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抽象到具体、"深入"到"浅出"、少数人理解掌握到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是"掌握群众"与"群众掌握"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普及与提高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这表明,关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之义。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我们党和政府对利益问题从理论到实践都在不断深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3.
汪兴福 《乡镇经济》2010,1(2):52-55
"学习"、"组织学习"、"政党学习"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中的几个重要理论范畴,准确把握这几个重要范畴的外延与内涵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离不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了"现实的个人"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此研究能更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人是"现实的个人",相对于"抽象的个人"而言。它与"实践""、物质"、"感性"等范畴联系,不是在抽象的层面研究人自身,也不是以各种抽象的、先验的人性来规定人的本质,而是在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关系、社会实践及其历史文化条件中去研究人的现实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个人"思想在当代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肖凤  赵敏 《黑河学刊》2010,(6):54-5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现实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真正开端。早期中共虽未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但已开始"将理论活用到实际工作上去"的实践探索,具体表现为中共运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思想、"化"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沈素珍 《乡镇经济》2011,2(2):12-16
陈云长期通过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反复钻研和深刻领会,创造出以"只唯实"为核心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这与"实事求是"一脉相承,在应用哲学的层面上,把"实事求是"这一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抽象的哲学命题,加以通俗化、具体化、适用化。这是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新、丰富与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因为"这十五个字,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8.
儒家文化以"价值观"为主体和核心,强调"利"服从"义"之价值原则,追求"内圣外王"之理想人格。《讲话》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艺思想范本,而这种"中国化"实质就是"儒学化"。而在中国传统文艺道统分崩离析的语境里,《讲话》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意识形态纲领,根本上说就是中国新文艺道统建构的一次伟大尝试。而《纪要》作为激进道德主义文艺话语的范本,则标志着这一道统建构由于"陷入"了道德乌托邦与革命乌托邦所营构的话语漩涡中而出现了脱轨与反转。因此,回顾和反思《讲话》《纪要》,就是从根本上重建和延续"马克思主义儒学化"文艺思想这一道统。  相似文献   

9.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不仅是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己化解矛盾的本领和艺术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改进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所全面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不但对当代资本主义有充分的解释力,而且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着更为直接的重大现实意义。实践也已经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伟大胜利。《资本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认真学习《资本论》是树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最可靠的途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国正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民生保障等多项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对以《资本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有所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地位。因此,加强《资本论》的学习,让更多人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显得日切紧迫而且重要。有鉴于此,本刊专门开设了"胡钧《资本论》讲坛"栏目,从2011年第5期开始连续刊发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深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钧先生撰写的《资本论》导读性文章,计划共刊发17篇。鉴于篇幅有限,所刊发的文章均是总体介绍《资本论》的主要内容,而非解释性的辅导。  相似文献   

10.
张乐飞 《黑河学刊》2010,(12):61-6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一次成功飞跃,是对"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2.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它卓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成效,是帮助实现"中国复兴梦"的命脉。群众路线的内容归纳起来,可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文以党的群众路线为切入点,在概述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了新形势下贯彻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建议,旨在说明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3.
陶鹏 《黑河学刊》2011,(12):61+64-61,64
自从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带领着全国人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的实践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华民族取得独立和解放的理论基础。当前,如何继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上小康之路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一个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由一般外来思潮发展为国家正统意识形态,成为社会主流信仰,它经历了曲折的历史变迁历程:信仰主体由少数精英到工人阶级再到社会大众的发展;信仰实践由理性到非理性再到理性的回归;信仰体系由"多元之一"到一元封闭"再到"一元主导,多元互动"的结构的变迁;社会转型的价值取向由政治倾向到经济倾向再向人本倾向的演进等。这些历史性变迁既是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社会主流信仰马克思主义化的演进结果。由此历史变迁,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是不断实现和接近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报告2006-2009》,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时期研究成果集成,填补了新时期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体现出了"新、全、实"等特点,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势必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神圣而崇高的历史使命。在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民主"。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回答这一新课题,这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孙全胜 《黑河学刊》2011,(7):32-33,69
马克思异化思想是在扬弃了前人的异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异化和劳动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和异化劳动的理论。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卢卡奇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试图恢复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卢卡奇的物化也就等同于马克思的异化,但卢卡奇的物化与马克思的异化在概念、根源、扬弃途径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就是对马克思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微进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中期,阿尔都塞发表了《保卫马克思》和《读〈资本论〉》两本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为人们所熟知的"认识论断裂"、"症候式阅读法"、"多元决定"、"意识形态理论"等,这是他学术生涯最为辉煌的时期。从1967年开始,阿尔都塞的思想转入了一个自我反思的新阶段。本文将聚焦于阿尔都塞思想发展的前一阶段探讨其思想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根本改造和批判继承,对德国古典哲学本质特点加以革命的改造,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内核"和"基本内核",使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直接的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历史遗产继承基础上,结合历史现实所作出的伟大抉择,充分反映了与时俱进的品质。文章阐述了今人如何对待历史遗产,如何对待前人成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思维方法的主要思维方法之一,马克思称这一方法为"科学上正确的方法"。掌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理论结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思维逻辑,事半功倍的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