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与需求内生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松 《财经研究》2008,34(6):51-61
文章分别从基础货币投放的被动性、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与外汇"资产渠道以及利率渠道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主要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和信贷供给的需求内生。为提高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当局必须稳定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贷款利率尤其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以此削弱货币供给的制度内生和需求内生。  相似文献   

2.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经久不衰,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货币供给内生与外生问题的研究脉络,围绕货币供给内生性原因,着重讨论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后凯恩斯主义等流派对货币供给性质及其原因的不同分析框架和观点。研究发现,主张货币供给内生论的主要流派即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其货币供给内生论能很好地解释工业经济时期典型的货币化生产体系中货币与实体经济变量的关系,但很多观点都没有与时俱进,在面对金融业非常发达的现代服务经济体系时,解释力不足。本文认为,货币供给内生性问题的研究重点不应停留至此,可以尝试从信用创造视角探讨现代货币供给的性质及其微观机制。  相似文献   

3.
货币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关于货币供给内外生争论已持续半个世纪,近年来陷入了“贷款创造存款还是存款创造贷款”的迷局。本文基于货币和信用的关系,试图破解这一迷局。货币(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都是经济主体之间结成的借贷关系,但货币的信用级别要高于一般商业信用。货币供给内生性的根源在于,由于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经济主体之间的商业信用需要通过信用级别更高的银行信用来代替和清算,通过信用升级来降低风险。当货币供给与一般商业信用的升级和清算需求不一致时,货币支付职能和价值储藏职能的转换、金融产品等准货币与货币的转换会缓解甚至消除货币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在当前货币金融制度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本质也不能否认其外生性,货币供给兼具内生和外生两个创造渠道。  相似文献   

4.
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本文重点从基础货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主要结论是:1994年以前,"对金融机构债权"项目的变动是导致我国基础货币投放具有内生性的主要原因,而从1994年开始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则由"国外资产净额"项目即外汇占款的增加主导了我国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进而影响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能力,使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在起点上就缺乏有效性.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为减轻货币内生性带来的影响、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我国应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建立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CIA模型与中国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内生增长的CIA模型",讨论了货币供给、国民储蓄意愿以及经济增长潜力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当货币供给速度变大时,经济增长率会因此降低,通货膨胀将升高;但是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比较高时,可以在货币扩张过程中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由于我国的国民储蓄意愿和经济增长潜力都比较高,相应地引发通货膨胀的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临界值也高,因此会出现"高货币供给-低通货膨胀"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货币学派在分析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一个内含的假定就是货币供给是外生给定的;凯恩斯学派则提出了内生货币供应理论。作为流动偏好的存量分析,凯恩斯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意义和货币与其他资产的关系以及资产的流动性;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是流量分析的一个特例,虽然它引入了凯恩斯的存量分析或"资产选择",但他把这种存量与流量的同时均衡的基础建立在新古典生产函数和中央银行外生的货币供给之上,这导致其理论的重大缺陷。对于以上问题的研究,要在内生货币供给理论框架下,采用存量和流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一体化的分析思路,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货币供给内生外生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供给究竟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这是货币金融领域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货币数量论从货币数量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得出货币具有外生性;凯恩斯的货币供给观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经历了由内生向外生的转变;后凯恩斯主义者则从信贷货币的产生过程得出货币内生的观点.综观货币发展史,内生与外生之争还有标准的混乱和概念不同等原因。  相似文献   

8.
货币供应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幅快速回升,流动性加大,市场的通涨预期不断高涨。故系统研究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为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提供些依据。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货币供应、金融机构贷款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9.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供给理论认为现代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是银:厅和客户之间的债权交换;信用货币的供给是需求决定的,贷款创造存款,存款引致储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很难实现数量控制,只能采取价格(利率)控制。在一个具体的市场期间里,无论是在零售贷款市场方面还是在存款市场方面,银行都是价格的制定者和数量的接受者。对中国1994—2006年相关数据的经验研究支持上述理论逻辑。信用货币循环的理论逻辑与经验事实给我们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央行2013年4月1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破百万亿。M2增长较快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引发的"货币超发"的讨论也此起彼伏。就我国M2"加速度"上涨的原因,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政府主导高投资下的信贷扩张成为货币创造的主要内生方式。近几年政府投资迅速增长,资金主要来自银行信贷,由于中国金融体  相似文献   

11.
自房改政策实施以来,不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区层面,我国房价都表现出刚性上扬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文章从货币供给面因素分析了我国房价上升的原因。首先,采用货币数量论的基本公式分析了房价上升的货币性原因,认为我国房价上升主要是货币供给量激增所致;其次,采用1990—2016年我国房价与广义货币供给量的时间序列,进行了二者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我国房价产生了长期持续的正向影响,是房价上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考察1979—2010年间中国的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在引入实际GDP指标的情况下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而且实际GDP在长期中对于通货膨胀是没有影响的,这与货币数量论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袁辉 《经济学家》2021,(12):52-61
后凯恩斯主义从反向因果关系和金融创新两个维度诠释了货币内生的机理和过程,但却由于把关注焦点集中于传统商业银行而受到Palley的批评,后者提出用内生金融概念取代内生货币以涵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创造.尽管非银行金融机构创造的负债可以代替货币执行交易媒介的职能,然而其流动性终究是虚拟的,离不开商业银行"真正"流动性的参与和支持.现实生活中,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整个金融体系在带来远大于内生货币理论描述的金融弹性的同时,也导致更大的金融不稳定性.后凯恩斯主义从内生货币到内生金融理论的发展,丰富了我们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为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视野中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认为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供给并非是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 ,而主要是由商品流通及经济活动所内在决定及制约的内生变量 ,并由此决定了在市场化金融体制下 ,应采用以利率为中间目标 ,着眼于货币需求的间接货币调控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利率型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 ,然后在此视野内 ,分析了我国基础货币供给的内生特性 ,最后建议中央银行采用“盯住利率型 "的货币调控模式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然 ,这有赖于首先建立起良性的利率市场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认为银行贷款是货币增长的主要源泉,主张从贷款到存款的因果关系箭头。但围绕货币供给特征、利率决定以及流动性偏好等问题,又存在不同的见解。从动态学上综合信用货币的复杂性是该理论的最新发展方向。该理论认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基础是信用货币理论,这与新凯恩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微观分析方法具有本质区别的。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强调用收入方法而不是货币方法来分析通货膨胀问题。后凯恩斯信用货币理论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现代金融体系的运动规律,制定科学的货币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干霖 《经济问题》2012,(4):32-35
基于协整检验和VAR模型选取1984~2010年的年度数据研究了通货膨胀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货币供给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通货膨胀,但通货膨胀不会引发货币超发,且一定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刺激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对通货膨胀有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逐步减弱,经济增长也会促使物价水平的上涨,但影响程度明显小于货币供给水平的影响;经济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小于货币供应量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即货币供应量诱发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途径是解决货币供给问题;经济系统中存在"通货膨胀螺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刘鹏 《财经科学》2014,(6):12-21
关于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除了传统上强调的财富效应和托宾Q效应之外,金融窖藏理论从货币循环的方面提供了新的重要分析视角,本文将其命名为货币激活效应。本文从构建经济体中的货币循环开始,建立起一个诠释货币供给增加后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动态演绎路径的模型框架,揭示了资产价格膨胀在货币循环系统中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即货币激活效应。并使用2001—2013年的季度数据,从货币需求函数的角度实证考察了货币激活效应的存在,认为在货币需求结构的非均衡性下,货币激活效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2008年10月至2010年11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广义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滞后1期和2期的情况下,广义货币供给是通货膨胀的Granger原因,而通货膨胀不是广义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滞后3期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回归分析发现,通货膨胀与广义货币供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广义货币供给仅能解释通货膨胀22.93%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变化与当前通货膨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巨额的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不断增加,进而产生通货膨胀压力.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我国外汇储备的持续激增直接造成了国内货币供给的扩张,但货币供给的扩张未能显著引起物价水平的上升;而基于货币数量论分析框架得知,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忽略了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以Kumhof理论模型为基础建立的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表明,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对货币供应量以及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日渐加深。尝试构建引入影子银行体系的货币乘数模型,基于货币乘数视角分析影子银行信用创造对货币创造机制及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并运用2005年至2018年5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供应量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影子银行体系的扩张会扩大货币供应量;而影子银行体系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影子银行吸收存款比例、存款"流动性"及其预留扣减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