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哈尔滨市对俄贸易的基本情况哈尔滨市对俄贸易和全省一样,是随着我国和前苏联关系的恢复与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进展比较快.1988年,哈尔滨市对前苏联的易货贸易额只有5517万瑞士法郎,以后逐年发展,到1993年进出口额达到3.17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51.2%.1994和1995两年,对俄贸易下滑,进出口额分别为2.16和1.28亿美元.1996年,对俄贸易有所回升,进出口总额为174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出口391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5%;进口135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0%,进出口总额占当年贸易总额的21%.其中,易货贸易9177万美元,占52%(易货出口2193万美元,易货进口6984万美元).1997年1至9月份,对俄进出口总额0.86亿美元,进口大于出口,出口821万美元,进口7779万美元.  相似文献   

2.
《商》2015,(22)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完成我旗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关键之年。据统计资料初步显示:2015年上半年,我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61.07万吨标准煤(当量值),同比下降15.09%。单位产值能耗1.21万元/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12%。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呈双降趋势。预计全年我旗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产值能耗呈下降趋,有利于完成我旗"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3.
1997年是国家在外经贸领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对黑龙江省来讲,1997年外贸进出口总体上略有增长,其中进口下降,出口上升,边境小额贸易继续大幅度增长,易货贸易大幅度下降,外贸出现较大的顺差,进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等.具体分析如下:一、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进口下降,出口上升.据哈尔滨海关统计,全年外贸进出口24.6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增长0.6%.其中进口11.6亿美元,下降了15.5%,下降幅度较大;出口13.1亿美元.增长了20.8%,增长幅度较大.全年外贸顺差1.5亿美元,而上年度却有2.9亿美元的逆差.进口下降,主要因为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银行外贸贷款趋严,人民币持续坚挺,黑龙江省内经济不景气等因素,造成国内需求不足.二、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继续大幅度增长,加工贸易、一般贸易进口下降,出口上升,易货贸易进、出口均呈负增长,外资企业作为投资而进口的设备、物品等下降较快.自1996年4月1日国家恢复对特定边境小额贸易的优惠政策及相应的管理措施以来,边境小额贸易得到健康的发展.1997年进口4.3亿美元,占进口比  相似文献   

4.
我国出口扩大与能源消耗的一项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高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大幅增加,高出口、高能耗成为我国外贸及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本文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2005年我国22个贸易产业部门的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耗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2005年我国内涵能源净出口量为5.79亿吨标准煤,是内涵能源净出口大国。若保持过去30年17.19%的出口增速,按照2005年投入产出数值计算,到2030年我国净出口内涵能源将超出我国能源总产量的8倍,这显然是不可行的。作为人均能源稀缺的国家,我国必须转变出口模式,依据能耗强度高低对不同出口产业部门给予鼓励或限制,推动节能型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污染排放视角考察了2004年中美26个工业产业的进出口贸易,结果显示,尽管中国出口美国单位产值的污染强度低于进口单位产值的污染强度,但由于中美贸易的不平衡,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出了进口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表明中美贸易不平衡恶化了中国环境,需要从贸易产生的环境利益角度综合评价贸易顺差。  相似文献   

6.
从开发转向管理--中国渔业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环境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在1980年~2000年的20多年间,中国水产品产量从449.7万吨增加到4278.99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1.9%,而产值则从32.85亿元提高到2807.72亿元,年均增长24.9%.相对于其它商品而言,由于水产品并不属于生活必需品,有较多的替代品,因此,国家对渔业贸易中水产品的进出口控制相对较为宽松.在这种情况下,渔业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可能比其它行业更快一些.  相似文献   

7.
节能降耗 快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安徽省万元GDP能耗为1.171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3.44%(全国下降1.33%),单耗、下降幅度分别位居全国第10位和第7位。其中,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2.86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96%,单耗、下降幅度分别位居全国第16位和第6位。预计2007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为1.122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为2.6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9.09%,节能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向好。  相似文献   

8.
一、进出口概况2003年农业机械进出口贸易以空前的速度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各类农机(包括柴油机)进出口额63.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43.57%,其中:进口42.19亿美元、增长44.8%,高于全国机电产品进口增长率0.2个百分点,在全国机电产品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1.88%;出口21.31亿美元、增长41.2%,低于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率3.6个百分点,在全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0.9%。贸易逆差20.88亿美元,接近出口额。二、进口情况(一)主要商品进口情况2003年农机商品进口增长快速,市场需求扩大,进出口逆差增加。12大类进口农机商品中,10类增…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上半年我国船舶工业造船完工量达到409万载重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6%,其中出口船2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占总完工量的64.8%.船舶进出口总金额达到20.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  相似文献   

10.
熊妍婷 《财贸研究》2011,22(6):70-75
在同时纳入能耗、贸易、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应用面板协整和误差修正等检验中国能源消费与贸易开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短期动态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中国出口与能耗、进口与能耗间均存在双向正向作用;长期均衡关系估计显示,中国人均实际出口和进口贸易每增长1%,分别带来人均能耗0.103%和0.09%的增加,人均能耗对人均实际出口和进口的长期弹性均约为0.5。可以认为,中国出口会增加能源消耗,进口并没有降低能源消耗,在目前的贸易模式下,节能减排会降低出口扩张的速度。因此,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应该与贸易政策相互协调,从而保证对外贸易的稳步增长和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贸易自由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考虑进口中间投入产品的影响后,建立经济模型,分析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隐含碳,其中特别注重对再出口贸易和部门分解的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生产隐含碳比消费隐含碳高4.53%,净出口隐含碳达2.98亿吨。我国的CO2排放贸易条件是0.93,这说明我国单位出口的碳排放强度小于单位进口的碳排放强度,国际贸易总体上来说有利于中国的节能减排。"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出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进口隐含碳最多的部门是"化学工业"。隐含碳贸易顺差最大的部门是"纺织业",逆差最大的部门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再出口隐含碳最多的三个部门,说明这些部门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属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贸易模式对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有较大的影响。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Conventional two-country RBC models interpret countercyclical net exports as reflecting primarily the dynamics of capital. I show that, quantitatively, theoretical economies rely on counterfactual terms of trade effects: trade fluctuations, on the contrary, are driven by consumption smoothing, thus generating procyclical net trade in goods. I then consider a class of preferences that embeds home production in a reduced form: consumption volatility increases so that countercyclical net exports reflect primarily a strong relation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imports, as in the data. The major discrepancy between theory and data concerns the variability of international prices.  相似文献   

13.
FDI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建立了包含价格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进口额、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贸易顺差和外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这5个变量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工业制成品出口是导致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的重要原因,而初级产品进口对改善价格贸易条件有正效应,但正效应目前还不显著,FDI对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善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尽管外需仍然疲软,但2011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仍然创下新高,进出口200强的上榜门槛也"水涨船高"。加工贸易企业的不断内迁使得2011年中国外贸版图发生了巨大改变,中西部地区将成为  相似文献   

15.
Data for OECD countries document: 1. imports and exports are about three times as volatile as GDP; 2. imports and exports are pro-cyclical,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3. net exports are counter-cyclical. Standard models fail to replicate the behavior of imports and exports, though they can match net exports relatively well. Inspired by the fact that a large fra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in durable goods, we propose a two-country two-sector model in which durable goods are traded across countries. Our model can match the business cycle statistics on the volatility and comovement of the imports and exports relatively well. The model is able to match many dimensions of the data, which suggests that trade in durable goods may be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open-economy macro models.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considers a conventional trade model with intermediate goods and capital mobility. In this framework, raising the barriers to imports tends to carry a country toward high exports. This is a new result and casts serious doubts regarding the proposition that policies of import substitution which characterized much of Latin America in the 1950s are basically inward oriented and tend to carry toward the low import, low export end of the spectrum.  相似文献   

17.
传统贸易理论在研究影响一国净出口因素时只考虑了汇率和收入水平,本文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利率和油价因素,并以美、中、日三个石油净进口大国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利率上升减少投资需求,降低国内物价水平,增强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油价上涨,石油进口支出增加,一国进口总额增加。实证和理论分析结果基本相符,即净出口与利率呈正向关系,与油价呈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敏 《财贸经济》2012,(3):129-135
本文采用(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9年中国二氧化碳的生产排放、消费排放、出口排放及进口排放,并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对消费排放与出口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生产排放量与消费排放量分别从405509.15MT与407266.16MT增加至602281.91MT与573106.09MT。除2002年外,其余年份生产排放量都大于消费排放量,缘由在于此间出口含碳量都大于进口含碳量。分解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国内最终需求规模和进口规模的扩张是消费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出口规模是出口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最终消费及中间产品的需求逐步趋向于高碳排放产品,中间投入技术呈一定进步趋势,但能源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能源结构和出口结构仍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