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官不谋私车迎新当上三门峡市人民银行行长后,家人、邻里、朋友总感到他官大权大门大。有的找他批条贷款,有的找他帮助调动工作,还有的找他代购紧缺商品。但是,他始终坚持一条:官要当好,权要用正,在工作上不掺半点私情。他有一位表哥曾三番五次地找他批贷款。由于不符合政策他始终  相似文献   

2.
只赚两美分     
<正>19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乡村小伙子不满足于只呆在农场里,就带着梦想来到了纽约。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他应聘了许多地方都没有人愿意雇用他。终于,半个月后的一天,有一位奸诈的百货店老板答应留下他,但前提是只为他提供食宿却不付薪水。  相似文献   

3.
俞忠清  王曦 《税收征纳》2013,(10):55-55
对他而言,工作不只是一种本职。更是一种内心的热情;服务不只是脸上的微笑,更是微笑背后的那一抹真诚、真心。这是我印象中的师傅,他就是我的师傅顾国先,在做事上是,在做人上也是。  相似文献   

4.
只赚两美分     
19世纪末期,有一位美国乡村小伙子不满足于只呆在农场里,就带着梦想来到了纽约。由于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他应聘了许多地方都没有人愿意雇用他。终于,半个月后的一天,有一位奸诈的百货店老板答应留下他,但前提是只为他提供食宿却不付薪水。  相似文献   

5.
资耀华前半生无疑是我国近现代金融界的一位风云人物,后半生地位也不低(如参与建国前夕的政协筹委会,1950年毛泽东任命其为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9年周恩来任命其为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在此任上直到1996年去世).可他平生功成不居,一位银行界资深前辈在回忆与他几十年的交往时说"他为人诚实,不虚夸,既不宣扬自己所做的事情,也不宣扬自己."所以,大约有一把年纪的银行界人士依稀还能记起他,再就是金融学界以及金融史料研究者了.  相似文献   

6.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局董事长秦晓是一个有着独特气质的人。不过,他的与众不同并不在于他的衣着装扮,而是他的行事风格。在小组讨论会上,你常常只能在会议室最后一排的椅子上发现他。他常穿着一件暗哑色系的夹克,默默地思考,看起来很不“扎眼”。不过,一旦会场某位委  相似文献   

7.
有音乐天赋的杨畅在下岗后,又找了一份新工作,但一直干得不顺手,他很是苦恼。一天,他请假去看一个已经在外地工作且多年未见的儿时朋友。出于礼节,朋友请他去饭店吃  相似文献   

8.
在工行江西省分行运行风险监控中心这支新成立的优秀团队中,有这样一位员工,他平时话语不多,初识他的人大都只能看到他憨厚、诚实的一面,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业务精湛,浑身上下透着一股韧劲;他与银行会计结算结下了30年的不解之缘,举止之间蕴含着一份细腻;他更是一位中年转岗人,在运行风险监控平台书写了亮丽的转岗人生,他就是省行风控中心业务二组组长孙贤斌。  相似文献   

9.
上级领导提拔他,他请求放弃,不谋官;面对钱财,他恪守清贫,不贪财;一年四季忙于工作,他从不请假,不得闲;代开发票窗口一干十年,他从不叫苦,不挑剔。他就是太原市地税局办税服务厅干部郭并生。愿做一卒不谋官当今社会,有多少人为了谋得一官半职不择手段、投机钻营,但也有官位送到面前,却主动放弃的人,郭并生就是这样一位。  相似文献   

10.
资耀华前半生无疑是我国近现代金融界的一位风云人物.后半生地位也不低(如参与建国前夕的政协筹委会,1950年毛泽东任命其为天津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59年周恩来任命其为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室主任.在此任上直到1996年去世)。可他平生功成不居,一位银行界资深前辈在回忆与他几十年的交往时说:“他为人诚实,不虚夸,  相似文献   

11.
一位朋友的朋友在某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负责信贷工作。开始,他严格按照贷款“三查”制度,坚持审慎的信贷原则,顶住了不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户。有的个体户看他不“吃硬”,便开始研究对策,有意接近他,套近乎,与他吹牛聊天,请他打牌喝酒,然后少不了“好烟好酒”。好心人提醒他“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尿素。陈元祥长年出差,一年中大半时间都在飞机、火车上过,可算是见多识广。他知道现在骗子多,所以他对陌生人的原则是一不喝别人的饮料,二不抽别人的烟。这不,邻座的宋先生已经和他闲聊成知己了,他还是坚守着自己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郑国的子产精通政事、善于治国。一次,子产有一件国事需要委派伯石去办,在交待任务之前,先给了他一座城邑作为领地。有位官员提出异议:“大家都是为国办事,为何单送给伯石东西?”子产解释道:“人和人不一样,像伯石这样的人,让他一心为公是很难的。满足他的欲望而让他办成事情,不也是国家的成功吗?城邑有什么值得吝惜的,难道他还会搬走不成?”后来,子产发现伯石三番五次地求名求利,实属虚伪贪婪之徒,从此不再任用。  相似文献   

14.
1905年,在巴伐利亚的一座小城里,没有人不知道一位叫菲尔德的钟表匠.因为他的手表做得非常好,下一步他要研制一种防水而且自动的新款手表.这个消息被同城的一位叫汉斯·威尔斯多夫的钟表商知道了,于是他急忙找到了菲尔德.  相似文献   

15.
美国有一个名叫葛里斯曼的销售员,他销售安全玻璃的业绩一直都是第一名。在一次颁奖大会上,主持人问他有什么独特的方法。葛里斯曼说:“每次我去拜访客户时,都会随身携带着几块安全玻璃和一把小铁锤。我会问他:‘你相不相信安全玻璃?’如果客户说不相  相似文献   

16.
舒心一刻     
◇有个商人识字不多,却好卖弄文字。一天,他搭船外出经商,船停泊在江心寺,他和同行者一块下船到寺里游玩,忽见他大惊失色,忙喊:"有贼,有贼!"同行的人都莫名其妙,他却一本正经地  相似文献   

17.
泰山顶上一劲松和他同登岱宗的,有两名女大学生。她们都不漂亮,因此是大学女生;她们在京时与他路遇而贸然约他南行,因此是女大学生。她们要他背她们的包,因此他是个男人;她们削苹果给他吃,因此  相似文献   

18.
那是朋友在一次聚会上讲的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朋友在一所师范学院任教。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篇题为《最温暖的记忆》的命题作文。其中,有个叫健的男生在作文里写到,他最温暖的记忆就是父亲的体温。 健来自一个偏远的乡村,患有先天性的跛足。虽然不是很严重,但在走路的时候,仍会让人感觉到他的身体有些不协调。当时,他最终能够进入这所师范学院读书,中间也费了不少周折。  相似文献   

19.
汪小平 《理财》2007,(2):43-45
他曾是一个做苦力的车夫,为养家糊口不得不四处奔波。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人误认为是厂家的代表而签得一笔几十万元的合同。一次囤积居奇,让他一夜之间猛赚了千万元,令同行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正当他准备将公司做大之际,又突然间输得倾家荡产。就在别人都以为他再也爬不起来时,他却神奇般地摇身一变,成为塑料之乡的龙头老大……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新民。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儿子在商店里看见一个玩具,哭闹着要买。其实,那个玩具家里已经有一个了,可他坚持还想要一个。对他的无理要求,我置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