关制度及概念仍在进一步探索中。笔者认为通过"生态红线"与"耕地红线"相关基础性概念的比较与判断,进一步明确"生态红线"的概念、特征与操作对策,可为下一步开展"生态红线"的相关研究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