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外企业文化》2006,(5):24-25
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有化高潮后,意大利国有经济已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到70年代末,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意大利国有经济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一场国有企业改革和调整的阶段。一、改革的动因1、经济效益低下,亏损严重,导致政府财政负担过重,是意大利国有企业改革最直接的动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意大利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效率低下。1981年全国电力公司亏损22257亿里拉,国有铁路公司1982年的收入与支出的比率仅为23.1%,不仅一般的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就是曾为战后意大利经济奇迹做出巨大贡献的国家参与制企业也连年亏损。伊利、…  相似文献   

2.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是我国财政制度变迁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它对于明确中央与地方财政的财政分配关系,振兴中央财政,遏制地方"诸侯经济",以及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财税体制,都具有重大意义。分税制改革后,我国中央与省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较从前明显理顺,而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远未厘清,地方财政体制建设严重滞后,尤其是基层县乡财政十分困难,严重影响了部分地方的社会稳定和政府权威,任其发展势必会导致地方财政危机进而威胁到中央财政,因而加强地方财政体制建设和进一步理顺地方政府间关系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总体框架十分重要且极为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新型财政管理体制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建新 《财会通讯》2008,(10):45-46
一、我国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一)财政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其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公共财政框架为基础的公共支出制度。公共支出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部门预算改革、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等,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一些省份尝试将一部分归属于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和社会管理权直接下放给县,这种尝试拉开了我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序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促进了城乡统筹、县域经济发展和行政绩效提高,应是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的前进方向。但改革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才能最终实现从财政体制的"省直管县"到行政体制的"省直管县"的过渡。  相似文献   

5.
杨钰 《中外企业家》2010,(11):104-106
在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绩效”为主题的行政改革运动的影响下,近二十年来我困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府绩效管理实践。各级地方政府的绩效管理实践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澎现了新生力垣的活力,改善了政府的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6.
一、国际上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般情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浪潮。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人口老龄化趋势,是这股改革浪潮的起因和背景。截至2004年底,世界上约有70个国家或地区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其中,将近20个国家或地区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化解金融困境的最关键一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就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在法律上、机构设置上、政策支持等方面提纲了融资担保服务.历经60多年的改革形成了目前相对完善的信用担保制度.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起符合本国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特点的独有的融资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自主" 自78年以来,财政分权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权一系列的财政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享有对财政收入的剩余控制权,这些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改革,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激励.同时分权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不仅使它在与中央进行利益博弈中取得讨价还价的优势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获得了独立的利益空间和自己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
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政扶持审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财政分权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动因不断增强,为了争夺资源,尤其是资本资源,地方间政府展开了各种方式的竞争,对当地企业的财政补贴是极为普遍的方式。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9日成立后,上市公司以其资金来源的广泛性、筹资数额的庞大性和经济带动的显著性而引起地方政府的青睐。因此,地方政府把财政扶持的重点转向了上市公司。根据WIND数据库统计,1998年至2005年,共有4826家上市公司获得财政补贴,金额共计5,261,301万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获得财政补贴1,090万元。如何加强对这部分财政性资金的…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源于日本,生长于美国。促使其研究与发展的最直接动因就是日本经济的迅猛崛起;20世纪50年代以来,"二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美国经济的相对缓慢,使得美国的国际、国内市场日益受到日本企业的挑战,进而美  相似文献   

11.
一、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符合中国住房保障国情 20世纪90年代初,为缓解住房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的矛盾,上海在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率先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拉开了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20年来,始终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宗旨,努力解决职工的居住困难.改善职工的住房条件.为探索建立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葵葵 《活力》2004,(11):59-59,50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当代中国的改革,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的兴起,80年代中期的全面探索,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治理整顿,再到90年代掀起第二轮改革浪潮,经过了二十年曲折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沙实施的是与全国相统一的国有、集体企业劳保退休制度。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地方政府开始被赋予更多的改革自主权,在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和调整方面,长沙的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走上一条既执行中央要求,又具有地方特点的改革之路。这期间体现了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互动格局。在经历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边缘初探、国有集体企业的退休费社会统筹的基础上,长沙于1995年推出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实现了对劳动者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到2004年年底,全市企业基本养…  相似文献   

14.
一、住房供应应多元竞争,防止垄断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理论界探讨城市住房制度改革,最终形成的思路是,对存量住房实行"租售并举,提租促售,小步快走"方针;对增量住房的建造与供应,则是政府建房、合作建房、私人建房和开发商建房并举。但后来实际执行,却没有按这个思路走。原有住房是只售不租,一步到位;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大量基层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相继陷入财政困难,进而举借债务且债务规模不断膨胀、风险不断增大的境况。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目前主要认为是因为改革不彻底的原因。但是,还应该针对中国财政体制与其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间存在的特异性,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产生机制。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宏观政策,政府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办公厅工作要做到“五个坚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在国务院办公厅、军委办公厅工作过一段时间,对办公厅工作比较熟悉,也有感情。后来,我到地方任职、再到中央工作,走了很多地方,在各个岗位上同党委办公厅接触一直很多。我还在政府岗位上干过,兼任过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同政府办公厅、人大办公厅也打过交道,但同党委办公厅接触最多。这  相似文献   

17.
零基预算是20世纪中叶首先由美国人发明的,于70年代由卡特总统倡导在政府实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零基预算是预算制度的创新,在理论体系上已经相当完善,是一种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步实行零基预算。零基预算的编制大体分为4个步骤:一是确定决策单位的目标与任务;二是对决策单位进行分析,并为各个决策单位建立支出项目的"决策包";三是决策包被管理者和行为人员按优先顺序进行排列;四是对资金进行有序的分配。  相似文献   

18.
魏晓勇 《河北企业》2007,(12):32-3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众多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放弃原有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寻求新的出路。于是,出现了旨在研究转轨国家制度变迁特征、过渡路径选择以及经济过渡绩效的转轨经济学(Transition economics)。  相似文献   

19.
学者们从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的激励和竞争角度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向市场化过渡过程中经济保持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另一特征是随着改革开放和财政分权,地区间差距逐渐扩大。考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区域微观主体三方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目标追求、约束条件以及不同作为,结论为:由于三类主体的不同目标和偏好组合构成了区域的不同发展路径,并因此导致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20.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大量基层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相继陷入财政困难,进而举借债务且债务规模不断膨胀、风险不断增大的境况.对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目前主要认为是因为改革不彻底的原因.但是,还应该针对中国财政体制与其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间存在的特异性,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产生机制.分税制改革不彻底,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宏观政策,政府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导致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