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庆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力  孙畅 《经济论坛》2006,(19):18-19
一、前言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一国(地区)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或人均产量的上升,其引起经济增长的源泉可主要归结为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分为以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增加所引起的外延增长部分(粗放型增长)和由技术进步所引致的内涵增长部分(集约型增长)。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大多都在50%~80%,我国东部的一些发达省市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也达到了30%~50%。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重庆作为西部的经济高地、直辖市,近20年来的GDP年均增长率达…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及其财税政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洛模型,对中国20多年来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作用进行了定量测量。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择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建立有效的科技税收政策,支持科技进步,发挥它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许多国家和地区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了经济腾飞。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迅速增加。根据国外统计资料,本世纪初,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的诸因素中,技术进步所占比重为5.2%,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比重上升到40%,70年代已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4.
假设全要素生产率(TFP)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科学技术水平年均进步率为5.1%;此外,通过计算还得出国内生产总值(GDP)、资本存量以及劳动力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79%、12.53%和2.27%。资本、劳动及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45%、18.03%和53.5%。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3.5%,超过了资本、劳动两者贡献之和,所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是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可分为以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增加所引起的外延增长部分(粗放型增长)和由技术进步所引致的内涵增长部分(集约型增长).  相似文献   

6.
目前,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已超过60%,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达40.5%,而中国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0%;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一般达到50%以上,而中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速度缓慢,转化率尚不足10%。从福建省与沿海周边省市的比较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   总被引:73,自引:2,他引:71  
本文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实证度量了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将其与技术进步的贡献相比较。实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中,虽然产业结构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一度十分显著,但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逐渐让位于技术进步,即产业结构变迁所体现的市场化的力量将逐步让位于技术进步的力量。此外,研究也发现,结构变迁效应的减弱并不表明市场化改革的收益将会消失,某些发展和体制的因素仍然阻碍着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完善市场机制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其决定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仅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谈点看法。一、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经济发展中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所采用的手段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二者的区别有以下几方面:(1)在扩大再生产的方式上粗放型以外延型为主,集约型则以内涵型为主。(2)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粗放型注重经验管理,集约型则注重现代科学管理。(3)在效益和速度的关系上,粗放型注重速度而集约型注重效益。(4)在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上,粗放型注重数量,而集约型则注重质量。(5)在生产要素上粗放型注重劳动和资金的密集度,集约型则更注重技术和知识的密集度。转…  相似文献   

9.
东亚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西方国家60、70年代的水平不相上下,当然与西方国家目前的水平(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说美国目前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7.0%)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但也决不是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零或者很低。而且从时间的纵向比较也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障碍我国经济增长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如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中,资本和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别占62%和10%,而技术进步贡献只占2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50-7O%的比率,也明显低于战后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30%的平均比率。从我党最初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想以来,至今已有20年时间,那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何举步维艰呢?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体制性因素的形响。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于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改革时期的重要特征是新旧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进行梳理,分析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实现经济增长收敛,达到经济增长稳态均衡的过程。本文认为国家发生经济增长赶超,实现收敛的原因可能有部门间技术差异的不平衡因素,资本深化,以及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基础上的。在我国这样一个有12亿人口,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技术进步在我国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及贡献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就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一、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经济增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其影响因素很多,可以大致分为两类:经济系统的环境因素和系统…  相似文献   

13.
资本、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的推广应用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对云南省1978~2007年经济增长中的资本、劳动投入与技术进步贡献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资本投入的增加是近3O年来云南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而劳动力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明显不足。表明目前云南经济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最后,提出了加快云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7~2012年之间,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2%,中国增长56%,印度增长43%,亚洲发展中国家均增长50%(均以购买力平价为基准测算)。  相似文献   

15.
李娜 《当代经济》2023,(1):81-87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通过构建生产函数建立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分析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假定没有技术进步,将经济增长仅看作劳动力和资本存量扩张的结果;到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来自技术进步;再到假定所有技术变迁都是内生的、渐进的,源于“干中学”生产中累积的经验、教育,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研发投入或劳动专业化。由此看出,技术进步在现代增长理论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外生到内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增长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新古典增长理论识别了在制度约束下经济体内要素作用的经济增长问题,考察了资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是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但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析表明,在我国,资本贡献率约为60%,远超过劳动等其他要素的经济贡献,并已成为我国近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17.
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我们以作为低谷年的1999年(该年经济增长7.1%)为起点考察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运行,就可以看到以下重要特点:第一,就周期的构成阶段看;经济增长在合理的区间(7%~9.5%)运行的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构成。第二,在经济上升阶段,不仅在上升时间上是建国以后各个周期的最多年份,更是在合理增长区间上限线内运行的最多年份(年增长8%至9.5%)。  相似文献   

18.
卢健 《经济师》1998,(8):19-20
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溢出●卢健发展经济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积累,而发达国家则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据估计,美国1948——1969年经济增长中知识进展的贡献份额最大(30.9%)。这与发达国家对高科技的占有和大量的科研投入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增长及差距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书敬 《财经科学》2008,(3):108-116
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的基础上,将中固30个省份1990-2005年的经济增长分解为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分别考察了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使用绝对收敛方程分析了它们的收敛效应.结果显示,1990-2005年中国30个省份的技术效率为0.8;经济增长的77%是由要素投入增加推动的,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3%左右;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地区问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不仅需要要素积累,还需要增强落后区域的技术进步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模型,已不能有效地解释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根据菲德模型的分析框架,构建出测度高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新模型。该模型可以完成以下测度: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高技术部门和非高技术部门之间边际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并据此分析了高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