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辽宁省城市化水平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化内涵的探究,得出人口等单一指标测度的城市化水平,已经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全部内涵,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省14市城市化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比较分析。并对辽宁省不同城市化水平城市进行分类,将14市分为高中低三类;分析辽宁省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地区间产业结构不均衡、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协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尊重城市化发展定律,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党中央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构建辽宁新型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2.
从上海房地产市场看中国房地产泡沫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璐 《经济研究导刊》2010,(12):137-138
近些年来,由于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持续升温走高,房地产价格脱离市场导向,关于中国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现象的争论络绎不绝.从房地产市场现状出发,通过对上海房地产经济的特点及状况,在分析影响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管理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动力机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段杰  李江 《经济地理》1999,19(6):79-83
城市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趋势,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和动力机制,指出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模式探析——一个后发优势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滞后于工业化发展.一段时间以来,关于如何选择城市化模式的争论较多,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就是农村劳动力往大城市转移;另一种观点则建议通过城镇化来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规模、快速引进外资,促使工业化水平大幅度上升,工业化发展在我国具有后发优势.同时,我国的城市化与外资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表明,组团式的大城市模式,是遵循城市化发展规律,发挥我国后发优势的一种适宜的城市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度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化水平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指标之一。我国城市化水平究意达到怎样的水平,引起了学术界广泛争论。本综合社会经济因素,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度量,为研究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差异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测度与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世纪的城市化已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一问题,经济结构和空间利用的变化也对城市化区域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在城市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复合而成综合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2007年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对城市化格局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城市化水平高值集聚区。依据3个城市化分量发展水平的组合情况,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均衡发展型、较均衡发展型、不均衡发展型等3大类9个亚类,从城市化系统的协调性角度揭示每种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部城镇化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渝 《发展研究》2003,(10):42-43
一、西部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加快西部城镇化速率对于西部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冷静分析西部城镇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认识其后发优势并制定出相应对策的基础。西部城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城市化水平低。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较,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与中国城镇化水平相比,西部城镇化水平更低。2000年,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为38.5%,中部为28.1%,西部为23.4%,东西相差15.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实际效率水平低于最优效率水平,但总的看来城市发展效率10年间普遍得到提高;中国城市发展的效率地域差别明显,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发展效率依次递减。从城市发展效率的角度看,城市化争论应从城市发展规模论转向城市发展区域论。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城市化水平取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结构。发达国家对城市化问题研究较早,而我国学者自改革开放后,才开始关注城市化问题。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问题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关于城市化道路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因此,有必要对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可在综述城市化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类型、城市化战略措施等3方面对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研究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指标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世银  周加来 《技术经济》2007,26(5):84-87127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之一斯蒂格利茨认为新世纪中国将面临三大挑战,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城市化问题,中国城市化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目前尚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尤以城市化指标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从城市、城市化等基本概念入手,概述了现有城市化指标及其存在的问题,旨在构建一套科学的城市化指标体系,真实地反映现有城市化水平,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化在新型工业化的推动下发展,新型城镇化则承载新型工业化,“两化”同步发展有助于实现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只有正确把握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现状,才能有效破解“去工业化”、“伪城镇化”等畸形发展障碍。鉴于此,运用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分析法、国际通用衡量法,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目前所处阶段,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地区间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与城市化均属于资源在空间和产业维度的配置过程,二者通过工业化发生联系.中国的工业化表现为劳动力的非农化,工业产值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耦合关系.本文建立了开放条件下工业化内生决定的城市化模型,从而为计算国际贸易对城市化水平的贡献提供了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国际贸易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拖累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远未完成历史使命,新农村建设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从中国现代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统一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是互动而非对立关系,并提出加强三者互动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的变化与中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等行政因素对中国城市化水平有重要影响。当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具有高估的现象,表现在城镇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过高和城镇就业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较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提高城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改善城镇人口的就业结构,同时制定客观、合理的市镇设置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使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真正反映中国城市化的实际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SR模型用于分析环境压力、现状与响应之间的关系。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城市化的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社会城市化四个方面与产业生态化的产业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抗逆能力、生态效率五个基本要素及政府、企业、居民等社会主体构成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的PSR框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   总被引:129,自引:2,他引:129  
本文旨在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等多方面对我国大陆所有省级区域的工业化水平进行评价。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最新的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2004年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地区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有向橄榄型结构演变的趋势;1995—2004年的10年中,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但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工业化差距在不断拉大;2000年以后,工业结构升级代替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大部分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化影响政府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工业化向城市化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工业化时期,政府动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发展经济,而在城市化阶段,政府转向福利支出目标.这一转变表现为经济建设费支出比重减小而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不断增大.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化使政府公共支出比重增大,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公共财政支出比重就增加0.6293个百分点,且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随收入差距扩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工业化与城市化间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海龙  黄明 《技术经济》2011,30(9):52-57
对辽宁省的工业化水平、工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等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的工业化率对城市化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相对偏低。提出应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服务业和扶持中小企业,以提升非农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带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刘耀彬  王启仿 《经济地理》2004,24(5):600-603,613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Johansen协整理论、脉冲响应分析、预测方差分解分析等技术分析了1986-2013年铜陵市金融发展、城镇化及工业化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显示:铜陵市金融发展、城镇化及工业化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金融发展水平对来自城镇化水平的随机扰动具有正的效应,城镇化水平对来自工业化水平的随机扰动也具有正的效应,且这种效应均是开始不断增强,随后逐渐减弱;反之城镇化及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金融发展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而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