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龙银州 《上海会计》2011,(6):27-28,41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更正处理。笔者不赞同这种处理方法。固定资产为什么会出现盘盈?除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外,盘盈的固定资产大都是企业支付了对价,一般不会直接导致企业产生利得。笔者认为,应根据盘盈的具体原因、盘盈差错发生的会计期间以及盘盈事项的重要性来进行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梁珂铱 《时代金融》2012,(18):32-33
在企业资产清查中,由于造成存货和现金盘盈、盘亏的情形较多,所以企业在有关存货和现金会计核算方面的处理较为烦琐,且科目运用并不统一。为规范存货和现金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笔者从目前新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要求入手,对二者财产清查处理原则的异同,以及核算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有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梁珂铱 《云南金融》2012,(6X):32-33
在企业资产清查中,由于造成存货和现金盘盈、盘亏的情形较多,所以企业在有关存货和现金会计核算方面的处理较为烦琐,且科目运用并不统一。为规范存货和现金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笔者从目前新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要求入手,对二者财产清查处理原则的异同,以及核算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以期有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巍 《财会学习》2006,(8):38-40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准则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从观念到具体核算与旧准则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所得税负债和资产,从而为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真实准确的所得税会计信息;同时,新准则的实施将对会计人员的所得税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由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当中有4项适用于金融企业,分别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不难看出,这4项准则的颁布都是基于一个目的,即在中国金融业即将全面放开和入世过渡期印将结束的时期,促使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尽快与国际接轨.新会计准则对中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和会计工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有哪些主要特点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我们以前的会计制度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项单独的资产项目在会计报表上反映,而是与企业自用房地产一样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采取"历史成本 折旧"的方法进行核算.此次财政部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主要有以下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准则对保险企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前者适用于所有企业,后者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执行该38项具体准则的保险企业将不再执行旧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1.盘盈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规定,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漏报或错报: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厢会汁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同定资产盘盈等。  相似文献   

9.
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企业会计制度》中对盘盈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然而笔者认为与第28号具体会计准则关于前期差错更正的规定不相一致,并且不符合税务部门关于企业所得税征收的规定,不符合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姜忠敏 《中国外资》2012,(23):162-162
对于新会计准则中所规定的对库存现金、固定资产盘亏和盘盈的账务处理,许多人提出,相对于老会计制度而言,新准则所要求的处理方法不符合配比原则,现本文就新会计准则对该类业务的规定,以及到底其是否符合配比原则予以讨论,以期对会计工作者正确理解新会计准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非货币性交易的实践越来越多.为规范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出台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并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财会[2002]18号)中对<准则>作了进一步阐述.<准则>和<问题解答>对各种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定和示例.  相似文献   

12.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新准则较2001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在内容表述上有较大的变化,导致相关的会计处理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为了加深对新准则的理解和运用,本文就新旧准则在会计处理方面的差异作以下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0年4月我国首次制定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并于2000年7月1日起施行.2006年2月在制定新的准则体系中,对此准则又进行了修改,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3号--或有事项>.或有事项包括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或有资产的内涵,诸如对方侵犯了专利权而起诉赔偿请求预计,对方造成污染而起诉赔偿请求预计等等.我国目前不确认核算或有资产事项.  相似文献   

14.
新旧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处理的规定存在的问题,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更有利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向更客观、更合理、更稳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要点 国际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经历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借鉴了国际上所得税会计,结合我国国情和会计准则实施状况,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建立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所得税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绪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以下简称"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所有大中型企业执行.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了针对日益增加的股权激励计划,规范以股权激励为基础的股份支付交易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中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该准则的实施对实行股权激励上市公司的当期利润必然产生重大影响.上市公司本着为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必须做好该项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工作.为了符合该准则规定,财务人员必须对其会计处理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现行的16项企业会计准则修改为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经修订后的具体准则在内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实施对会计要素内涵、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进行了重大变革。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从而在会计处理上新旧会计准则产生了差异,并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企业纳税(主要是所得税)以及权益、损益和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谢华莉 《云南金融》2011,(5Z):99-100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现行的16项企业会计准则修改为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经修订后的具体准则在内的38项具体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实施对会计要素内涵、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核算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进行了重大变革。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从而在会计处理上新旧会计准则产生了差异,并且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损益的确认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企业纳税(主要是所得税)以及权益、损益和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薛钢 《财会学习》2006,(12):25-28
2001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以下简称"<原准则>")与2003年的国家税务总局第6号令<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分别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作了规定.而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以下简称"<新准则>")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若干调整,其最大的差异在于会计处理方面,明确将债务重组的收益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引入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核算基础,使得税务处理与会计处理向着趋于一致的方向发展,本文将对该变化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