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决定了公平与效率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解决。公平与效率在公有制范围内是有机统一的。我国当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公平与效率既存在着对立性,又存在着一致性。其中,二者的一致性占主导地位,矛盾对立性占次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点就是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无法调和。西方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也无法调和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要求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能极大促进社会生产效能释放,同时还能保障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发展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能合理调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促进效率与公平有机融合的根本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和历史趋势。经济全球化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对于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它一方面给资本主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强化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并且使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和尖锐。于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和理论家纷纷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案和措施。其  相似文献   

4.
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公平与效率可以相互促进、协调 ,但也存在着矛盾。对现阶段的收入分配上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认识 ,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公平和宏观公平与效率、微观效率和宏观效率与公平都是矛盾统一。必须深化改革 ,完善市场经济规则 ,健全法制 ,以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特别是市场分配中的效率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中,效率对公平起基础性作用.没有必要的效率,公平将无法真正实现.如何科学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使得效率在其与公平的关系中真正发挥基础性作用呢?对此,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效率现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 经济效率观的内涵 马克思、恩格斯是在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他们的经济效率观.在他们看来,效率主要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经济效率,可以有两种表述,一是同样的投入,包括资本、劳动、时间等,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二是生产同等数量的产品所需要的投入更少.  相似文献   

6.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最大限度地追求公平与效率两大价值目标始终是人生孜孜以求的理想。在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统领下,走出效率崇拜的误区,合理追求效率,更加注重公平。研究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制度演变及意义,便于洞察公平与效率关系,促使两者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1.树立以公平为本的财政效率观。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始终存在着公平与效率的矛盾。而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调控的两大主体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则分别在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矛盾起着不同的侧重作用。一般来说,效率问题主要由市场调节(尤其是资源配置方面)来解决,公平问题主要由政府调节(尤其是社会公平方面)来解决。也就是说,公平与效率问题不只是谁先谁后的次序问题,更是以谁为主、以谁为本的问题。毋庸置疑的是财政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工具,其  相似文献   

8.
公平与效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尺度和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各自具有其独立的价值,公平与效率如何平衡直接关系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公平与效率具有相对性、发展性和合理性等特性,从本质上来看,教育公平与效率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但在现实中又会因资源需求、配置方式和地区差异而产生复杂的矛盾冲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需要通过确立公平与效率目标、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和制度创新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本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两方面系统分析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问题,讨论了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说明了公平与效率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无形障碍,并且提出了解决公平与效率矛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始终追求的两个目标。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却不断地发生变化,而推动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化的几个典型阶段上,公平与效率相应地形成不同的关系。从最初的公平凸显,到后来的公平与效率互相对立,再到现代生产力对公平有了新的要求:把公平与效率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1.
公平的内涵及其与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讨论公平与效率之间关系的前提条件是界定公平与效率范畴(特别是界定公平范畴)的内涵。如果公平范畴可以理解为“收入的均等分配或无差异分配”,那么,“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的”说法无疑是成立的。然而问题在于,在经济学中,公平范畴真的像一部分同志所理解的那样,是指“收入的均等分配”吗?  相似文献   

12.
党中央提出的民生幸福说为人们新思效率、公平的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要求.效率从深层次讲是人的生命成本付出与人生幸福实现之比值.人们真正需要的效率是促进人生幸福而不只是财富最大化的效率.最深层的公平分配原则是为了达到人生幸福的目的,分配应该分配的幸福要素,将应该分配的幸福要素分配给应该者.公平与效率从价值上看并不存在谁优先的问题,民生幸福才是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精神.按此精神,效率应是公平的效率,公平应是不损害效率的公平;当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相当突出以致损害,尤其是损害较多社会成员的幸福时,就应该优先另一方以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13.
许雅玺 《经济师》2012,(1):84-85
效率与公平并非矛盾对立关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蛋糕做大和蛋糕分配的问题。具体到"效率与公平并重"模式的框架建设,涉及到了初次、二次和三次分配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公平与效率在公有制范围内是有机统一的。其统一的经济基础就是公有制;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公平与效率的一致性占主导地位,矛盾对立性占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关键在于效率与公平这对矛盾能否合理、科学的解决。西方经济学视野中的“自由市场经济”、“福利国家”和“混合经济结构”都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效率与公平和谐统一的社会。要使效率与公平达到和谐统一,关键是协调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内公平与市场外公平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一方面需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社会充满活力和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个人能力培养机制,使社会充满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6.
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与效率作为两种经济政策目标,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关系,或者是牺牲效率换取公平,或者是牺牲公平换取效率;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现了公平然而牺牲了效率,改革提高了效率然而牺牲的公平;公平与效率的这种矛盾,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决策面临着两难选择。我认为,上述观点至少有如下几点值得商榷:(1)改革以来社会成员相对收入变动是否真的牺牲了公平?(2)这种相对收入变动是否一定提高了效率?(3)有没有一种既能促进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公平实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如何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这对矛盾,不仅是世界各国无数学者们长期解答不尽的难题,也是世界各国历届政府决策者一直面临的两难抉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中国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合理调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内在功能,可以有效化解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公平与效率这对基本矛盾,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解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目前人们议论较多和关切的公平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偿试性探讨:(1)不能把公平与平等混为一谈。不少人从平等的含义来理解公平,这实是一种误解。(2)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在本质上是公平对效率的“滞后”,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此消彼涨截然对立的,从根本上讲,二者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3)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作者对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问题提出了如下看法:a.“人人所有”的公平是一种空想;b.平均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公平的歪曲;c.我国目前存在的低效率现象并不都与公平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误区及对实践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长期存在着一些错误观点,这些观点认为:中国历史上平均主义盛行;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章系统批评了这些错误认识,分析了这些观点产生的原因。最后指出,由于这些错误认识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在实践中产生了极为有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韩斌 《经济师》2005,(8):20-21
当前,应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我国实际,历史地、辩证地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的总原则。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统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无歧义的表述应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坚持和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才能既大力发展生产力,又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完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重点是在初次分配中甄别并铲除“伪效率”,在再次分配中明确调节方向,加大调节力度,充分体现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