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股发行已经基本准备就绪,不少投资者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新股申购了.但是,在新股申购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中签率呢?  相似文献   

2.
新股发行已经基本准备就绪,不少投资者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新股申购了.但是,在新股申购的时候,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中签率呢?几个小技巧可能让您比别人多收三五斗.  相似文献   

3.
政策     
《证券导刊》2008,(16):6-6
证监会:正研究提高中小投资者打新中签率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副主任王林日前表示,证监会正在积极研究方案,以提高中小投资者新股申购的中签率。在4月26日下午举行的第三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资本市场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高层论坛"上,王林表示,目前证监会正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多方论证一个稳妥方案,探讨在现行发行方式的基本框架下,通过对申购新股的机构账户设定数量限制或者将一部分发行股票向中小投资者账户另行配置的方式,适度降低机构中签率,提高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上证综合指数为例,用ARMA(1,1)-GACH(1,1)模型对2014年新股申购改革以后是否存在新股申购导致申购前指数大跌的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股市存在新股申购效应。也就是由于新股申购的概率太低,需要冻结大量资金,所以存在申购前存在买股票换取现金的行为,导致指数大跌。具体研究发现,只有申购前T-2日存在正的申购效应,其他日期的日历效应不显著,所以说中国存在新股申购效应。  相似文献   

5.
焦点     
《中国信用卡》2009,(15):4-4
证监会发文规范申购新股行为 证监会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股申购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规范申购新股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做出了若干规定。  相似文献   

6.
《时代金融》2007,(12):51
继“金葵花”新股申购13期人民币资金信托理财计划到达募集上限提前起息后,招行新一期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新股申购14期于2007年11月15日开始发售。这是11月销售的第2只新股申购产品,也是招行新股申购产品系列中的第14个成员。  相似文献   

7.
《云南金融》2007,(12):51-51
继“金葵花”新股申购13期人民币资金信托理财计划到达募集上限提前起息后,招行新一期的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新股申购14期于2007年11月15日开始发售。这是11月销售的第2只新股申购产品,也是招行新股申购产品系列中的第14个成员。  相似文献   

8.
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规模较小,申购新股常常无功而返。对此,国内一些商业银行趁机推出了一系列"打新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些"打新股"产品凭借专业化的团队操作和集合大量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大幅提高新股申购的中签率,从而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收益。那么,对于  相似文献   

9.
市场的估值压力日渐显现之下,追求低风险乃至接近无风险的投资者,面对目前新股申购年化平均收益23%左右的情况,如果对流动性要求不高,可以配置债券型基金;如果对流动性要求较高,可直接进行申购新股的套利活动。  相似文献   

10.
华猛  肖文东 《银行家》2011,(9):78-80
自2010年年初以来,新股供给不断加大,资本市场的"双扩容"给"打新"业务带来了新的空间。新股的申购也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2010年年初至2011年3月8日以来,418只上市新股的"打新"收益,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寻找内在规律,有利于投资者的新股申购工作。新股收益分析新股的收益受同期大盘和滞后3个月大盘走势、行业  相似文献   

11.
何溪 《金融博览》2011,(6):48-49
开放式理财产品就是在投资者‘活期形式、定期收益、炒股备用、长假闲存、观望资金’的理想框架中诞生的。比起曾经风靡一时、风光无限的打新股类、QDII及结构型理财产品,开放式理财产品绝对是当下银行理财产品中的新宠。在A股市场维持震荡,渐入加息通道,投资热点轮换较快的大背景下,为满足投资者现金管理的需求,开放式理财产品应运而生。它不仅很好地充当了打新族、股民的"填缝剂",适当提高了新股申购、股票购买空档期存管资  相似文献   

12.
黄侃 《中国信用卡》2007,(10S):18-18
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规模较小.申购新股常常无功而返。对此,国内一些商业银行趁机推出了一系列”打新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些“打新股”产品凭借专业化的团队操作和集合大量资金形成规模效应.大幅提高新股申购的中签率.从而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收益。那么.对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打新股”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者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理财专家来为你支几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16年1月,新股申购由预先缴款改为中签后缴款。这一我国前所未有的政策对投资者的申购策略、新股收益等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基于对新制度的研究,原创性地定义、计算出网上申购新股的收益率(即打新收益率)。对目前打新高收益的不合理性进行分析,提出并证实了新股存在的"收益对标效应""市值对标效应"。这两种非理性效应共同导致打新收益率维持在不合理的高位。  相似文献   

14.
细看银行理财产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过程中,银行只是接受投资者的授权管理资金,其投资风险与收益一样,需由投资者独自或投资者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一般根据本金与收益是否保证,将其分为保本固定收益产品、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与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3类。另外按照投资方式与方向的不同,有新股申购类、银信合作、QDII、结构型产品等。各类产品细比较保本固定收益与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相似文献   

15.
何欣 《证券导刊》2013,(17):61-62
近期股票市场的IP0重启传闻颇多,由于过往新股申购较高的“无风险”收益,IPO往往成为利率市场、甚至是信用市场的重要冲击因素。这主要是:新股申购往往会冻结较高的资金规模,这对货币市场利率的冲击极为明显;而新股申购的“无风险”收益也对信用市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比价效应,并导致信用债投资的资金分流。若未来一段时间新股开闸成为可能,IPO是否会对货币和信用市场再度形成冲击就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月8日,新股发行再次开阐。此时距离上轮新股停发已一年有余,随着系列新股发行制度的实施,“打新”势必成为2014年股市的主题之一。作为股市投资者,在目前行情低迷的情况下,积极参与新股申购,从圈钱者吃剩下的残羹冷炙中捡点儿碎肉渣,也是个无奈而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白羽 《云南金融》2012,(6X):230-230
新股发行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向来受到监管机构与公众的重视,如何在新股申购特别是网上申购环节中科学分配资源,最大程度地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环境,对促进新股合理定价、抑制市场炒作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现有新股发行体制下网上申购保守收益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白羽 《时代金融》2012,(18):230
新股发行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向来受到监管机构与公众的重视,如何在新股申购特别是网上申购环节中科学分配资源,最大程度地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环境,对促进新股合理定价、抑制市场炒作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本文拟通过对现有新股发行体制下网上申购保守收益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深交所》2010,(3):16-17
自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后,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以及IPO重新启动,恢复了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新的发行制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IPO定价的合理性和资产定价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参与者只能选择网下或者网上方式进行新股申购。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原则上不超过本次网上发行股数的千分之一,提高了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  相似文献   

20.
打新理财产品降费让利:股票、基金收益大起大落的同时,打新股成了不少市民避免投资风险的“避风港”。如今,银行打新理财产品又借鉴了基金销售中常见的优惠促销形式,降低管理手续费以提高收益率。华夏银行近日对外宣布,从9月16日开始.该行将降低“新股申购快线-新股只只打”产品的管理费率,由原先新股申购净收益的12名调低至8老,即客户收益部分从原先新股申购净收益的88%调高至92%。由于股市低迷,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越来越低,这让此前收益丰厚的打新理财产品收益骤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