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徐铭阳 《企业导报》2015,(3):187-188
本文从外部性理论出发,通过分析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的机理,揭示城市交通拥堵的负外部性。本文特别分析了城市交通拥挤税,认为交通拥堵收费是交通拥堵内部化最有效的手段,并建立了相应的拥挤定价模型,最后提出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群体出行方式构建两种模型,定量测算并比较分析其交通拥堵成本,结果表明:时间价值越高的出行者交通拥堵成本越高;私家车出行者拥堵成本较高;低收入群体拥堵成本差异性较大。因此,从公交优先、技术创新及经济杠杆三个方面分析不同群体交通拥堵成本降低机制,进而提出同步强化公共交通软硬件建设、推动"移动互联+交通"融合发展、推进差异化交通拥堵收费政策并完善停车收费政策等对策建议,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和私家车拥有量急剧增长,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同时带来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城市交通拥堵变成了亟需待解的难题。文章分析了造成襄阳市城区交通拥堵的原因,结合襄阳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不同地段的拥堵状况,提出采取经济有效的措施,优化城市路网环境,达到交通供求平衡和高效管理。  相似文献   

4.
顾颖 《价值工程》2020,39(3):131-134
本文从经济学供需理论出发,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可能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本文先从经济学供求关系角度解释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接着分析了现有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案的优缺点。从供求角度来看,现有方案较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因此本文尝试论证征收城市交通拥堵费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解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已经进入整体性交通拥堵时代,对城市规模、网络拓扑和交通控制的合理建模将有助于治理交通拥堵。拓展了城市规模下的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弥补了传统模型的缺陷,发展了交通拥堵指数模型,采用分位数回归实证检验了城市规模、网络结构与交通拥堵的关系。研究表明:车辆保有量、交通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街区密度)密切相关,并影响土地和网络资源的变化或区域间的再分配;拓展到城市规模下宏观网络交通模型后,每条道路的拥堵程度与城市规模成正比。人口对大城市交通拥堵越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小城市人口的适度集聚对交通拥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建设用地对交通拥堵极为敏感,城市规模越小灵敏度越高,其中交通用地的增加将直接增强交通系统的承载能力;道路面积与城市交通拥堵保持正向关系;与此相反,城市道路里程对交通拥堵的作用始终为负,说明加密城市网络结构对交通拥堵治理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6.
北京的交通拥堵治理已经进行到关键阶段,交通拥挤收费管制政策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新加坡、伦敦交通拥挤收费政策的实施背景、实施方案、实施效果及延续措施的介绍和分析,得出一些经验和启示,希望对缓解北京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交通拥堵严重影响城市健康发展,从个体感知视角分析其成因,能够为交通精细化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2016年天津市交通与住房调查问卷》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剖析影响不同群体出行个体感知的因素。结果表明,出行者对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造成的拥堵更为敏感,其次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及偶发性事件,而移动互联因素会缓解拥堵感受;不同人群关注的拥堵成因与交通需求有关,道路资源分配问题凸显。因此,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精细化管理、优化公共交通客流组织模式、推进交通文明建设、合理配置道路资源等对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8.
马云鹏 《企业导报》2015,(6):180-181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出现了爆发式的急剧增加,部分城市的交通拥堵的一塌糊涂,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交通拥堵问题提上了城市管理者头疼的问题。但是,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速度与汽车数量增长量之间是不匹配的,往往都是城市交通道路的发展滞后汽车的增长数量,这就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一时难以解决,车辆通行速度也阻碍了城市发展的进程。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交通灯控制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交通控制和疏导的主要手段,因此,建立一个安全、可靠、便捷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迫在眉睫。本文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为研究对象,引出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并对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的核心技术单片机进行介绍,详细阐述单片机原理、微机原理、微机接口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结合单片机仿真系统的使用方法,设计出一套性价比较高的智能交通灯的控制系统,从而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对GB/T 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的认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大城市自不必多说,就是一些乡镇道路也经常堵车。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是由于汽车的大量增加造成的。但交通组织不善、管理落后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将于2019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GB/T 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发展》2011,(5):40-42
近期,北京、广州两地为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相继出台了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的一揽子措施,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上海与北京、广州同为特大城市,交通发展形势较为相似,两地的相关措施对我们是有较强启示意义的。但是,交通问题错综复杂、因地因时而异,需要我们结合上海的实际,对京穗两地综合治理交通拥堵的措施进行研究,提出上海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11.
贾海亮 《价值工程》2012,31(29):296-297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发展,交通拥挤已经成为目前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拥挤成因以及拥挤的不利影响,找出城市交通拥挤的症结所在。通过分析常发性交通拥挤与偶发性交通拥挤基本特性,制定相应的交通拥挤控制和疏导策略,并提出了交通拥挤治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赵颖 《价值工程》2014,(19):202-203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公交是城市交通的主力军,通过这一主力军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必由之路,因此公交数据结构算法与实现问题就显得极其重要。现以GIS为基础,公交数据结构模型为出发点,具体论述了公交数据结构算法与实现的思路,其中包括影响公交数据结构算法与实现的因素,人性化的公交数据结构算法与实现,公交数据结构算法与实现的基本步骤。希望能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不断加剧,交通供需不平衡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问题,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收费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针对交通出行车与交通管理者之间的拥挤收费进行了博弈分析,以期对我国实施该政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Traffic congestion has significant adverse implica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Many state and local transportation agencies have implemented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to alleviate the negative implications of urban traffic. One of the major drawbacks of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practices is that they do not account for socio-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factors, which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raffic congestion. Understanding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is very crucial because they can help to communicate the system's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target setting. Only a few studie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ffic conditions (e.g., traffic demand and vehicular traveling speed) with a limited number of socio-economic factors. Moreover, most of the existing models ignor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s of traffic congestion, which may significantly limit their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This study is developed with the purpose of identifying the most relevant ex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raffic congestion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we have used three urban congestion performance measures collected from 51 metropolitan areas across the U.S. over a four-year period, 2013–2016: travel time index, planning time index, and congested hours. We have used multivariate time series models to account for the complex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the performance measures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to identify th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affecting system performance. We have finally developed predictive models to estimate the traffic congestion measures using these factors. The results of rigorous modeling show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traffic congestion measures are monthly average daily traffic (MADT), the number of employed, rental vacancy rate, building permits, fuel price index,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Index (ECI). The prediction models indicated that the effects of these factor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could be used to forecast future trends in three performance measures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拥堵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虽然人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在做着积极的探索,但至今尚没有找到统一的理想解决方案。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出发,选取五个最基本的因素组建城市交通系统模型,并根据城市发展与交通演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城市交通系统动力结构模型。利用该结构模型,对产生城市交通拥堵的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发展城市交通系统,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五点建议,并对威海城市交通发展进行了实例分析。注重对问题的宏观把握,构建了一个研究城市交通系统演变规律的基本理论框架,这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进一步细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苗滕 《价值工程》2011,30(29):288-289
本文针对城市交通拥挤现状,立足城市交通拥挤的实质,基于TDM城市交通拥挤分析,从中长期交通拥挤治理的角度,提出城市交通拥挤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就业-居住平衡是西方城市规划界在与"城市病"做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规划理念,并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转变为一些地方政府解决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的政策.从就业-居住平衡的涵义和测度开始,简要回顾了这一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政策转向,重点梳理了西方学者对就业-居住平衡政策有效性和实现途径的不同观点,总结出其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和城市规划的启示,以期引起国内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共同为中国城市在市场化过程中的空间结构调整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认为我国汽车的迅速普及与城市交通环境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在时间和空间范围上的不断扩张;城市交通拥堵对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通过分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辨析了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提出了我国城市交通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邓林 《价值工程》2014,(12):55-56
随着我国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小交通事故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了城市道路的行车效率。基于以上,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介绍了该管理系统的平台,子模块的主要功能,并对关键技术进行着重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针对开放式社区成为城市交通的"贫民窟"问题,济南市交警率先开展了开放式社区交通微循环体系的规划与运营。交通微循环体系规划和管理并重,规划角度从打通支路网、渠化主要交叉口、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加强公建交通管理、慢行交通优先方面规范行车、停车秩序;管理角度从健全管理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划拨专项资金、广纳社会建议方面体现属地管理理念。深刻剖析实践案例、实施步骤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措施,确保规划与管理有效衔接。结果表明,开放式社区交通微循环投资省、周期短、见效快,社会反映好,极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