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是经典的垄断模式。国有粮食部门作为政企合一组织,一直是市场经营主体,其他所有制企业经营粮食受到各种限制。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传统垄断模式背离市场规律,必将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我们认为,垄断竞争模式是切合实际的粮食流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目前粮食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一是国有粮食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滑坡,粮食财务亏损猛增,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和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二是粮食企业各自为阵,县级以上粮食主管部门宏观调控力度不大,粮食部门主渠道地位削弱,粮食企业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三是调整定购粮食销售价格后,出现了新的“平议”价格倒挂,粮食销量锐减,定购粮调运计划执行困难,增大了仓储费用、资金利息支出,使产粮区粮食部门亏损加重;四是粮食部门购多销少,库存量大,仓容紧,资金缺,专储轮换和周转粮推陈储新困难,再次出现“卖粮难”。要使粮食企业健康…  相似文献   

3.
国有粮食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长期以来,国有粮食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消费者具有信赖国有粮食企业的固有心理,即或一在当前假冒伪劣商品四处泛滥的情况下,国有粮食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产品可信程度仍然很高,这是我们具有的优势之一;由于我们长期经营粮食,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粮食经营经验,有熟悉的供货、进货渠道,有已成体系的粮食销售网络,有良好的资信及运输保证,这是我们具有的优势之二;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储粮设施,有良好的粮食加工设备,这一优势是其它单位和个人无法相比的,此…  相似文献   

4.
国有粮食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陈晋玉在新的形势下,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和工作中的问题,粮食部门多年来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使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粮食工作任务重,困难多,压力大,粮食企业处境非常困难。其表现:一是体制不顺,政企不分,中央和地方责任不清,形...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体制改革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实施“两条线运行”新机制的形势下,粮食企业的体制以及在粮食流通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一、对“两条线运行”下粮食企业体制的基本认识企业应是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但是,我国粮食企业在粮食紧张平衡条件下,长期“政企合一”,过多地体现行政行为,履行行政义务,成为既有行政管理职能,又有企业经营职能的“综合体”。这种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企业归属不清,责…  相似文献   

6.
《齐鲁粮食》2007,(11):28-29
当前形势下,粮食流通工作的任务很繁重,粮食财会工作如何发挥好职能作用.服务于粮食宏观调控,促进粮食流通改革和发展,支持国有粮食企业继续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这是摆在我们各级粮食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重要考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两条线运行”是1996年粮食企业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一变革较过去经营形式的转换,具有本质的区别。它是粮食企业走出困境,迈向辉煌的良机,也是粮食企业面临新课题,迎接新考验的挑战。不管以什么心态面对“两条线运行”,它毕竟步履沉重地走过了一年多的历程。完善“两条线运行”政策,可以为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打下基础。问题“两条线运行”涉及问题多,政策性强,非粮食企业一相情愿就能顺利实施。从实践看,是实质内容少,空头口号多。作为粮食企业,应该做到的“两条线经营”、“两本帐核算”,均已全部照办;但作为政府应解…  相似文献   

8.
当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粮食企业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已势在必行,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因地制宜,广辟渠道,分流人员。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转变观念是前提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尽管减员分流有利于经济发展,符合粮食职工的整体利益和...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国诸多省份对种粮农户“直补”试点的开展及我们沿海三市粮食购销市场的放开,全面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进行,粮食购销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粮食企业如何应对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开创粮食经济的新局面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就该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目前,粮食流通体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当前,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政策,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1.
九十年代后期,有些省内外产粮区国有粮食企业把收购后的粮食集并到我市,委托 国有粮食企业代为储存、管理、营销。我们把这一形式称之谓“代储代销”。这种新的经营形式在产生后二年中,迅速地得到认可并取得显效。因此,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2002年4月1日,记者随邛崃市副市长孙阶华、市政府办、财政局、粮食局、农发行、社保局的领导及市粮食购销企业法人代表一行,来到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步入我省粮改先进行列的阆中市考察学习。阆中市粮食局局长庞绍富告诉我们,阆中市粮食局下辖11个粮食购销企业,1个事业单位,2个加工企业,73个粮管所,1998年末全系统职工1544人。90年代粮食企业经营活动内外交困,连年亏损,不堪重负。阆中市粮食局在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完成了企业转换机制和人员分流这个复杂、艰…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德阳市粮食局和局党委按照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为推进国有粮食小型企业的改革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小型粮食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明晰产权,落实各企业投资主体的责任和权益,转变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我市粮食部门小型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起步较早,1993年下半年先由广汉市粮食局开始,在高坪面粉厂进行股份制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于1995年继而在工业企业中选准五家企业(粮机厂、飞鸿饲料厂…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是全面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实施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启动年。一年来,全省各级粮食部门密切关注社会粮食产销形势,积极探索社会粮食流通规律,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使全省粮食流通市场呈现品种齐全、成交活跃、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2006年是巩固和深化粮食流通改革成果的重要一年,各级粮食部门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展望新的未来,我们要充满信心,切实承担起社会粮食流通管理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5.
丁一  经田  王峰  妍鹏  福香  云凤 《齐鲁粮食》2006,(7):24-26
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粮食经营主体迅速增加,山东地区的粮食流通形成了散、乱、弱的局面,现代粮食物流业之间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粮食流通体系对粮食商品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产生相当不利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产销衔接不畅,运输成本增加,无法保证重点企业粮食的运输,给国家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价格都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适应经济一体化和粮食流通市场化的大趋势,加快山东地区粮食物流的发展、建设,就成为我们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自2004年粮食实行“三放开”以来.以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国有粮食企业体制变了,机制活了,发展的路子宽了,粮食企业的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上升,粮食事业正步人深化改革、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但是,笔者通过基层调研,发现有几种模糊的认识亟待澄清,粮食工作实践中几个问题需要特别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已经入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到了关键时刻,粮食事业发展也到了关键时期,加快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是个重大课题,笔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入世及国内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应对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齐鲁粮食》2003,(3):26-27
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当前粮食主销区要加快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主产区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切实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作为粮食主产区,如何应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的粮改观     
目前的粮改态势,与去年下半年相类似:市场化改革呼声四起,风疾雨骤,电闪雷鸣。对于粮食流通领域来说,2004年,将是一道划时代的门槛。粮改进行到今天,笼罩着粮改前景的重重迷雾,已经基本消散。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调整改革,深化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外围障碍,已经基本扫清,进入攻坚阶段。这些外围障碍,最大的一个是粮食生产力水平较低,我国粮食长期产不足需,供求紧张,使我们不敢也不可能奢望对粮食流通体制进行市场化改革。20多年来,通过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促进了我国粮食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与此相应,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从取消统购放开销…  相似文献   

20.
在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国有粮食企业面临三个方面的难题: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债务;二是冗员;三是社会职能负担过重。要想摆脱困境,实现资本运营和战略重组的目标,必须将“三大负担”从国有粮食企业中剥离出去。一、发展粮食资本市场,摆脱债务摆脱债务负担,最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