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是农民工养老险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法律法规、现行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农民工自身和企业的原因,现阶段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存在困难。文章从现有研究成果出发,提出了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顺利转移接续的对策,即做实个人账户,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资金双转移,加快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实行强制性参保,改革相关制度,加大宣传力度等对策以及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养老保险尚未实现全国统筹的背景下,对于流动性强的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面临着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跨统筹区域转移接续不畅的问题.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于政府对其法律法规供给和完善重视不足,经办机构主观不作为和客观能力限制导致效率低下等原因.建议政府加快完善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建设,设置专属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兼顾双方利益,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3.
关于新农保与城保转移接续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转移接续,是解决制度碎片化的需要,是提高统筹层次的需要,是解决农民工保险待遇公平问题的需要。在阐述两种制度转移接续存在的难点基础上,对如何转移接续提出了具体思路设想。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着认识不足、意识淡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难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平台;提高农民工和企业对养老保险的认识;完善转移接续机制;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5.
由农民工退保谈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民工退保现象谈起,分析了农民工退保的原因,指出了我国现行城镇养老保险存在的制度缺陷,并从养老保险的缴费、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个人帐户功能的拓展和配套制度的完善几大方面谈如何改革面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以弥补现行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如何通过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解决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保与转移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本文从研究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对流动人口影响的分析入手,对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和流动人口的现状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解决流动人口参保和转移接续的简要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保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民工退保现象谈起,对农民工退保进行经济分析,找出农民工退保问题的原因,从改进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办法、拓展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功能和提高社会保险机构经办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林俊 《全国商情》2010,(8):63-65
农民工养老保险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在当前形势下缓解社会矛盾,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与公平正义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各地制度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流动.本文提出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社保制度公平、正义、和谐理念的指导下,引入"名义账户"制的思路,为农民工单独设计一个可以在制度内全国统筹、转移接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并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逐步与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接轨,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城乡和谐的一元化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制度瓶颈和政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制度瓶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缴费率偏高,企业选择性参保,农民工往往被排斥在制度之外;二是由于养老保险实行地区性统筹,农民工在地区间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受到限制,使流动性强的农民工难以连续参保并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解决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思路是:分清养老保险制度本身和政府应当承担的养老保险责任;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实行税费分开的征收模式;对现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修正;国家负责支付基础性养老金和历史性债务。  相似文献   

10.
从统筹城乡发展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但现阶段由于制度、观念、农民工自身等障碍因素了导致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费率较高,社会保险关系难以转移接续等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应以人为本,建立一套政府、企业、农民工共同努力着重解决农民工急需的工伤、大病医疗、养老保险等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最初制度设计时的路径选择,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偏低,而低层次统筹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到全国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还存在制度上、财政上的阻力,但从客观条件看,中国的财力有能力实现全国统筹。应明确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改革目标,划清养老保险机构的责任界限,并改革统筹账户的基金分配办法,调动发达地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内目前已有11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存款保险制度.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迫切需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应根据具体国情,由政府出面依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保险公司在一、二线城市竞争的日趋激烈,三线城市保险业的发展商机已经显现。影响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GDP、人口数量及分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地理位置等,并最终反映在原保费收入、保费收入增长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这些衡量城市保险业竞争力和发展水平的主要客观性指标上,据此构建我国城市保险业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从实证的角度对2009年我国三线城市保险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和排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和法制的健全,企业承担的环境污染责任将不断加重,实行环境责任保险是企业转移环境风险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尚未成形,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环境责任保险已成功实施多年,本文介绍了日本环境责任保险的现状及现有的环境责任保险产品,希望能为我国正在试点建立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农民福利改进的一种主要途径。本文通过构建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函数,分析政府在新农保中的投入、政府构建的新农保制度、农民收入、农民对养老保险模式的偏好以及农民参保后的收益水平是如何影响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并在此基础上以宝鸡模式为例,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因素作用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机理,最后,依据合作思想提出了促进新农保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杰 《西部金融》2013,(11):9-13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发展计划,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来看,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目标已基本实现.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模式已经成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模式之一,在各个城市中已经开设了试点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此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境.本文主要分析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理论依据、典型地区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的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公共财政的缺位是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退雏谷尴尬局面的根源,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旧农保”的明显区别就在于财政的补位,亦即政府财政的强有力支持。2006年,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作为当时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作为“新机制衣保”的八个县市之一,已在实践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从财政学角度来考量仍存在一些问题。据此,提出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减少财政负担,创新基金管理动作模式等若干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就业和社会保障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随着灵活就业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已成为维护灵活就业人员自身权益和扩大社会就业的迫切需要。但在目前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已相继出台并完善的背景下,灵活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制度仍难以实施。其根本原因在于失业保险相对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言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与否界定难;失业保险金的享受概率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不同且无个人账户影响了参保意愿。因此,应针对失业保险制度自身特点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失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9.
在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及其具体模式的探索是重要的改革内容。对重庆市江北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调查表明: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有土地转出和转入的意愿;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流转方式上倾向于通过区政府.而对中介机构却不是很信任。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但要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要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更广阔的就业途径和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一个时间序列模型和一个横截面数据模型综合分析了我国寿险业高速增长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我国保险业总体的发展动力是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保险业本身的增长;第二,货币政策尤其是利率的变化对于寿险业增长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第三,教育水平对于寿险需求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第四,与传统理论相反,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间没有呈现明显的替代关系,而是呈现互补关系;第五,社会负担(抚养和赡养)是抑制寿险需求的因素,表明人们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潜在需求还未转换为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